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張祎 杜群陽
推動“兩區”融合實現聯動創新
王莉 張祎 杜群陽
2015年3月7日,國務院發布同意在杭州設立全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2015年8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杭州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第10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杭州將突出信息經濟、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產業特色。綜合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個國家戰略相繼落地杭州,“兩區”疊加建設,將發揮“1+1>2”的倍增和放大效應。兩區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兩區健康及可持續發展,服務于杭州市和浙江省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外貿結構調整,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效應。更重要的是,兩區融合發展的探索能夠為國家戰略做貢獻,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外貿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更好地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和作用,著力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搶占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
“線上+線下”,更好地推動國家戰略落地。兩區定位、目標和建設內容各有側重,綜合試驗區以“線上集成+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為主要特征,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一區十片,多園多點”為主要空間規劃目標。前者側重線上“單一窗口”平臺,后者側重線下園區平臺。兩區融合、政策疊加、資源整合,既有利于加強杭州在信息通訊技術、電子商務產業的優勢,推進全球電子商務引領區的建設,又有利于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更加開放的平臺上集聚要素,有助于創新性企業在更高水平上進行要素集聚和資源整合,進一步吸引國際企業、服務產業、人才、資金的進入,打造一個綜合性強、開放度高的互聯網產業創新平臺;還有利于建設網上“絲綢之路”,拓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和外延,更好地服務于相關的國家戰略。
“需求端+供給側”,更好地推動產業轉型。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長期處于價值鏈的底端,在研發和銷售方面不具備優勢,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突破市場隔層,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研發能力,實現技術創新。綜合試驗區側重于需求端的改革,而自主創新示范區則是供給側的探索和突破,二者相結合,分別從價值鏈的渠道和研發兩頭入手,為企業打造新型的產業生態環境,促進貿易方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互動發展。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突破傳統的銷售鏈條,直面海外市場,使企業實現市場信息的獲取。新的渠道和市場信息的收集反過來會促進創新。企業既可以通過跨境電商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又可以進一步釋放技術創新的動力。因此,政策融合的著力點是使企業在新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生態環境中突破渠道封鎖、市場隔層、提升市場勢力和價值獲取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價值鏈的低端鎖定,實現轉型升級。
“產業鏈+創新鏈”,更好地促進產業生態形成。在跨境電子商務體系的建設中,無論是線上集成,還是跨境貿易和綜合服務,均需要信息數字技術、“互聯網+”、金融服務、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和整合,需要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高技術產業體系的系統性支撐。兩區融合,將加快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一方面,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將有助于自主創新示范區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整體需求來布局產業鏈,如交易平臺的建設、“單一窗口”的建設、跨境支付體系的建設、網絡交易信用評價體系和互聯網金融體系、網絡安全、現代物流等,將吸引擁有相關技術的企業不斷集聚,催生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進一步推動圍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產業生態鏈的形成。另一方面,綜合試驗區改革需要數字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的技術支持。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標是打造“互聯網+”相關產業和信息經濟全球先導區,這就形成了對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有力支撐,是綜合試驗區強大的“技術后盾”。
“人才+資本”,更好地推進創業創新。兩區融合,是杭州有別于其他兄弟城市的最大優勢和特點,對人才和資本也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引導下,杭州兩大國家戰略融合發展,將更好地推動杭州的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在近幾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發展,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等在內的大量企業的進入,并集聚了一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自主創新示范區里風險資本、科技金融等融資平臺的介入,將會為綜合試驗區的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并進一步推動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行業的跨界整合和相互融合,激發更多的創業機遇和創業思想,推動萬眾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標準+改革”,更好地加快各項改革舉措先行先試。兩區融合發展,其核心是基于“信息技術、智慧應用”的“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將形成圍繞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產業的機制和標準,有利于形成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交易流程和交易標準,推動我國電子商務進一步規范、有序、高效發展,增加我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自主創新示范區將在跨境電子商務、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集聚、兩化融合、互聯網創業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從體制、機制、路徑的選擇上為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提供改革經驗。
“境內+境外”,更好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兩區融合發展,構建一個更具開放性的“互聯網+”和創新創業平臺,使得包括人才、資本在內的各項生產要素流動超越了國家的地理范圍,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要素優化配置。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商品、資本將實現跨境流動,而且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開放度,吸引國際高技術人才及研發團隊的進入,形成一個國際化的創新示范平臺。

要以綜合改革試驗區提高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開放度、大視野和高平臺,以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來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的廣度、深度和可持續性,以貿易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兩區融合、政策疊加、效應放大,共同建設一個圍繞“信息經濟、智慧應用”的有機的、多元化的、多層次的產業生態群,推動杭州及浙江省經濟的轉型升級。兩區融合發展的核心目標是,使杭州成為跨境電子商務領先發展、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優化,國內外創新資源有效集聚,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社會創新效益大幅提升的全球互聯網貿易中心,全面構建包括“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全球跨境電商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產業中心”、“智慧物流中心”、“金融創新中心”和“物聯網中心”在內的全球互聯網貿易中心支撐體系。
將兩區融合納入“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四個重大”要求。樹立系統思維,要著眼全市一盤棋,著眼于“兩區”協調推進,防止政策部門化、碎片化。統盤設計、統籌推進,試點先行,逐步融合,在杭州“十三五”規劃中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平臺的謀劃上突出兩區融合發展的內容。
在園區融合發展中,堅持“核心區深度融合、拓展區優勢互補”。以杭州國家高新區(濱江)、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和現有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園區作為核心區,在核心區內進行資源整合、政策整合和配套建設。
以“為企業營造突破價值鏈低端的新型產業生態環境”作為兩區融合的政策著力點,帶動經濟轉型和創新突破。綜合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政策著力點要瞄準助推企業實現價值鏈上的互動雙向升級,要分別從價值鏈的渠道和研發兩頭入手,為企業打造新型的產業生態環境,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改革政策促進企業探索貿易方式創新,利用自主創新改革政策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并實現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術人才向兩區集聚。繼續實施全球引才“521”計劃和人才強市戰略。持續加強對技術及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斷優化政策,吸引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進入。不斷優化生活環境,打造宜居宜業的“小鎮經濟”。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本配置效率。不斷強化資本保障,以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加快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進一步培育優秀投資人和投資機構。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環境建設。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及投資審批改革。深入推進政府監管體系和服務體系改革。
(本文系浙江省軟科學重點項目“浙江企業海外研發活動的模式、績效及對策研究(2014C35088)”,杭州市委政研室委托項目《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融合發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國際商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