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 房華蓉
【摘要】本文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教研課題為依托,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了以學院實訓條件為基礎,開發基于企業崗位需要的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及實訓平臺的實訓教學思路,闡述了實訓教學的設計思路與方案,總結了“工學結合”實訓教學的實施效果。為深化實訓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工學結合 綜合課程 實訓平臺 實訓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19-02
《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而其中實訓教學是教學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基本內容
1.設置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目的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現代智能建筑、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必要的樓宇智能理論知識,會進行樓宇安防系統系統設計與維護,能完成消防系統、樓宇設備監控系統安裝調試和維護,會進行建筑電氣工程預決算和施工管理,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技能和一定創業能力,適應智能樓宇系統工程和系統管理維護要求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專業的核心主要在智能建筑的安防、消防和樓控三個方面,本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在智能樓宇管理師、智能樓宇物業管理師和建筑電氣工程造價員,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有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
2.構建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模型
構建的課程模型如圖1所示,在專業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基礎綜合課程”,作為專業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技術綜合課程”,作為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工作方向模塊課程結束后設置“崗位能力綜合課程”,作為崗位方向模塊綜合課程;最后設置實施崗前綜合訓練,進行專業級的綜合。從而形成了從“專業群、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到“工作崗位方向綜合課程”最后到“崗前綜合實訓”的課程綜合,最終使學生能力由單一到綜合,逐級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我校樓宇專業開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是屬于圖1中的第三級崗位能力綜合課程,因為作為崗位方向模塊課程多為以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工作課程”,所以“崗位能力綜合課程”目標在于將幾門崗位方向相關的課程,按照工作任務相關的原則,選擇企業較為工作任務代表性的崗位工作項目,對這幾門課進行技術、技能的整合與綜合,實現專業能力的第三次綜合提升。
二、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實施
工學結合綜合課程通過相關的“工作過程”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緊密結合,課程的內容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把主觀陳述性的理論知識與客觀過程性的知識理論相整合,體現學生這一核心主體,按照每位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分組。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工作經驗結合起來,不僅學習了工作知識,適應了工作環境,而且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了工作經驗,進而實現理論學習與工種職業的無縫銜接。下面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討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1.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計思路
(1)實訓項目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工作任務引導教與學,實訓內容側重于安防、消防及樓宇設備的綜合性工作任務操作,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生產活動提供優質人才。
(2)實訓項目真正要做到理實結合,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采用企業真實的項目,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
(3)實訓項目設計具有針對性、擴展性和系統性,貼近職業崗位需求,以學院為依托,利用學院現有設備,學生可以循環使用,企業培訓人員也可使用。
(4)實訓項目重在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為就業服務。實訓過程構建仿真的職業實訓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訓練和熏陶。
2.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置
項目一:安防系統工程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安防系統為原型,通過防盜報警系統、門禁控制系統、可視對講系統和視頻監控4個系統的實際構建,掌握門禁可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利用手冊查閱門禁系統電路各種技術參數并作出設備選擇;能根據現場進行安防系統設計;能根據安防系統設計進行繪制圖紙;能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二:消防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消防系統為原型,通過火災報警探測器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安裝、調試;消防聯動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和自動滅火系統設計。掌握各種火災報警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能根據不同應用場合選擇探測器設備;能根據現場進行消防系統設計、繪制圖紙;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三:樓宇智能化控制設備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寫字樓的監控系統為原型,通過了解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直接數字控制器的操作使用、運行、測試,以及給排水監控系統和空調系統的構建,掌握智能建筑中各個子系統的監控要求及監控原理;能根據現場要求對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等現場設備進行連接及測試;能按照監控系統要求,準確閱讀DDC接線圖,進行硬件的安裝和連接及軟件的編程和調試;按照監控系統基本要求,能構建給排水、暖通空調等監控系統,并能對系統進行仿真調試。
綜合課程將這三門課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及素質進行有機整合并提升,通過短期的綜合訓練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其中關鍵技術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獲取相應的工作經驗而且有利于學生順利通過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的職業資格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endprint
3.組織與實施
(1)實訓環境與設備。整個實訓的實施基本在校內進行,充分利用學院現有設備,以學院樓宇專業幾個實驗室的設備為平臺,適當的時候用實訓平臺軟件來完成實訓任務。
(2)授課老師。由院內老師和企業老師共同擔任實訓指導老師,院內老師具有雙師資格的專業老師,院外實訓指導老師要求是工作在技術一線的技術人員(工程師),或者為從事技術管理的專家。
(3)學生的組織與要求。實訓教學強調工學結合,以“做、學”為中心,每項活動都需要學生自主地組織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主要幫助、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要求學生課前明確任務,課中積極參與,相互討論,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同學間相互啟發和影響,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提高。
(4)建立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 結合課程三方面的內容,并兼顧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嘗試運用專業的工控組態軟件開發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如圖2所示。
實訓平臺上包括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要求,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理論內容和實操內容、試題庫、模擬試卷及訓練等項目,借助實訓平臺的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從而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5)實施綜合課程的效果。樓宇專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從2013年開始實施,在實施的班級中,由于實訓項目是從具體工作任務出發,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結合“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的需要,學生普遍反映較好,課程結束后基本都能通過考證,通過率在95%以上;另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專業老師又承擔了行業企業的職工培訓,為企業職工開展“智能樓宇管理師”的培訓項目,先后參加培訓的有近千名職工,考證通過率在85%以上。
三、結束語
本文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據,在實訓環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結合工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利用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和實訓平臺開展基于企業崗位需要的實訓課程新思路。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交流協調能力等職業素質,使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為專業建設、學生培養及高職教育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艷紅.高職教育中“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分析.課程教育研究(下),2015,3:116-118.
[2]張景耀,戚基艷.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途徑[J].高等教育,2013(12):28.
[3]曾金霞.工學結合視域下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J].職教論壇,2012,23(11):37-38+41.
作者簡介:
朱蓉(1968-)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副教授。
房華蓉(1976-)女,湖北宜昌人,碩士,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工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