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
一轉眼,2016已悄然到來,我們選出了十大來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年,看看汽車行業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降
絕大多數在2015年購車的消費者都賺到了(和2014年比),因為車價真的是便宜了,就連一向不屑于價格競爭的奧迪寶馬也不得不向市場妥協。或是采取“官方降價”,或是通過“暗降”(降經銷商提車價)等形式將車價降低了5-10%左右,合資和自主品牌更是如此。與此同時,政府為了避免車市銷量下滑,在十月還推出了優惠降稅政策——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當然這個政策的刺激效果也十分明顯。筆者在這里就不提降油價的事情了,一是怕有飛機掉下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二是因為你我都知道再降就只剩“稅”了。
召回
先公布一組權威數據:2015年召回涉及缺陷汽車554.85萬輛,召回次數同期增長29%,召回數量同期增長17%,創歷史新高。確實,2015年召回事件著實不少,這一點相信大眾和福特的車主最有感觸。而高田氣囊問題由美國向其他國家蔓延以來,中國市場也未能幸免,召回車輛已超過133萬輛。理性的來看,召回對企業并不是壞事,但是需要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切勿“愚弄”中國消費者,不然遲早會付出代價。
限購
手里有錢卻不能買車,這是部分一線城市消費者不得不面對的囧境。這當然要感謝地方政府針對城市承載力遭遇空前考驗以及嚴峻的環境和道路交通壓力給出的解決之道——限購。短短一年時間,已有三個城市(天津、深圳、杭州)加入限購行列,未來相信每年都會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其中,所以還是友情提醒那些“剛需人群”,買車要趁早——已搖號五年有余的北京人給出的忠告。
新能源車
在“不搖號、不限行、免購置稅、高補貼”等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有了明顯增長,被關注的比重也持續增加。加之新能源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被風吹上天的新能源車在2015 年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SUV
在中國市場賣得最好的車型非SUV莫屬,同比增長50%。理由很簡單,SUV更符合國內城鄉道路結合的駕駛環境以及二胎政策帶來的家庭結構的變化。還有十多年前首次購車的群體,已加入換車大軍,“換換口味”和追求更寬大的駕乘空間,成為他們選擇SUV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喜歡就喜歡,不需要理由!
上門保養
上門保養在2015年著實火了一把,提供一種新的服務方式的同時也給各個4S店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資本寒流的侵襲,上門保養也經歷了一次殘酷的洗禮,有轉型的,有關門大吉的。足見在汽車后市場+互聯網這塊大蛋糕中,想分得一杯羹絕非易事。
汽車電商
2015年國內各大汽車廠商都相繼推出適合自己品牌的電商平臺,其中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傳統網絡電商是國內各大汽車廠商爭相合作的對象。此外,像汽車之家,易車這樣的垂直類汽車網站也全面發力,從“雙十一”戰績來看成果是喜人的。隨著汽車電商化、互聯網化、智能化趨勢的確立,汽車電商的價值會更加凸顯,屆時網上買車也將成為“新常態”。
平行進口
相比汽車電商的如火如荼,曾被業內寄予諸多期待的平行進口車,卻經歷了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年,訂單與銷售數量之低迷令人失望之極。是與中規進口車利益博弈失敗,還是自身存在缺陷?平行進口業務十分值得反思。
互聯網造車
不論是國外的蘋果公司,還是國內的樂視、游俠,這些互聯網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情——造車!普遍不被看好的它們卻正在完成一場革命,一場造車革命。但是革命就會有犧牲,面對重重困難的它們,我只想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自動駕駛
解放雙手雙腳實現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在2015年推出的沃爾沃、特斯拉等車型中已經實現,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完全實現自動駕駛的曙光,而且這是汽車智能化最直觀的表現。突破技術瓶頸,打消駕駛員顧慮,完善法律法規,有條件的推進自動駕駛規模化將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
高級編輯
Senior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