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華平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八隊云南昆明650217)
金平縣苦楚邑~茅草坪地熱異常帶及其泉水點的調查
■黎華平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八隊云南昆明650217)
通過對該地熱異常帶及其周邊泉水點的分布、出露條件及泉水化學特征分、特殊成分、放射性物質、醫療作用等進行分析評價,對其成因進行了初步分析;認為該地熱異常帶尤其是Q46號熱泉,具有很好的旅游開發價值。
地熱異常地熱資源開發利用
苦楚邑~茅草坪地熱異常帶的分布:
苦楚邑~茅草坪地熱異常帶位于金平縣勐橋鄉苦楚邑—茅草坪一帶,位于紅河河谷南岸。
2.1熱水的通道
帚狀構造體系的紅河斷裂、大坡頭壓扭性斷裂和新寨—勐坪壓扭性斷層是該地熱異常帶熱水通道,這里以紅河大斷裂為主干的壓扭性斷裂帶,寬2~3千米,更有幾十至幾百米寬的擠壓破碎帶,這個斷裂帶形成時代早(始成于震旦紀),深度大,垂直斷距數千米,活動性強,長期作為巖漿活動的通道,溝通了深部的熱源。
2.2熱水的補給
熱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在地熱異常帶分布區古老的變粒巖、片麻巖和片麻狀花崗巖含較豐富的基巖風化帶網狀裂隙水,風化帶的深度雖然不大,但風化帶裂隙水可通過垂直于主干斷裂發育的張性、張扭性構造裂隙(或者是次級斷裂帶),形成的通道而轉化成脈狀裂隙水,向深的部位滲透。
2.3熱源
以紅河大斷裂為主干的大斷裂帶深度很大,它是熱水的補給通道,脈狀裂隙水沿斷裂帶下滲進行深循環,于地殼深處獲得熱量,按自然地熱增溫率,通過數千米的深循環而獲得70~80℃的熱水。然而異常帶中部邊緣的熱水塘片區出露有103℃的沸泉,這么高的溫度進一步說明其溫度可能與深處巖漿活動有關。
在本異常帶巖漿活動較強烈,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有巖漿巖發育,中生代以后呈現明顯的巖漿活動,但深部巖漿活動仍不失其作為熱源的作用。據水質分析,地熱異常帶泉可溶性SiO2,含量一般都>100mmg/L,泉華中SiO2含量高達58%,這都可能是與深部巖漿源有關R(1)。
通過上面的論述,熱水的成因總結來就是:降水補給基巖風化帶網狀裂隙水,它然后滲透到斷裂帶而轉化成脈狀裂隙水繼續向深部滲透,再參與深循環的脈狀裂隙水,在地殼幾千米深處遇熱源而獲得熱量變成熱水,熱水沿斷裂上升形成熱泉,甚至沸泉;這個過程(見圖1)。
通過成因分析可知,這類熱水溫度應該是比較穩定的,對苦楚邑溫泉(Q38)的長期觀測資料證明了這一點。通過長期觀測泉流量和水溫都是穩定的,另外通過不同時間四次取樣化驗證明,水質也是穩定的,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2.4苦楚邑~茅草坪地熱異常帶附近溫泉、熱泉出露條件
本此調查的地熱異常帶邊沿分布有38號、39號、44號、45號、46號、47號共6個泉水點,其中:38號泉水點水溫51℃,39號泉水點水溫38℃,44號泉水點水溫83℃,45號泉水點水溫41.5℃,46號泉水點水溫在90~103℃之間。溫泉的出露嚴格受紅河深大斷裂(F14)、大坡頭斷裂(F15)和新寨—勐坪斷裂(F16)組成的斷裂帶的控制,這個斷裂帶寬2~3千米,每個主結構面一側或兩側都有幾米~幾百米寬的擠壓破碎帶和糜棱巖化帶,造成熱水出露的有利條件。
上述溫泉點水質類型為SO4一Ca.Na+K型,這是基本類型,當有淺層冷水加入時,水質發生如下變化。①HCO3成分增加,如:石洞Q39和茅草坪Q47溫泉HCO3含量的當量百分數較平均值(本異常帶6個溫泉的平均值,下同)34%高30%。②可溶性SiO2含量降低,由平均92mmg/L,降至47.5mmg/L。③水溫降低,由平均58℃變成37℃R(1)。
熱水的溫度及水中某些化學成分對人體有醫療作用,有的達到醫療熱礦水標準(見表1)。

表1 泉水醫療作用評價表
苦楚邑~茅草坪地熱異常帶附近分布有:蒙自萬畝石榴園、元陽哈尼梯田、金平縣馬鞍底蝴蝶谷、金平縣勐拉溫泉、河口老街口岸等旅游景點,Q46號熱泉的年平均流量6.53L/s,水溫90℃~103℃,氟含量為4.0mmg/L,為含氟高熱泉,其附近地勢平坦開闊,交通條件較好,具有較好的旅游開發價值R(2)。
[1]《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 (金平幅河口幅)云南省地質局水文工程地質公司 1983年[R].
[2]《云南省金平縣2010年-2015年礦產資源規劃》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八隊,2010年12月[R].
P314[文獻碼]B
1000-405X(2016)-3-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