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超 鄭中東
(1江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北地質大隊江西九江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建筑設計院江西九江332000)
邊坡勘察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簡超1鄭中東2
(1江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北地質大隊江西九江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建筑設計院江西九江332000)
邊坡的施工環境決定了在公路建設的推進過程中,有許多安全風險因素存在,如果不對這些來自于外界的多種安全風險因素進行科學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應對策略,那么無疑會對工程推進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文分析了邊坡工程設計及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以供參考。
邊坡勘察設計施工策略
受廬山區財政局的委托,九江地質工程勘察院承擔了九江市廬山區南外環道路(K0+638.5~K0+846)和(K3+613.5~K3+739)邊坡治理工程的巖土工程施工勘察任務。擬建的九江市廬山區南外環路(K0+638.5~K0+846)和(K3+613.5~K3+739)邊坡治理工程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鎮,在建的廬山區南外環路 (K0+638.5~K0+846)和(K3+613.5~K3+739)處。在建的九江市廬山區南外環道路(K0+638.5~K0+846)和(K3+613.5~K3+739)邊坡治理工程三處邊坡(長度分別為225.5米,56米及125.5米);因近期雨水較多,坡體第四系松散土層較厚,造成局部邊坡滑移,經過業主、設計及施工方研究商榷,決定在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局部采用抗滑樁+格構錨固進行加固處理;局部采用格構錨固+噴錨支護等進行加固處理。樁基礎形式建議采用人工挖樁基礎形式。鉆探地坪標高按照現標高89~125米左右。如下圖所示。

設計單位應當依據審查合格的勘察報告以及建筑邊坡周邊的地質情況、周圍環境、主體建筑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等進行邊坡工程方案設計。方案設計應明確提出避免可能對周圍環境和鄰近建(構)筑物、道路、管線等產生不利影響或造成損害的技術要求和措施,并注明支護結構、周邊重要建(構)筑物、重要管線及周邊土體的控制變形值。設計單位應根據審查通過的方案設計進行施工圖設計,并就審查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向施工單位做好技術交底和工程施工過程的技術服務工作。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應當協助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研究解決。
3.1崩塌防治措施
崩塌是邊坡施工中最為常見的風險之一,這些風險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無論哪種原因,其造成的后果都是極為嚴重的。對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崩塌與塌方,需要加入人工干預手段,在施工之前或工程推進過程中,首先將周圍的山體進行加固處理,避免發生崩塌.人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案設計問題,或者地質勘查不合理造成的,避免這種原因造成的災害只能加強前期的施工環境勘查與科學的方案規劃,盡力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崩塌。
3.2抗滑樁工程施工措施
抗滑樁開挖采取跳樁開挖,樁身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再進行臨樁開挖。井圈的施工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井圈布筋前,應對井口地面進行平整和夯實,確保井圈的穩定。抗滑樁位于治理區A區旅游公路上側,沿老擋土墻內側布置共18根,開挖斷面寬1.9米、長2.4米;深13米;其中四周護壁0.2米、護壁用C20砼澆注、鋼筋采用 HRB335Φ12、間距 0.3×0.3米。樁身鋼筋分別采用HRB335Φ32、Φ28、Φ20、Φ14和HPB235Φ10相間布置。樁身采用C25砼澆注。
3.3涌水防治措施
涌水是一種在邊坡施工工程比較常見的風險因素,對于這種災害的預防需要首先了解巖體內的水流走向,分析其與工程施工方案的交匯點以及存在的關系,前期預防措施可以通過提前勘查將水流引走,利用暗溝、排水溝、引水槽等設計,提前避免邊坡工程與水源的交匯。對于已經發生的涌水災害,首先應當將出水點封住,避免災害程度的加深,然后再實施排水或抽水工程。
3.4邊坡水系防治措施
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設計要求,選定位置,確定軸線。然后按設計圖紙尺寸、高程,量定開挖基礎范圍,準確放出基腳大樣尺寸,進行建筑物施工,開挖地基,進行修建。坡頂周邊布置現澆砼截、排水溝,坡面南北設置現澆縱向砼排水溝,截排水溝過水斷面為0.4×0.6m(寬×高)。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為C20砼,采用P.C32.5級水泥配制,水灰比為0.5,設計配合比為:水:水泥:砂:碎石=0.5:1: 1.86:3.61,混凝土嚴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拌制材料用磅秤過磅,水泥、水的重量誤差控制在2%以內,砂、石料控制在3%以內。截排水溝應盡可能平順,要求溝底滿足坡度要求,不得出現反坡,斷面不小于設計斷面,以便排水通暢。必要時可采用溝底加厚墊層或局部淺層開挖方式來確保排水溝溝底縱坡。
邊坡工程管理單位應建立春季普查和汛期巡檢制度,每年春季在汛期來臨之前對邊坡工程進行普查,汛期每次降雨過后對邊坡工程進行巡檢,并將檢查結果上報責任單位,責任單位應定期將檢查情況上報行政主管部門。發現質量安全隱患時,管理單位應及時通知建設單位采取處理措施,責任單位應對處理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確保使用安全。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在風險發生時迅速做出反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1]劉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3.
[2]邵志才,章豪.淺談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風險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32:220.
U213.1+3[文獻碼]B
1000-405X(2016)-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