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麗華
(肇慶學院圖書館,廣東 肇慶 526060)
?
·應用研究·
基于DC、CDLS、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比較研究
詹麗華
(肇慶學院圖書館,廣東 肇慶 526060)
為了探討現有地圖元數據規范的特征,對基于DC、CDLS、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三者在著錄對象、著錄對象的關系揭示、元素組成等方面存在異同,對地圖的描述與揭示各有側重。認為,應加強各種地圖元數據規范自身的完善、加強不同規范間的互操作性,同時建立對現有規范的評價與完善機制。
DC;CDLS;FRBR;地圖元數據;元數據規范
地圖即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使用制圖語言,通過制圖綜合,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或其他天體)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的圖形[1],據此定義可知,地圖需要表現出事物的空間、聯系及發展變化等特征,諸如二分點、比例尺、等高線、坐標等。網絡環境中的地圖包含兩種形式:一是將以紙質、光盤、磁盤等為載體的地圖轉化成以網絡為載體;二是建立在地圖學和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處理技術將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相結合,將多種媒體信息邏輯地聯結并集成的一種空間信息可視化產品和工具[2],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地圖都必須表達出地球(或其他天體)的一些相關特征。為了揭示和描述地圖的屬性,同時使用戶在網絡環境中能夠順利地識別、選擇和獲取地圖,研究者基于都柏林元數據(Dublin Core Metadata,簡稱DC)、中國數字圖書館標準(Chinese Digital Library Standards,簡稱CDLS)以及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簡稱FRBR)對網絡環境中的地圖元數據規范進行了探討。本文以基于DC、CDLS、FRBR的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作為研究對象,從著錄對象、著錄對象的關系揭示、著錄對象的描述、元素組成等方面對其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三者之間的異同,歸納地圖元數據規范的規律,分析原因,進而提出改進意見。
1.1 DC對地圖元數據的規范
1995年3月,在都柏林召開的第一屆元數據研討會上確定了網絡資源的13個核心元素:Title、Author、Subject、Publisher、Other Agent、Date、Object Type、Form、Identifier、Relation、Source、Language、Coverage。在后來的幾屆元數據研討會上,經過多次商討,DC核心元素的數量、名稱、定義、使用最終被確定下來,形成如今的基于Web資源的15個核心元素:Title、Creator、Subject、Description、Publisher、Contributor、Date、Type、Format、Identifier、Language、Source、Relation、Coverage、Rights[3]。DC屬于一種通用描述性元數據,簡練、易于理解、可擴展,能與其它元數據形式進行橋接,描述對象針對所有網絡資源,因而上述15個核心元素也可以用來描述網絡環境中的地圖。
1.2 CDLS對地圖元數據的規范
CDLS是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中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重點項目。該項目主要針對數字圖書館系統的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制定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發展戰略與標準規范框架,直接指導和規范各個數字圖書館項目的資源加工、描述、組織、服務和長期保存[4]。CDLS的子項目之一是專門元數據規范,包括古籍、家譜、拓片、輿圖、地方志、期刊論文、音頻資料等多種資源的著錄規則與元數據規范。
CDLS對輿圖元數據的研究成果為《輿圖描述元數據規范》。在該《規范》中,輿圖描述性元數據集包含13個核心元素:題名、主要責任者、其他責任者、日期、出版者、附注、相關資源、主題、時空范圍、語種、類型、標識符、權限管理,4個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版本類別、載體形態、館藏信息、收藏歷史,1個輿圖個別元素:制圖細節,共計18個元素。
1.3 基于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
