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勁風蓄勢再發 數周前,一家亞洲企業集團的駐華負責人對筆者透露,有些公司正將資金從亞洲最大經濟體轉出。這似乎再度證明,仍有大筆資金在離開中國。
到中國走一走,不難看到經濟遇到麻煩的跡象。酒店大堂里做生意的外國人熙來攘往的一幕不見了。大片大片的樓盤明顯空置著。隨著建筑熱消退,工地塔吊也少了。上周五發布的數據也不容樂觀,工業生產、投資和零售全都出現減速。
諸如此類因素促使投機者今年較早前做空中國貨幣。他們堅信,人民幣幾乎不可避免會大幅貶值,從而引發資金涌出中國。這些人可能會后悔自己的決定。中國政府抵擋住了挑戰。從2月前后起,資本外流勢頭似乎消退,外匯儲備保持穩定水平。
中國龐大經濟內部的種種跡象透露著未來,這個未來并不陰郁。
經濟再平衡取得進展。消費穩步增長。中國如今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本周,高盛集團發布報告,顯示中國人正逐漸建成以消費為基礎的新經濟。此外,中國在諸多方面實現價值鏈攀升。高盛報告稱,1995年,鞋類、服裝和玩具屬于中國的五大類出口產品;20年后換成了電信設備、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陰極管、家具和珠寶。
中國也在打造本國的世界級企業。6月,筆者參加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組織的新領軍者年會,當時優步創始人卡蘭尼克受到熱捧。但過了不到一個月,他就向本土競爭對手滴滴出行投降。
質量和服務標準如何?這些方面也在提升。最近,媒體引述一家市場調研咨詢公司亞太區主管的話稱,“未來兩三年”中國和外國汽車間的質量差距將會消失。服務標準也在上升。不久前,筆者乘坐中國國航航班從倫敦飛往北京,不禁注意到飛機上的服務與一年多前相比明顯改善。
這一切不是一天發生的,也不是一年。但累加起來,就會使中國成為強勁競爭對手,不僅在我們熟悉的領域,也在我們以為自己擁有優勢的新領域。不要搞錯了:中國勁風正蓄勢再發。做好準備吧?!?/p>
(作者拉維·韋盧爾,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