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學強調語言在學習語境中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以此分析英語聽力課堂教學生態,明顯存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足問題,本文提出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課堂互動、增加課堂活動、完善評價體系,使課堂生態平衡、穩定,課堂生態系統持續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數據 聽力生態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12-01
一、引言
如今,大數據時代正在開啟,通過其強大的數據儲備和技術理念影響人們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在教育領域大數據技術革新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影響學校的教學模式,重構教學的評價方式。有人認為微課、MOOCS、翻轉課堂是大數據引發教育變革的第一波浪潮。在高職學生學習英語時,聽被廣泛認為是其弱項,學生投入時間不少但收效甚微,聽力教學的低效引發廣泛關注。大數據時代將從觀念到行為為聽力教學的改革帶來全新的變化。本文結合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與困境,基于大數據提出聽力課堂生態重構的具體措施。
二、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
生態學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社會各個學科的研究中,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便是其中之一,認為外語教學課堂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其中一個要素的細微變化都會對整個課堂生態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英語聽力學習即學生與聽力學習環境互動的過程、聽力課堂各因子之間的互動。其中環境具體指學校與課堂構建的大環境,主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實現,對學生聽力學習影響最大;因子包括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師生與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關系、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的關系等,這些因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如能和諧共生,就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高職英語聽力課堂的生態失衡
本文嘗試從生態外語教學觀來評析英語聽力教學中所存問題,尋求生態課堂構建的對策,給英語教師提供了一些英語聽力教學的改進建議。
1.課堂生態主體師生互動缺乏
但當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模式依舊沿襲以往被動型的“課本講授+答案講解教學模式,即便是所謂的“數字化教學”也只不過是大都是將書本知識完全搬到數字化的“黑板”和“粉筆” PPT或投影機上, 本質上還是未脫離“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 老師在語音室借助錄音設備完成教材內容是最終目標,扮演“磁帶播放者”和“答案發布者”的角色,而學生成了“被動接收者”。課堂生態主體教師和學生無法缺乏真正的教學互動。這種教學乏味枯燥, 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活動的參與性, 嚴重的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課堂生態中生生互動缺乏
聽力課主要在語音室完成,其教學環境不同于其它課型。教學過程中教師坐在操作臺后,學生座位獨立隔開,師生之間主要交流工具是耳機,學生和學生更是幾乎沒有互動。語音室特殊的課堂布局導致一些學生低著頭做別的事情,溝通的缺失影響了學生相互的交流,課堂上及時使用語言機會的減少不利于語言的學習。
3.課堂生態中學生與教學內容互動缺乏
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其實是一個非常需要時間不斷積累逐漸提高的過程,但目前高職聽力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而任務量大的問題, 教學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有限, 教學內容僅局限于教材,加之教材的聽力材料某種程度上多脫離現實生活,真實性不夠,練習形式缺乏多樣性,周而復始,學生厭倦這些聽力模式,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機的生態聯系,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聽力生態課堂的構建
大數據時代為高職聽力教學帶來觀念到實踐的全面變化,為了改變高職英語聽力課堂生態失衡的現狀,需借助大數據技術手段構建高職英語聽力生態課堂。
1.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聽力教學中課堂大部分教學素材僅局限于教科書,難以保證材料的時效性,為了增加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補充一些與社會接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大數據能突破教材局限,為聽力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網學習平臺系統學習國外頂尖的精品課程,也可以通過專業性英語視頻網站進行系統性的聽力學習。難易適中,時效多樣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和諧生態課堂的構建。
2.設計課堂活動。每天一成不變的課堂活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能促進課堂生態中的師生和生生互動。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促進互動的課堂活動,增加師生之間、全體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使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主宰者轉變為組織者、協調者,教學方式由傳統的單向灌輸轉變為啟發灌輸,傳授聽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教學平臺,學生既是各種數據的使用者也是生產者,教師可利用這些數據痕跡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可通過對比與其他學生的學習進行反思。三是除了大數據學習平臺及專業網站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下載各種聽力學習軟件,這樣英語聽力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不再局限于校園和課堂,更加靈活。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必然增多,有利于聽力生態課堂的平衡。
3.完善評價體系。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為聽力教學評估提供了全新的思維方式,教學評價對象范圍擴大,除學生外,還覆蓋了教師、學校等影響教學活動的因子。評價學生標準維度增加,大數據技術可以關注學習對象對課程的態度、學習時間、合作討論頻率、收獲等微觀表現,考試成績不再作為唯一評價學生標準成為可能,使形成性評價不再局限于課堂表現,課堂作業,出勤等傳統形式。全面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是聽力生態課堂構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五、結語
本文把高職英語聽力課堂看作是一個生態整體,分析了當前英語聽力生態課堂存在的課堂主體師生和生生互動缺乏、師生及課堂內容互動缺乏等主要問題,嘗試借助大數據技術手段構建生態課堂,協調好課堂主體與課堂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課堂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持續發展,從而提高聽力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金平. 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J]. 當代外語研究,2014(04):35-38.
[2]陳科,周偉華. 如何利用網絡環境重構高職應用寫作教學模式[J]. 職業教育研,2012(09):168-169.
[3]龔紅霞. 試析“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部分實踐和應用[J]. 赤峰學院學報, 2014 ( 09 ):67-69.
[4]李立. 大數據時代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與規劃[J]. 昭通學院學報,2015(12):86-89.
[5]李明揚.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英語教師, 2015(23):116-117.
[6]潘文霞.大數據時代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改革探討[J].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2):50-53.
[7]唐錦蘭,吳一安. 寫作自動評價系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4):53-59.
作者簡介:
肖付良(1971-),湖南婁底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務英語與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