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年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25-01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處處用語文。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斯涅克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也就是說,生活的范圍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在此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加強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積極探索、嘗試語文教學生活化的一點做法和思考,以拋磚引玉。
一、拓寬課堂,走近生活。
生活中無處不是語文,教師應該打破小語文的狹隘意識,樹立大語文觀念,學生的語文學習“場”是十分廣大的,只要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那真可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教師就應該抓住生活,利用語文無處不在的特點,激發學生興趣,隨時隨地的將語文實踐活動開展起來,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課堂的幾十分鐘。
我在講授古代詩文單元時,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課堂‘賞月”活動,讓學生結合學過的有關描寫“月亮”的古今詩文展開類比和聯想。可提供一定的故事情節,讓學生自由發揮,盡情想像,嘗試一次“故事新編”。
課內外老師可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把假期看過的書籍、電影、電視寫成讀后感或簡介,向同學介紹;到花園中、公園里、街頭上摘抄文明警示語,然后自己也練寫幾句文明警示語,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園的花園里。
二、擴展內容,豐富知識。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總和,它的外延極其廣泛,內涵極其豐富,因而語文教學要走進教材,更要走出教材,只有走進教材,才能學到語用經驗,而只有走出教材,才能內化經驗,豐富經驗。于漪老師認為,語文教學,就要使“學生腦子里建立內容豐富的材料庫”。
我在教授《夢游天姥吟留別》一文時,在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李白的《行路難》進行綜合和擴展的課堂討論。《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現了李白不事權貴的反抗精神和避世思想。假如你是李白到底是繼續做官呢,還是到世外桃園去縱情山水呢?這樣的討論題必然會把學生思維引到廣闊的空間。學生會極易形成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個是積極的入世,另一個拋棄功名過悠閑的生活。這樣的討論必然會使學生對主題理解上升到另一個境界。教師不失時機的給學生介紹朱光潛先生說的一句話,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
三、學科滲透,注重整體。
從職業崗位能力的角度來看,目前社會對中職生在語文能力上的要求主要是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從近幾年職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能說會寫的畢業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而說寫能力差的學生就往往“滯銷”。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給學生多創造說話的機會外,還系統地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訓練。
①要求在課堂、校園都講發音基本標準的普通話,使學生能夠擺脫方言影響,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②開學初進行說話訓練,向同學做自我介紹;以打電話的形式向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介紹自己學校的方位,環境、校容校貌、同學、老師、及所學專業。面對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熟悉程度、不同目的的談話對象有得體的提問、回答能力和應變能力。
③我在講授第一冊第三單元寫人的記敘文時,課下讓學生收集所學專業成功知名人士的資料,如:伏特、比爾蓋茨、丁磊、皮爾卡丹、夏奈爾、張肇元等。在課堂上交流,一方面了解了本專業的最新動態,同時還能激勵學生的創業精神。
四、注重立體化,突出綜合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多方面多側面綜合性強的學科。從知識來說,有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從能力來說,有聽、說、讀、寫;從大的體系來說又分語知、閱讀、寫作,從大的目標來看,語文教學中還須十分注重智力的開發,尤其是思維能力的開發。因此,進行語文教學必須充分認識這門課程的特點──綜合性,課要上得立體化。
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針對中等職專學生的素質特點、心理特點,根據學生將來的職業需要,社會需要,注重基礎、突出重點,培養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真正體現了職業中專的就業準備教學而不是應試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成為合格型的應用人才。因為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