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波
(廣東汕頭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一隊廣東汕頭515041)
廣東省豐順縣高恩寨礦區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分析
■葉波
(廣東汕頭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一隊廣東汕頭515041)
通過對豐順高安寨礦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圍巖蝕變以及成巖礦物的來源進行研究分析,并對其成礦方式、成礦規律進行探討,以便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方向。
地質特征 成礦方式 找礦方向
1.1地層
礦區位于NE向蓮花山深斷裂帶和EW向佛岡~豐良深斷裂帶交匯處的潘田火山巖盆地西側。出露地層主要為侏羅系下統金雞組石英砂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凝灰巖和侏羅系上統高基坪群酸性流紋巖及火山碎屑巖。
1.2構造
區內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次之。
褶皺:主要為位于南東部茶背鎮南面的田東~平嶺背斜,田東~平嶺背斜完整部分長約,兩端均受花崗巖體侵入破壞。地層為下侏羅統金雞群,其核部為變質砂巖、炭質泥巖與石英砂巖互層,其兩翼則為泥質粉砂巖夾炭質泥巖、粉砂質炭質泥巖互層,均呈帶狀分布。礦區位于田東~平嶺背斜北翼
斷裂:主要為一組走向呈近北東分布的平移斷層,如留隍斷裂、茶背斷裂等。斷裂兩側圍巖蝕變強烈,主要為硅化、絹云母化等。茶背斷裂南面見有一組北東向斷層,如尖筆斷裂、小尖筆斷裂以及近南北略偏東的黃竹崠斷裂,均破壞田東~平嶺背斜。礦區位于留隍斷裂東側。
1.3巖漿巖
區內燕山期巖漿活動強烈,除火山噴出巖外,侵入巖主要有位于礦區南部燕山三期的黑云母花崗巖巖體和位于礦區北部燕山四期的二長花崗巖巖體。此外,還有花崗巖脈、石英斑巖脈、閃長巖脈、閃長玢巖脈、偉晶巖脈等。

圖1 豐順縣高恩寨礦區區域地質圖
礦區已發現礦體1條(V1):位于礦區中東部,受留隍NEE向斷裂上盤平行次級斷裂破碎帶控制。礦體總體呈不規則透鏡狀,厚度變化較大.
2.1礦體的分布、形態、產狀和規模
V1礦體主要產于二長花崗巖外接觸帶的高基坪群流紋斑巖中,北東端延伸進入二長花崗巖內,礦體礦化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破碎帶中的脈狀礦體,單脈寬0.68~,平均;另一種為矽卡巖型礦體,在破碎帶局部地段由于兩側流紋斑巖接觸交代形成含礦矽卡巖,礦體脈幅出現突變,帶寬8~,平均。礦體產狀為走向70~90°、傾向S~SSE、傾角65~75°。

圖2 高恩寨礦區0號勘探線剖面圖
2.2礦物共生組合及有益組份的分布規律
①脈狀礦體(13個樣分析結果)單脈寬0.68~,平均
Pb 0.98~7.60%平均4.58%
Zn 0.38~6.47%平均3.24%
Cu 0.012~0.48%平均0.21%
Ag 4.0~95.0×10~6平均54.5×10~6
②矽卡巖化礦體 帶寬8~ 平均 3個樣分析結果
Pb 1.33~6.18%平均3.02%
Zn 0.20~0.52%平均0.41%
Cu 0.004~0.024%平均0.011%
Ag 6.0~40×10~6平均28.67×10~6
礦體金屬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少量黃銅礦、褐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石榴石、輝石、方解石等。
已經施工的ZK001、ZK201二個鉆孔,主要是了解該礦體深部礦化情況,沿傾向控制礦體以上,鉆孔揭露到含礦破碎帶及矽卡巖化礦體,帶中可見方鉛礦、閃鋅礦。圍巖可見石榴子石,黃鐵礦。
2.3圍巖蝕變
近礦圍巖蝕變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石榴石化等。
硅化:在礦區內最為廣泛尤其是深部更甚,蝕變后的巖石呈致密塊狀性堅硬。
黃鐵礦化:蝕變較弱,呈不規則的星散狀分布在兩側圍巖中。
3.1成礦因素
礦區位于NE向蓮花山深斷裂帶和EW向佛岡~豐良深斷裂帶交匯處的潘田火山巖盆地西側,本區構造~巖漿活動強烈,是形成巖漿~熱液礦床成礦的有利部位。本區巖體中含W、Mo、Sn、Cu、Pb、Zn等成礦元素較高,為巖漿期后熱液型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
普查區周圍金屬礦點分布較多,礦區東部的高安寨一帶,分布有高安寨鉛鋅礦點、東坑銅礦點等;南東部分布有尖筆崠銅鉛鋅礦點;區內還有著名的潮安縣厚婆坳錫鉛鋅銀礦床、在同一成礦帶的礦床(點)還有潮安縣田東鉛鋅錫礦點、豐順縣尖筆崠鉛鋅銅礦床。礦床類型多為與火山作用和巖漿作用有關的熱液型脈狀鉛鋅銀銅多金屬礦床。
根據礦石的礦物組合及組構特點等研究表明,礦體呈細脈狀,星點狀分布于流紋斑巖破碎帶與矽卡巖化中,同時有石英細脈,碳酸鹽脈穿插含礦裂隙,成礦熱液沿巖石的裂隙、裂隙構造帶以充填、交代的方式成礦,形成致密塊狀、細脈狀、浸染狀礦石。近礦圍巖熱液蝕變強,主要蝕變類型為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及石榴石化等,具明顯的熱液蝕變特征。初步認為本區屬于漿熱液裂隙充填交代破碎帶型鉛鋅礦床。工業類型為鉛鋅—石英脈型及矽卡巖型礦床。
3.2找礦標志
本區以熱液充填、交代方式成礦,巖層層間破碎帶、滑動破碎帶和巖體接觸帶附近都是成礦的有利部位。
巖石破碎帶中,尤其與成礦密切相關的硅化、矽卡巖化、黃鐵礦化等,可作為礦區的找礦標志。
地表矽卡巖化露頭、蝕變破碎帶及氧化鐵帽是尋找隱伏礦體的重要標志。
運用土壤次生暈檢驗成果提供的找礦信息,將吻合度較高區域列為找礦靶區。
舊民采窿是直接的找礦標志。
下一步工作重點應該放在V1沿北東向延伸的二長花崗巖體接觸帶附近,布置相應山地工程,進一步查清接觸帶附近的礦體延伸情況。對本區物化探異常較好區段中的硅化、矽卡巖化、破碎帶部位,進一步用山地工程揭露,爭取新發現礦化體。
[1]廣東省地質礦產局.廣東省區域地質志 [M]~區域地質,第九號。北京:地質出版社,1988.
[2]廣東省地質礦產局.廣東省巖石地層 [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6.
[3]李俊鈿.廣東省豐順縣高恩寨鉛鋅礦區普查設計方案。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一隊,2012.
P61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481~2
葉波(198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礦物資源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為礦產地質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