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森(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 深圳518049)
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咀嚼效能的影響
魏森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深圳518049)
目的:探討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咀嚼效能的影響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牙周病伴錯頜畸形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基本牙周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均比治療前明顯提高,觀察組比對照組提高明顯,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牙齒穩定性均比治療前增加,牙周袋均比治療前明顯變淺,移位牙均復位,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牙周情況比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結論:給予牙周病患者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情況,顯著提高患者牙齒的咀嚼效能,恢復患者面部美觀,有效避免牙周炎癥的進一步發展。
牙周病;咀嚼效能;正畸治療;牙周治療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牙周病伴錯頜畸形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3.5±5.8)歲。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4.2± 5.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全面、系統、針對性的口腔相關檢查,并全面了解其口腔和牙周組織的相應情況,醫生應教授患者做好相應的口腔相關清潔和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牙周基礎治療:對全口牙齒實施齦上潔治、根面平整術及齦下刮治等相應的治療,對于局部牙周比較嚴重的患牙應用相關口腔局部消炎藥物沖洗及治療,減少口腔細菌,從而有效緩解牙周炎癥。觀察組患者給予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正畸治療采用常用的直弓絲進行矯正1~2年。患者定期復查,檢查咬合及口腔衛生等相應的口腔情況。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情況及咀嚼效能。采用稱量法計算其咀嚼效能。咀嚼效能=(咀嚼食物總量-剩余食物殘渣)/咀嚼總量。治療前與治療后定期檢查牙周情況均由同一口腔醫生檢測,取21、16、26、41、46、36的牙位記錄并分析其相應的牙周深度(PD)、齦溝出血指數(SBI)、探診出血(BOP)、平均附著喪失(AL)、菌斑指數(PLI)。其中用全口牙位出血的百分比來表示探診出血的具體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咀嚼效能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均比治療前明顯提高,觀察組的咀嚼效能比對照組提高明顯,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咀嚼效能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咀嚼效能對比(%±s)
組別 時間 咀嚼效能觀察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p 50.74±5.64 83.24±2.58 31.001 <0.05 52.34±4.88 70.97±3.66 18.068 <0.05
2.2治療前后牙周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牙齒穩定性均比治療前增加,移位牙均復位,牙周袋均明顯變淺,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牙周情況比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牙周情況±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牙周情況±s)
組別 時間 SBI AL(mm) BOP(%) PD(mm) PLI觀察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P 2.62±0.17 1.76±0.14 23.103 <0.05 2.58±0.08 2.24±0.12 13.947 <0.05 4.90±0.18 3.61±0.20 28.363 <0.05 4.92±0.14 4.05±0.17 23.371 <0.05 82.66±1.44 47.52±2.61 69.742 <0.05 79.24±1.85 68.14±1.88 24.897 <0.05 4.05±0.17 3.71±0.14 9.134 <0.05 3.97±0.11 3.88±0.15 2.863 <0.05 1.32±0.11 0.92±0.09 16.650 <0.05 1.28±0.15 1.15±0.11 4.135 <0.05
目前牙周病是我國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可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造成一定的影響。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組織及口腔情況較差,常伴有牙列錯頜畸形,易造成牙齒不易清潔,加重牙周病情[3]。因此,有效改善牙齒錯位、緩解牙周癥狀,對治療牙周疾病至關重要。
本研究探討了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改善患者的牙周情況比牙周基礎治療更顯著,表明牙周疾病患者給予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有效改善牙周組織的穩定性。由于牙周病患者的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發生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其骨質較為疏松,牙周纖維炎性受到相應的破壞,牙周情況較差,使BOP的陽性率明顯升高,并導致PLI、AL、PD、SBI的指數增加,但經過牙周方面的治療后,明顯降低BOP的陽性率及改善PD、AL、PLI、SBI的指數。給予相應的正畸聯合治療,可使移位牙有效復位,建立正確的咬合關系,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并有效避免了繼發性的牙頜創傷,牙周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提高了牙齒的穩定性,還可恢復患者的面部美觀[4~5]。牙周病患者的牙齦炎癥較重,牙齒穩定性較差,牙槽骨的吸收量較多,并且伴有牙列錯頜畸形,可使咀嚼食物時的有效面積減少,導致牙齒相關咀嚼功能明顯下降。
有研究報道稱,正畸治療通過把壓列排列整齊,有效改善了患者牙齒錯位、前突、移位等情況,重新建立了較好的咬合關系,讓牙齒的受力均勻并有效傳遞到牙周組織上,可減少對牙周組織的損傷,提高牙齒咀嚼功能[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均比治療前明顯提高,但觀察組的咀嚼效能比對照組提高顯著,差異顯著(P<0.05),再次表明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矯正后的牙齒便于日常口腔的清潔,可減少口腔內的細菌,從而減輕牙周炎癥,還可改善患者面下1/3部位的美觀[7]。牙周潔治術及局部藥物治療,可使牙周炎癥得到控制,有效恢復牙周的纖維功能,減小牙周袋的深度,提高牙周組織的耐受性[8]。牙周治療后聯合正畸治療,主要是針對牙齒的錯位進行矯正錯位牙排齊牙齒,讓上下牙列形成正確的咬合關系,恢復牙齒有效咬合面積,提高牙齒的穩定性,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改善。綜上所述,給予牙周病患者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情況,顯著提高患者牙齒的咀嚼效能,恢復患者面部美觀,有效避免牙周炎癥的進一步發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并應用。
[1]于鵬,陳明.老年牙周病患者前牙移位正畸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5,13(4):205-208
[2]劉婷,蔣自然,魏福蘭,等.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療前后牙齦退縮狀況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31(12):755-758
[3]常悅,張小平,王明潔,等.不同正畸力對大鼠牙周組織改建的相關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25(9):529-533
[4]黎敏,康娜,黃朝曉,等.正畸治療對牙周病患者牙齦退縮的療效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3):460-462
[5]陳莉,李小彤,范曉川,等.不同牙周狀態正畸力誘導破骨細胞分化因子RANK在牙周組織的表達[J].北京口腔醫學,2015,23(2):61-64
[6]姚霜,周治,劉曉君,等.自鎖托槽矯治技術對牙周炎正畸治療患者牙周狀況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25(9):561-564
[7]范曉慧.正畸治療對牙周組織的影響及其在牙周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5,50(3):141-145
[8]鐘彬,尹鴻民.牙周的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療的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9):1302-1304
R781.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40牙周疾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口腔慢性疾病,可引起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移位、咀嚼功能差等情況,長期存在牙周炎癥的患者還會伴有牙列錯頜畸形及咬合創傷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進食[1]。由于咀嚼功能對人體的常規營養吸收尤為重要,因此能否有效改善牙齒咀嚼效能是治療牙周病患者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有研究報道稱,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較好[2]。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牙周病患者給予相應的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臨床相應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