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亦朋
(廣東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0隊廣東清遠511520)
地面高精度磁測在陽春某鉬多金屬礦區的應用
■張亦朋
(廣東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0隊廣東清遠511520)
陽春地區位于全國16條重點成礦區帶之一的欽杭成礦帶南西段,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找礦潛力巨大。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測方法劃分地層巖性及斷層是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時在探測地下隱伏礦體有直(間)接的指導作用;本文主要對礦區磁異常進行剖析,并結合地質資料對磁異常進行綜合解釋,為礦區找礦提供理論依據。
高精度磁測磁異常地質資料
高精度磁測是礦產地球物理勘查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分析巖礦石的磁性差異及磁場特征,研究地質構造和分布形態,它具有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可獲信息量豐富及經濟等特點。本次工作應用高精度磁測,1:10000高精度磁測采用100×20m規則網,測線方位角300°,近似垂直NE向主要構造線。并結合礦區地質特征,物性特征,劃分礦區斷裂構造格架,確定控礦因素,為全面掌握礦區成礦地質條件,理清找礦思路提供依據。
測區內從老到新出露地層有泥盆系桂頭群(D1gt)、帽子峰組(D3m)(如圖1所示),為一套淺海—淺海臺地相碎屑巖夾碳酸鹽類沉積。桂頭群(D1-2gt):大面積出露于測區西部,呈北東展布,主要巖性為變質細粒石英砂巖,絹云母化泥質板巖,絹云母化泥質粉砂巖。帽子峰組(D3m):出露于測區中部,呈北東向展布。主要巖性為泥晶灰巖,變質細粒石英砂巖,變質石英粉砂巖,石英砂巖。
區內巖漿活動強烈,東部出露大面積的燕山早期巖漿巖,為崗尾巖體,屬同熔型花崗巖,巖性以二長花崗巖為主,花崗閃長巖次之,呈巖珠產出,巖體局部裂隙中發育細粒花崗巖脈。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三組:NE向、NW向、近EW向。以NW向和近EW向為主,其次為NE向。巖體內近EW向組斷層中后期沿裂隙充填的石英細脈中局部發育鏡鐵、輝鉬、白鎢和黃鐵礦化等,說明近EW向斷裂是本測區主要的賦礦構造。

圖1 礦區地質圖
1第四系2泥盆系上統帽子峰組泥質灰巖、石英砂巖3泥盆系下統桂頭群絹云母化板巖、泥質粉砂巖、變質石英砂巖4、燕山早期花崗閃長巖5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長花崗巖6斷層及其產狀、編號7逆斷層及其產狀8地質界線9不整合界線
巖(礦)石磁性特征及其差異是磁法勘探的基本前提,也是磁法測量資料成果解釋的主要依據。筆者系統研究礦區不同類型巖礦石的磁性特征,(如表1所示)磁性參數測定結果顯示,礦區內地層所出露的巖性均不具磁性,只有磁鐵礦具有一定磁性,磁性的差異為本次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依據。

表1 測區磁參數測定結果表
3.1磁異常特征
從圖2磁異常等值線圖可以看出,本次磁測工作共獲得4處磁異常,編號依次為C1、C2-1、C2-2、C2-3。測區內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燕山期花崗巖內,是一個由多個不同強度的異常疊加在一起且正負伴生的磁異常。現對各磁異常的平面分布形態特征分述如下:
C1磁異常:位于測區的中部,呈北東走向,有明顯的線性特征,以正異常為中心,負異常環繞,有多峰值值,長約2000米,寬約500米,南北兩端沒有封閉,極大值為457nT,整體呈現出低緩磁異常特征,范圍廣,梯度變化小,埋藏有一定的深度。
C2-1磁異常:位于測區的東南面,大致呈東西走向,以正異常為主,負異常伴生,長約600米,寬約180米,磁異常東面沒有封閉,極大值為469nT,梯度北面較陡,南面稍緩,范圍較窄。
C2-2磁異常:位于測區的東面,呈近東西走向,有明顯的線性特征,呈現以正異常為主,負異常伴生的條帶狀異常,具有串珠狀,多峰值特征,極大值為411nT,長約1500米,寬約170米,梯度較陡,范圍較窄。
C2-3磁異常:位于測區的東北面,呈近東西走向,有明顯的線性特征,呈現以正異常為主負異常伴生的條帶狀異常,具有串珠狀,多峰值特征,極大值為400nT,長約1100米,寬約280米,梯度較陡,范圍較窄。

圖2 ΔT磁異常等值線圖
3.2磁異常推斷解釋
C1磁異常:主要分布于花崗巖體與泥盆系上統帽子峰組地層的接觸帶上,出露的主要巖性為泥晶灰巖,變質細粒石英砂巖,變質石英粉砂巖,石英砂巖,經磁參數測定不具磁性,因此此類磁異常由地層所引起的可能性較小。由于該測區地處粵西云開隆起的東南緣、吳川-四會北東向深斷裂帶的南西緣、陽春復向斜的南東翼經歷了長期的構造演化過程。在構造活動過程中,巖漿熱液與斷裂活動導致兩側地層發生動力變質作用和熱變質作用,以及地表剝蝕淋濾等作用使巖體及地層中沉積的鐵元素活化遷移出來,沿斷裂、破碎帶和節理帶充填,在局部有利地段聚集形成矽卡巖與磁鐵礦。據地質資料顯示,測區外圍有多處鐵銅礦床,同時經地質填圖發現,在測區中部巖體與地層接觸部位出露一處小范圍磁鐵礦帶。綜上所述,推測引起C1磁異常磁源是磁鐵礦(化)體。
C2-1,C2-2,C2-3磁異常帶:位于測區東面的花崗巖體中,所處的地質背景一樣,具有相同方向的線性特征。磁異常梯度較陡,異常的寬度較窄,磁性體埋藏較淺,經巖石磁參數測定,花崗巖不具有磁性,所以該類磁異常不是花崗巖引起的。地質構造運動把前期形成的花崗巖破碎而形成節理裂隙,后期的巖漿熱液從深部帶出磁性物質,在上升的過程中溫度和壓力的降低,磁性物質在地下的裂隙中冷凝析出并富集起來。據地質資料顯示C2-2磁異常位置及走向與F8斷裂十分吻合,經實地踏勘了解該區內礦化現象較為普遍,礦化體主要充填在斷裂中。斷裂內充填細粒花崗巖脈且石英脈發育,節理裂隙中見輝鉬礦化、白鎢礦化、鏡鐵礦化、黃鐵礦化等。因此初步可以推測C2這類的磁異常與斷裂破碎帶中礦化伴生的磁性物質有關。
(1)從磁性特征及地質資料分析,磁異常與地質資料套合性好,大致勾畫出測區構造格架,此外磁異常對測區礦化有利地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義。(2)磁異常主要集中在測區東面巖體內及中部巖體與地層接觸部位,部分異常未封閉,建議進一步擴大測區外圍磁測,尋找更大范圍有意義的磁異常,從而對地質工作提供依據。
[1]管志寧.地磁場與磁力勘探 [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8.
[2]劉天佑.應用地球物理數據采集與處理 [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
[3]梁德超,鄧軍,楊立強.地面高精度磁測在膠東某金礦普查區的應用 [J].地質與勘探.2000,36(1):67-70.
[4]張文斌.高精度航空物探測量在地質填圖中的應用 [J]物探與化探,2004,28(4): 283-286.
P624[文獻碼]B
1000-405X(2016)-3-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