FRBR是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IFLA)于1998年頒布的關于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FRBR研究應盡量涵蓋所涉及到的各類資料[5],其中包括地圖資料。在FRBR理念的啟示下,研究者對地圖元數據規范進行了探討,提出基于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應包含15個核心元素:題名、創建者、主題、描述、出版者、其他責任者、日期、類型、格式、標識符、來源、語言、關聯、覆蓋范圍、權限,4個擴展元素:版本、源載體、空間、技術,共計19個元素[6]。
上述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都力求揭示出地圖資源的一系列特征,但由于各自的制定目的、著錄對象等不同,因而元素組成也不盡相同。接下來將從制定目的、著錄對象、對象關系揭示、對象描述、元素組成等多個方面對上述3種規范進行比較。
表1是3種規范的制定目的、著錄對象、對象關系揭示、對象描述、實施應用等基本情況。

表1 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基本情況
2.1 制定目的
DC是一種通用描述性元數據,其制定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套描述網絡電子文獻的方法,以便于網上信息檢索。CDLS制定輿圖元數據的目的在于為我國數字圖書館提供一套輿圖的標準規范框架,用來指導和規范輿圖資源的加工、描述、組織、服務和長期保存。考慮到網絡環境中地圖資源的復雜性,FRBR地圖元數據旨在增強地圖信息密度與信息精度的描述,從而提高確認與檢索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從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制定目的來看,DC和FRBR側重于提高檢索效率,CDLS則全面覆蓋加工、描述、組織、服務與長期保存這一完整的資源生成周期。
2.2 著錄對象
DC、CDLS、FRBR雖然都對地圖資源的元數據規范進行了研究,但著錄對象卻各有側重。DC是面向所有網絡資源,因此,可以將電子環境中的地圖資源看作DC的著錄對象。CDLS和FRBR是專門描述性元數據,針對性更強。CDLS在《輿圖描述元數據規范》指出,其著錄對象是輿圖,并指明,輿圖就是地圖,主要指繪制、印刷于1949年以前的中外古舊地圖,之所以采用“輿圖”這個名稱,就是為了突出以古文獻涵義的地圖為其著錄對象的特點;并指出,輿圖的著錄單位是單本輿圖[7]。在《FRBR對地圖資料元數據規范的啟示》一文中,作者明確指出將著錄對象確定為網絡環境中的地圖資源,即電子版式的地圖和電子地圖,其中,電子版式的地圖包括1949年前繪制或印刷的古舊地圖的電子版[8]。
2.3 著錄對象的關系揭示
DC的15個核心元素能揭示電子文獻的外形、內容及知識產權等特征,但這些特征的揭示呈線性結構,缺少對著錄對象的關系揭示。
CDLS的《輿圖描述元數據規范》指出,輿圖之間存在著3種關系:包含關系、并列關系、附加關系。
FRBR采用實體分析技術,首先將書目數據定義成實體,再分別識別各實體的特征和屬性,以屬性來實現不同實體間的關聯。FRBR模型能揭示隱含在事物內部的特征以及事物之間的深層次關系。基于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能較好地應對網絡環境中地圖的多樣性、動態性與衍生性。
2.4 著錄對象的描述
對著錄對象詳細和準確的描述是加強對其理解和認識的必要手段。DC、CDLS、FRBR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描述方式。DC對其15個核心元素進行了定義或釋義,如“Date”被解釋為:與資源生存周期中的一些事件相關的時間。CDLS給予其18個元素不同的修飾詞,如“日期”的修飾詞是:測繪日期、出版日期、印刷日期、發行日期。FRBR對19個元素的屬性作了描述,如“日期”的屬性為:內容表達的日期、出版/發行的日期。從上述3種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看出,DC采用釋義方式使元素本身具有更寬泛的意義,具有更強的包容性;CDLS元素修飾詞的專指性更強,如“日期”的修飾詞中所提及的測繪、出版、印刷、發行可以看作是地圖資源生存周期中的具體事件,是對DC元素釋義的擴展與具體化;FRBR采用屬性描述著錄對象,在操作上更為靈活,如“日期”被提煉出內容表達和載體表現兩個實體,通過內容表達的日期和出版/發行的日期來實現對“日期”的特征描述。
2.5 實施與應用
DC是一個所有Web資源都應遵循的通用標準,它的15個核心元素作為眾多類型資源元數據標準的基礎結構被廣泛應用。CDLS的輿圖元數據規范制定于2005年,與此同時項目組提交了數字圖書館標準與規范建設項目的子項目之一《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發展戰略與基本框架》,對數字對象元數據標準規范建設的元數據格式、采用機制、內容描述語言、轉換規則以及數字圖書館的應用規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要求,為該輿圖元數據規范應用于數字圖書館輿圖資源建設提供了可參照的標準。而基于FRBR的地圖元數據規范僅是一項理論研究成果,目前尚未得到實施與應用。
