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偉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球物理勘察院 廣西柳州545005)
CSAMT在廣西XX礦區的應用
■劉偉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球物理勘察院 廣西柳州545005)
方法優勢及效果。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廣西浦北花崗巖體
礦區位于南華準地臺欽州殘余地槽六萬山隆起的中部,博白、靈山兩條褶斷帶所挾持的XX復式背斜核部的北西,浦北巖體北東緣,寨圩-硍
六斷裂帶上,為北西向斷裂帶與福旺南北向斷裂帶的復合部位。
礦區全為巖性單一的堇青石黑云母花崗巖。構造以斷裂為主,礦體呈脈狀充填于主斷裂派生的次級斷裂中,圍巖受有不同程度的蝕變。總體而言,礦化越強圍巖蝕變愈強,范圍愈寬,反之則相反。走向為北西西向的一組斷裂構造,最為發育,其數量占其總數的一半,為容礦斷裂構造,礦床屬中溫熱液裂隙充填型脈狀多金屬硫化礦床,礦體充填于一系列北西西、北西、北北西向的斷裂蝕變帶中。
花崗巖體的北西西、北西和北北西向斷裂裂隙是主要找礦標志。可根據蝕變帶和井泉的分布進行尋找。花崗巖地區的井泉一般都是斷裂裂隙水。
根據廣西全區的物性統計結果,花崗巖的電阻率約為20000Ωm;蝕變及礦化的角巖帶,電阻率為103~104Ωm;鉛鋅礦石電阻率約為102~103Ωm,浸染狀礦石的電阻率略高一些。由此認為,花崗巖與斷裂構造礦化蝕變帶存在明顯的電阻率差異,從一個數量級至幾個數量級。而且,花崗巖地區的井泉一般都是斷裂裂隙水。斷裂破碎帶充水而呈現電阻率低阻帶。因此,在本區用CSAMT法尋找斷裂破碎帶及礦脈組具備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簡稱CSAMT法),是以有限長接地電偶極子為場源,在距偶極中心一定距離處同時觀測電、磁場參數的一種電磁測深方法。本次采用赤道偶極裝置進行標量測量,同時觀測與場源平行的電場水平分量Ex和與場源正交的磁場水平分量Hy;然后利用電場振幅Ex和磁場振幅Hy計算阻抗電阻率ρs;觀測電場相位Ep和磁場Hp,用以計算阻抗相位φ。用阻抗電阻率和阻抗相位聯合反演計算可控源反演電阻率參數,最后利用可控源反演電阻率進行地質解釋。儀器設備為美國Zonge公司生產的GDP-32Ⅱ多功能電法儀。
根據測區的地質特征和CSAMT得到的電阻率分布特征,遵循從已知到未知的原則,進行了如下的解釋推斷。
如圖4-1顯示,三條剖面電性特征相似:從地面到負200米標高,電阻率斷面高、低阻間隔出現,推斷高阻為花崗巖體,低阻為斷裂破碎帶;標高負200米到負500米出現一層近水平的低阻條帶,推斷為花崗巖與二疊系合山組粉砂巖的不整合接觸面;負500米往下電阻率呈近水平層狀慢慢變大。
根據電性特征,結合地質資料,推斷地質模型如下:二疊系晚期,發生大規模的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后,由內應力作用,發生不同期次的斷裂構造,形成導礦容礦空間,礦物質發生交代,搬運,富集,形成裂隙充填型脈狀多金屬硫化礦床。
(1)從CSAMT二維反演結果可知,三條測線電性特征相似、連續,說明CSAMT的信號穩定,數據可靠,揭示了地質體的空間展布特征。本次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的勘探深度超過1000m,探測斷裂構造的效果很好,這是其它常規電法無法比擬的。
(2)根據CSAMT法,在每條剖面上均推斷了三條以上的斷裂,多數與已知斷裂相符;推測了兩個以上的成礦有利區域為下一步地質工作縮小找礦靶區。
(3)以此為例,整個浦北巖體猶如鋪在二疊紀上的奶油,后期斷裂構造形成很好的導礦容礦構造,找到此類斷裂構造是這個地區的找礦標志。

[1]湯井田、何繼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及其應用》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P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