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醬香老范
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秘訣
★文/(浙江)醬香老范

老友某君患有睡眠呼吸障礙癥多年,平時常戴呼吸器入眠。他自嘲睡覺時“像個飛行員”,可謂“幽默笑對老來病”的情商達人。年老體衰乃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但如何看待病魔,離不開心理調適。人之身心密不可分,以曠達、幽默心態還是以愁苦、憂怨情狀對待既成之病,不僅關系到治病療效的好壞,而且有關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巴甫洛夫說:“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秘訣。”身體健康時樂觀易,病魔纏身時樂觀難。而幽默笑對老來病,不僅有利于治病養生,且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生態度。
改革開放初主政南粵并開啟思想解放閘門的老一輩革命家任仲夷,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積勞成疾,晚年病魔一個個不可抗拒地襲來。但任老始終保持樂觀幽默的心態,耄耋之年仍不失生命活力。當一目失明,僅另一目可視時,他自嘲“一目了然”。后又一耳失聰,僅一耳可聽時,他自嘲“偏聽不偏信”。因患膽結石而將膽切除時,他自嘲“我渾身是膽”。因胃癌切除大半個胃,他又自嘲為“我無所畏(胃)懼”。任老享年92歲,這和他晚年對待病魔的幽默情懷、達觀心態,想必不無關系。
享年93歲的國寶級藝術家啟功,晚年有“二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啟功患有頸椎病,常做“牽引”治療,他自嘲為“上吊”,并有《漁家傲·就醫》一詞:“痼疾多年除不掉,靈丹妙藥全無效。自恨老來成病號,不是泡,誰拿性命開玩笑。牽引頸椎新上吊,又加硬領脖間套。是否病魔還會鬧,天知道,今天且唱漁家傲。”另有《西江月》自嘲更劇:“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拴牢,長繩牽系兩三條,頭上數根活套。雖不輕松愉快,略同鍛煉晨操,《洗冤錄》里篇篇瞧,不見這般上吊。”以幽默曠達之心面對病魔,足見其病而彌堅的定力和笑對病苦的豁達。
享年107歲的學者陳翰笙,老年時患青光眼及白內障。有人勸他抓緊治療,他卻說:“我一生就有這個‘一青二白’的毛病。”自嘲眼疾,不忘表達人格自信、自尊。相聲大師侯寶林,晚年因胃癌而胃被切除。他笑曰:“這下好了,胃都割掉了,看胃癌往哪里長。”大病中仍不失相聲腔。
有兩位皆是“知青”出身的作家,可謂當代文壇資深“病號”。一位是1972年就雙腿癱瘓,1999年患上尿毒癥的史鐵生。某記者問其職業,他笑笑說:“職業是生病,業余寫點東西。”聞者先是不禁失笑,繼而想掉淚。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一書中說:“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個‘更’字。”對人生、對生命如此大徹大悟,和其對疾病獨到而深切的體驗有關。愿他在天堂安好!
作家陳村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無法像常人挺直脊梁,自稱“彎人”。后因彎曲度加劇,步行要靠拐杖,但不失幽默樂觀之性情,常拿自家病軀開玩笑。所寫小品文多有諧趣。常言道:“病魔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史、陳二位直面疾病的幽默、曠達心境,令病魔不懼怕也難。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蘇軾)“安得病身生羽翼,長隨沙鳥自由飛。”(王安石)這“羽翼”原來長在你我的心里。
編輯/秦遠
E-mail:xjsj_qiny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