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楊 靜 ]
引領未來2016 CES電子展
[ 整理:楊靜 ]
在2016 CES消費電子展中,很多汽車廠商帶來了最新的前沿技術,更智能的人機交互系統、手勢控制系統、自動駕駛技術、后視鏡技術,無疑成為最大看點。將電子技術與車輛顯示信息相結合,來改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趨勢,這也讓我們的未來更智能。





寶馬通過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上展示了全新的互聯化操作駕駛艙和車內用戶界面。駕駛艙內配備了高分辨率車載顯示器,包括平視顯示系統、帶三維顯示功能的組合儀表、以及21英寸全景顯示器,為駕駛者提供豐富的車輛信息。通過對當前駕駛模式和周圍環境的把控,互聯操作系統將自動對數字式顯示內容做出實時調整,在任何時間點為用戶提供最佳顯示。
同時,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上搭載了全球首發的AirTouch手勢控制系統。目前手勢控制已在BMW 7系中投入量產,新的概念系統則對此進行了升級,采用了全新的人機界面技術。安裝在儀表板區域的傳感器可以識別手部動作以及前后移動,用戶僅用手勢即可“隔空”實現對全景顯示屏觸摸按鍵的控制,選擇菜單并激活功能。同時,方向盤的左側邊緣及副駕車門側梁都安裝有AirTouch按鈕,可以迅速地確認指令。




BMW i8 Mirrorless應用了位于外部后視鏡位置和后擋風玻璃上共三個攝像頭組成監控系統,投射到懸掛在后視鏡位置上的高清屏幕。在車內,傳統車內后視鏡被一塊高分辨率的液晶顯示屏所取代,車外三個攝像頭拍攝的實景經過處理合成,最終會顯示在這塊液晶顯示屏上,這一系統組成的圖像可以覆蓋更大后視角度,避免了危險的“盲區”,為駕駛者提供開創性的后方視野。
系統還能夠評估攝像機圖像,并根據情境對即將發生的危險作出響應——如果駕駛者打開轉向燈準備超車,但后方車輛車速較快,顯示器上將出現黃色警告圖標。乘客也可使用全新的無后視鏡系統,打開車門準備下車時,能夠看到是否有行人或自行車。同時展示的BMW i3 Extended Rearview系統,則通過攝像頭顯示系統搭配傳統外部后視鏡,擴大了駕駛者的后方視野。
此外,寶馬還基于i3推出了Extended Rearview Mirror技術,它沒有取消外后視鏡,只是在車頂安裝有一個高清攝像頭,內后視鏡改為一塊液晶屏,用來顯示車頂攝像頭拍攝的畫面。相比i8 Mirrorless技術,這項技術相信不久后我們就能在量產車型上看到。



寶馬集團以一輛BMW i3為例,在一套智能家居系統中展示了物聯網系統將如何簡化日常生活,讓車載系統與手機、電腦、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系統等所有終端“聯動”起來,給用戶帶來無縫智能生活體驗。系統能通過開放式移動云,協作物聯網中的各個系統的運作,動態地響應用戶需求的變化,為用戶提供與前瞻性的信息,自動執行日常生活的各項職能。開放式移動云還可以判斷用戶需求——例如,用戶拿起車鑰匙準備出發時,系統將自動打開車庫門并向BMW i3發出自動駛出車庫的指令。
寶馬還帶來了個性化數字助理系統:BMW互聯。該系統可用于任何聯網終端設備,實現車輛與生活的無縫鏈接,提供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開放式移動云這一高度靈活的服務架構,讓數據分析和自動學習的可擴展系統成為可能。例如,BMW互聯會提前查詢定期使用的路線,如果沿途有交通中斷可以預先通知用戶,而不是等駕駛者上車才能得知。


兩款產品在摩托車安全性方面樹立了新標桿。BMW K1600 GTL概念車中配備的智能大燈不僅能夠發出光程可達600m的純白色光,而且可以確保精確的道路照明,顯著提高夜間騎行的安全性。配備了創新平視顯示功能的BMW摩托車頭盔針對騎行需求,將相關交通和車輛信息直接投影在駕駛者視野范圍內,從而讓客戶在騎行過程中保持對道路交通的持續關注。




寶馬集團正在全面致力于推進電動交通的發展,其高效的路燈充電樁系統(Light & Charge)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通過結合最先進的LED街燈技術與免現金快速支付充電功能,Light & Charge路燈充電樁不僅能夠有針對性地調整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光線,還可以兼作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路燈使用了標準接口,保證為盡可能多的客戶所使用,而不僅面對BMW客戶。目前,該系統已經計劃在慕尼黑、牛津和洛杉磯進行推廣,倫敦、柏林等城市也正在商談中。


大眾BUDD-e概念車新車被稱為21世紀的Microbus,基于大眾最新的MEB平臺打造,該平臺是為插電式混動版車型和電動版車型所打造的。新車采用三橫幅式進氣格柵,車頂加入了太陽能電池板,配備21英寸合金輪轂。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是4 597mm、1 938和1 834mm,軸距為3 152mm。
車內,這款概念車采用了多塊大尺寸的液晶屏,舍棄了傳統的按鈕和旋鈕設計,駕駛席一側屏幕為7.9英寸,副駕一側屏幕為5.9英寸。此外該車還配備了e-Mirror電子后視鏡,新一代的人機交互界面、新多功能方向盤,同時內部的氛圍燈可以進行個性化設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的車門能夠通過觸摸和手勢控制,當你說一些指示的時候,這款車能夠識別語音并進行相應調整。
大眾BUDD-e概念車搭載了101kWh的電池組,電動機在前后軸上各安放一個,可以實現四輪驅動。據了解,該概念車的最高車速可到150km/h,純電最大續航里程能夠達到600km,一次充電到80%,只需要15min。