2.6 元素組成
表2是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元素組成。
表3是CDLS、FRBR的核心元素與DC的映射。

表2 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元素組成
從表2可以看出,DC、CDLS、FRBR均包含若干個核心元素,但CDLS與FRBR還確定了各自的特殊元素。CDLS增加了“版本類別”、“載體形態”、“館藏信息”、“收藏歷史”4個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以及“制圖細節”1個輿圖個別元素;FRBR增加了版本、源載體、空間、技術4個擴展元素。
從表3可以看出,CDLS、FRBR均以DC的核心元素作為其規范的基礎結構,并與DC的相關核心元素形成映射。CDLS的題名、主要責任者、其他責任者、主題、日期、出版者、附注、相關資源、時空范圍、語種、類型、標識符、權限管理等13個元素依次與DC的Title、Creator、Contributor、Subject、Date、Publisher、Description、Relation、 Coverage、Language、Type、Identifier、Rights等13個元素形成映射。FRBR的題名、創建者、其他責任者、主題、日期、出版者、描述、關聯、覆蓋范圍、語種、類型、標識符、權限、格式、來源等15個核心元素依次與DC的Title、Creator、Contributor、Date、Publisher、Description、Relation、Subject、Coverage、Language、Type、Identifier、Rights、Format、Source形成映射。CDLS、FRBR能與DC形成映射,說明這3種地圖元數據間具有互通性、互操作性。從表3還可以看出,FRBR的15個核心元素與DC的15個元素完全形成映射;DC核心元素中的“Format”、“Source”不再是CDLS的核心元素。

表3 CDLS、FRBR與DC的映射
對3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異同作如下分析:①CDLS的著錄對象為1949年以前繪制的古舊地圖,減少了“來源”與“關聯”2個核心元素而增加了“版本類別”、“載體形態”、“館藏信息”、“收藏歷史”4個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能將古舊地圖的來源與關聯詳細化、規范化、系統化;“載體形態”、“收藏歷史”分別起到了DC中“Format”、“Source”兩個元素的作用;同時,CDLS的“制圖細節”采用“比例尺,投影方法,圖廓范圍,地形表示”4個元素修飾詞來揭示輿圖的相關內容特征。②FRBR將著錄對象細化為電子版式的地圖和電子地圖,提出在15個核心元素之外增加了“版本、源載體、空間、技術”4個擴展元素,考慮到了電子環境中地圖的多版本性、多來源性、多樣式性,以及著錄對象的衍生性及動態性,同時還考慮到了地圖繪制技術的發展。FRBR更注重地圖內容屬性及實體間的關系揭示。
由上述對比分析可知,3種規范對地圖資源的特征揭示和屬性描述各有側重:①DC元數據集能較全面地概括地圖的主要特征:Title、Author、Subject 3個元素涵蓋了資源的重要檢索點,Publisher、Contributor、Identifier、Language、Relation 5個元素涵蓋了資源的輔助檢索點或關聯檢索點,Description、Date、Type、Format、Source、Coverage、Rights 7個元素提供了資源的有價值的描述性信息[9]。②CDLS輿圖元數據集除了描述輿圖的題名、責任者、主題等一般特征外,還描述了輿圖的特殊特征:4個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能描述輿圖資源的文獻性特征,1個輿圖個別元素能描述其內容特征。為了突出輿圖的古文獻特征,對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載體形態”,用“裝訂方式、數量、質地、色彩、尺寸、附件”6個元素修飾詞加以注釋;對古文獻系列核心元素“收藏歷史”,用“獲得方式、題跋與印記”3個元素修飾詞加以注釋;為了突出輿圖的特殊屬性,在輿圖個別元素“制圖細節”中,用“比例尺、投影方法、圖廓范圍、地形表示”4個元素修飾詞加以注釋說明。③FRBR地圖元數據規范除了揭示地圖的題名、創建者、主題等一般特征外,還將對地圖的信息揭示由物理特征上升到了內容特征。版本、源載體、空間、技術4個擴展元素能詳細準確地揭示地圖的內容特征,例如,元素“空間”能揭示出地圖的坐標、二分點、比例尺,元素“技術”能揭示出地圖的投影、呈現技術、地形表現。另外,這4個擴展元素體現出了FRBR的空間架構和數據關聯的理念,能反映出網絡環境中地圖的多樣性、動態性與衍生性,例如,擴展元素“版本”能反映出電子地圖的不同版本以及這些版本之間的關系。
從DC、CDLS、FRBR對地圖元數據的規范可以看出:①3種元數據規范各有其長處:DC精簡易用、與其它元數據的互操作性強,CDLS能很好地反映輿圖的古文獻特征,FRBR能很好地揭示電子地圖的動態性與衍生性、能增強地圖的信息密度與精度;②3種元數據規范都力求簡潔實用,以期較好地實現對地圖資源的特征記錄與長期保存,便于用戶檢索和利用;③CDLS與FRBR都與DC建立起映射關系,具有較好的兼容性;④對著錄對象的描述與揭示正逐步從線性的物理形態向關系性的內容特征過渡。
