文/杜永磊
?
如何看猴年伊始人民幣升值
文/杜永磊

2016年以來,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的趨勢,1月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價差隨即擴大,外匯儲備快速減少,人民幣是否會呈現趨勢性貶值走勢成為市場擔憂。
然而近期,人民幣走勢有所扭轉。猴年首個交易日即2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大漲至6.4919,創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人民幣中間價和在岸人民幣均出現大漲,在岸人民幣大漲超800點至6.4900關口附近。人民幣中間價漲幅達0.30%,為2015年11月2日以來的最大升幅。
綜合來看,此次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因素應歸結為美國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美聯儲加息延后、以及美元升值動力減弱。
美元是否加息是擾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近期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加息預期延后,使得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減弱。1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大幅回落,與此同時,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的大幅動蕩,使美聯儲在3月份FOMC會議上加息的概率已經大幅降低。
2月11日,美聯儲主席耶倫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了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耶倫表示,基于歐元區和部分其他國家已實施負利率政策,美聯儲正再次研究其可行性,但尚未完成政策評估。從耶倫的講話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失去加息動力,利率水平在一個時期內維持不變的可能性極大。美元進入弱勢震蕩格局,人民幣外部壓力有所緩解。
2016年1月份,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央行出手干預匯率市場,一方面對部門銀行采用窗口指導,另一方面對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干預,打擊套利空間。綜合政策措施下,1月份的外匯儲備數據減少數額較上月有所回落,同時也大大低于市場預期,央行維穩人民幣匯率的舉措效果有所顯現,提升了對于人民幣穩定提振的信心。
與此同時,春節期間,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講話,他認為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本面基礎,至于國際投機力量,“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匯率改革會穩步推進,把握合適的窗口和時機,有節奏推進,這些都有穩定市場預期的功效。
此外,1月份貿易順差超預期以及外匯儲備減少低于預期。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8%。其中,出口1.14萬億元,下降6.6%;進口7375.4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4062億元,擴大12.2%。
外需疲弱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影響是出口不振的主要因素,近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復蘇走勢偏弱,耶倫講話暗示美國加息恐延后,日本進入負利率時代,歐元區也加碼貨幣寬松,主要貿易貨幣的走勢低迷反映出外需持續走弱。1月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也創下歷史新低,出口持續下滑;從進口來看,受制造業生產持續下滑影響,進口需求難有起色,同時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進口數據進一步惡化,下滑14.4%;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超出市場預期。貿易順差的進一步擴大,改善了人民幣短期走勢的基本面。
與此同時,1月份外匯儲備下降994億元,雖然絕對數額仍然不小,但顯著低于市場預期,由此外匯儲備減少失控與貶值預期形成惡性循環的尾部風險有所下降,對于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從未來看,雖然中國國內資本走出去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資基本穩定,資本賬戶順差縮減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美國加息預期以及美元走勢的不確定也會給人民幣帶來較強的擾動因素,但從貿易賬戶來看,未來對外貿易順差仍將持續,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以及國際競爭力仍然較強,人民幣仍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本面基礎。
雖然有人口紅利漸失、勞動力成本提升、資源環境約束,但隨著中國各項改革深入進行,尤其是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新一輪制度紅利將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潛力,未來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仍是大概率事件,經濟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不會呈現趨勢性貶值走向。
當前,在人民幣貶值總體壓力有所減緩、資本項目放開資本流入流出人民幣雙向波動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央行或推進匯率的制度改革,促進人民幣形成機制更為市場化,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區間,同時增強參考一攬子貨幣。總體上看,人民幣匯率將呈現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雙向波動區間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