奧迪公布了e-tron quattro概念車的更多信息,新車采用八邊形中網格柵,配有封閉式底盤結構,外后視鏡由攝像頭代替。車內屏幕材質均為OLED界面,所有操作都可以通過手勢控制完成。該車配備有95kWh電池,續航里程可以達到500km。還配備了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可以在交通擁堵和自動泊車條件下實現自動駕駛。
該車采用純電動驅動,配備3個電動馬達,總輸出最大功率為370kW,支持四輪驅動及電動扭矩矢量分配控制。車輛在必要時可將功率分配給后輪,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動力與穩定性。奧迪表示,基于這款概念車的全新量產版車型,有望2018年投放市場。
奧迪還展出了基于新一代模塊化信息娛樂平臺MIB II+開發的人機交互系統,其配備“MMI觸碰響應”功能,可以識別常見的觸碰手勢。該系統還可以實現與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等移動設備的無縫連接,并使用了溫度范圍大且顯示分辨率更高的AMOLED顯示器。



這款產品主要是在聽覺和視覺之外,增加觸覺交互。多種材料表面的仿真處理使它能夠通過觸摸識別每一種元素。用戶將手指放在屏幕上顯示的類似按鈕或操控鍵的圖像上,必須比平時稍用力按這個虛擬的按鈕,激活它。這有助于減少車主分散注意力的可能,因為他們不再需要盯著屏幕看自己正在做的事。從外觀上看,這款觸覺反饋觸摸屏與標準的顯示屏沒有差別。

甚至到現在,人們還通過電子地平線監測設備提供傾斜數據以及轉彎的銳度,以補足導航數據。互聯后的地平線監測設備將在此基礎上加入關于交通擁堵、事故和施工現場等實時的、動態的數據。這種解決方案讓司機不僅能夠更加安全地駕駛,還能更好地提前了解路況。


通常情況下,可移動的APAS助手被應用于生產車間,因為它本就是為在那些地方工作的人們設計的。但是在2016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它展示了一個全新功能:像服務員一樣,為博世在金沙會展中心的主展臺參觀者準備咖啡。得益于它們身上的專利技術“皮膚傳感器”,在與人距離過近的情況下,機器人會隨時停下來。

工人使用基于博世服務器的TrackMyTools工具箱解決方案,就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工具在哪里,還可以隨時隨地獲悉當到達現場作業時所需要的工具是否齊備。 TrackMyTools 工具箱能夠優化工作流程、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并且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隨時隨地進行操作。


Faraday Future FFZERO1概念車由樂視與Faraday Future聯合打造的。新車的前臉造型夸張,細長的LED頭燈貫穿整個車頭,車頂由一整塊玻璃制成,尾部配備了一塊豎直的透明擾流板。概念車采用了大量的碳纖維材料以及復合材料進行打造,這使得其擁有極輕的車身重量。
內飾設計簡潔,配備了多功能方向盤,方向盤前方為液晶儀表顯示,方向盤中央則是一部智能手機,能夠顯示導航及地圖信息,駕駛員還可以通過這個手機調整車輛的功能等。
FFZERO1概念車采用單座設計,座椅設計靈感來自美國NASA 0重力座椅,座椅角度為45度,能夠保證高速駕駛不會影響到駕駛員的血液循環。
這款概念車是一臺純電動車,最大輸出功率將超過1 000馬力(746kW),0~96km/h加速時間少于3s。此外,這款車還具有自動駕駛的功能,該功能在日常道路以及賽道上都可以運行。目前這臺概念車還尚未確定量產,不過據了解,Faraday Future很快就會在內華達州北拉斯維加斯建造一所先進的工廠,該工廠將批量生產電動車。



雪佛蘭Bolt EV是一款量產版純電動車,最大續航里程可達到322km,9h便可充滿電。新車采用了封閉式進氣格柵及懸浮式車頂造型,整體設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車的軸距達到了2 601mm。車輛內部采用了全液晶儀表盤,還裝備了安吉星4G LTE技術,能夠將這款車變為Wi-Fi熱點,中控采用10.2英寸的觸摸屏集成了MyLink系統。通過雪佛蘭最新的MyChevrolet App,Bolt EV能夠了解車輛充電的詳情、遠程啟動、空調設置以及經銷商等信息。據了解,這款純電動新車有望2016年年底正式投入量產。


賓利歐陸GT V8 S的魔聲音響定制版“MONSTER BY MULLINER”,由魔聲(Monster)公司參與打造,主打高品質的音響效果,旨在吸引年輕的專業運動員和音樂家。新車采用獨特的瑪瑙黑車身設計,輔以紅色裝飾,還配備了雙色調合金輪圈。車內的車門踏板處配有采用3D激光蝕刻技術雕刻的“Always Lead, Never Follow”標識,座椅頭枕上還秀有“MONSTER BY MULLINER”標識。最大看點為車內還配置有一部24K金無線魔聲耳機,能夠實現包括嘻哈、說唱、搖滾、電子等在內所有的音效模式,共配置了16個魔聲音響,能提供3 400W功率帶來的音頻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