對地圖資源自身來說,從繪制與印刷年代來看有古舊地圖之分,其載體形態有紙質、竹帛、光磁盤、網絡等不同形式,其成像采取了人工繪制、電腦繪制、錄像攝影等不同技術,其收藏主體有圖書館、地方文獻部門、博物館、檔案館等,在研究地圖元數據規范時,不同收藏主體關注的對象會有所不同,采取的方法技術也有不同,從而導致對著錄對象的特征描述各有側重。再加上網絡環境下用戶對地圖資源的需求更加多樣,勢必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來加強地圖元數據規范建設:加強各種地圖元數據規范的自身完善、加強不同元數據規范間的互操作、基于評價類元數據[10]建立科學的地圖元數據評價和完善機制,從而才能更有效地加強對地圖資源的描述與揭示、服務與長期保存,以滿足用戶對地圖的多樣性需求。
[1]地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267.htm,2014-12-25.
[2]施雪梅.淺談電子地圖的信息組織[J].測繪標準化,2003,19(4):43-44.
[3]上海圖書館數字化工作部.都柏林核心(Dublin Core)元數據發展簡史[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a1ff82fed630 b1c59eeb5f2.html,2014-12-25.
[4]中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EB/OL].http:∥cdls.nstl.gov.cn/2003/Whole/About.html,2015-04-02.
[5]國際圖聯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研究組.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最終報告[M].王紹平,王 靜,林明,等譯.慕尼黑:紹爾出版社,1998.
[6]詹麗華,鐘倩.FRBR對地圖資料元數據規范的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2,(12):50-52.
[7]姚伯岳,馮項云,沈蕓蕓.《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專門數字對象描述元數據規范》子項目:輿圖元數據規范[EB/OL].http:∥cdls.nstl.gov.cn/2003/SpcMetadata/,2004-05.
[8]詹麗華,鐘倩.FRBR對地圖資料元數據規范的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2,(12):50-52.
[9]都柏林核心元素集[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2014-12-25.
[10]趙華,周國民,王健.基于元數據的數據發現和數據評價[J].現代情報,2015,(4):65-68.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ap Metadata Standards based on DC,CDLS,FRBR
Zhan Lihua
(Library,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features of existing map metadata standards,three map metadata standards based on DC,CDLS,FRBR a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description object,relationship revealing of description object,elements composition and map’s description and reveal.It is thought that the map metadata standards and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se standar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At last,that the evaluation and perfect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s put forward.
DC;CDLS;FRBR;map metadata;metadata standard
2015-11-09
詹麗華(1976-),女,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方向:網絡信息組織與檢索。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11
G254.36
B
1008-0821(2016)03-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