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逐漸進入高校,很多高校還以必修課的形式開展,并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實踐證明,目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中還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專業師資隊伍欠缺,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目標制定不清晰、目標執行困難等問題。通過運用教練技術,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并形成有效行動促使目標達成。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教練技術 邏輯層次 平衡輪 PDCA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01-02
一、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隨著社會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打亂了原有的“進入大學校門就有了鐵飯碗”的傳統就業思想,多元化的人才觀念也對大學生“天之驕子”的地位提出了挑戰。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需求日益加強,較以前有了很多改變,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職業規劃教育實施形式單一,課程建設不完善
很多高校已經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前的教學模式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體驗性的環節,但大部分還是沿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主,體驗和實踐環節為輔,致使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二)師資培訓機會較少,專、兼職教師專業化發展進程緩慢
專、兼職職業規劃教師參加進修培訓的機會很少,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遠沒有形成。尤其是占從事職業規劃教育工作隊伍大比重的兼職教師往往是通過短期培訓,直接上崗,實際工作技能極為欠缺。后期又缺乏相應的追蹤培訓,其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水平很難得以顯著提高。
(三)體系不健全,管理、激勵、評估體系缺乏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是較新興事物,在教師隊伍體系的構建,教師隊伍的準入退出制度管理和激勵方面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由于沒有慣例可循,完全靠新的摸索前進。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準確等原因使得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沒有歸屬感和激勵動力。
(四)缺乏對學生職業規劃實施過程的反饋和促進機制
當個人的職業規劃在實踐過程中遇到障礙時,由于一時的松懈情緒個人計劃也就中途放棄了。這在大學生職業規劃實施過程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與學校方面沒有建立良好的反饋和促進機制有直接關系。學校層面主要負責了對學生職業規劃本身的教育和指導,而對于學生規劃的實施缺乏相應督促反饋機制。
二、教練技術的含義
“教練技術 ”源于體育,是運動員奪冠軍、拿金牌的重要支持者。20世紀70 年代,一個叫添·高威的美國人發明了一套教人迅速學會打網球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法”,美國 AT& T公司發現了這一方法,安排公司管理人員學習,并在管理活動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方法,教練技術開始興起教練技術是支持被教練者走出迷局、獲得更大成就的有助于自我啟發、自我覺醒、自我成長的方法、策略與工具。從本質上看 ,教練技術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動方法。“教練思維”是一種系統思維,從心智模式的改善人手不斷厘清目標、遷善心態、計劃行動,從而獲得成果。
三、運用教練技術引導學生制定合適的職業生涯目標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做自我評估,自我評估包括有價值觀、興趣、能力、性格等。價值觀是自我評估中非常重要價值觀是人們賴以在這個世界生存的基本原則,是人認為什么最重要的一些信念。價值觀的大部分隱藏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所以生涯規劃教師應運用教練技術激發學生的潛意識,引導他們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深層需要。第二步,老師會幫助學生找出困擾的問題,通常可以運用到邏輯層次的教練工具來幫助完成(如圖1-1)。在職業生涯教育中,通過引用邏輯層次的教練技術的工具,能較快、較好的幫助同學們找出問題困擾在哪個層面,如果能夠跳出問題困擾所在的層面,在高于問題本身的層面來解決問題,就很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目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的主要的困擾在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盲目追求薪水高、地位高、工作穩定、自由安排時間多,而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平臺;或是盲目的聽從家長的安排,走家長為自己設計的職業路線,最終成為父母職業的延續者。還有很多學生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礙于家長要求和對自己不自信,而選擇退卻。在生涯規劃教育中,我們運用“邏輯層次”的教練技術工具,很好的解決了學生中出現的集中問題。
四、運用教練技術指導學生明確、細化職業生涯目標
長期的職業生涯目標可以分解為明確的、可執行的小目標,才能被執行,循序漸進的實現。學生的職業生涯目標通常制定的很宏偉,很理想,面對這樣的目標,他們常常會覺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教練技術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分階段的生涯目標,衡量一個目標的好壞,一方面要看目標的正向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目標一定要有可行性,所以除了輔導學生完成目標設定以外,還要幫助學生對制定的目標可行性進行評估。在這個步驟中,我們可以用到“平衡輪”這個教練工具指導學生明確、細化生涯目標。“平衡輪”這項技術需要借助一副圖來說明,模擬車輪的樣子,將一個圓分為若干等份(一般分為8-10等份),然后將家庭、健康、情感、成長等內容填寫在圖中(如圖1-2),每個輻條填寫其中你認為重要的一項。以成長為例,從圓心向外分為10個刻度,通過對該項目打分,幫助學生清晰的了解自己當前對成長的滿意度。在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與進行輔導時,老師可以在學生找出目前滿意度并完成一下圖后,詢問學生:“看著這張圖,你對目前狀況滿意嗎?如果選一個你最想改變的地方,那是什么?”通過這種開放性的詢問方式,引發學生對于現狀的分析,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最急迫想要改變的維度,為后續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做準備。
五、運用教練技術幫助學生堅定目標、付諸行動
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運用教練技術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促使學生堅定目標,并且付諸行動。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幫助學生有效行動,我們可以用到PDCA的方法,PDCA最先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來的,由戴明把PDCA發揚光大,稱為“戴明環”。PDCA—P (Plan) 計劃、D (Do)執行、 C (Check)檢查、 A (Action) 行動,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的推廣、標準化;對失敗的經驗加以總結,將為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里。簡單的說,就是做事情的時候售點制定一個計劃,只有看看會發生什么結果,然后認真地檢查計劃,找出缺陷和漏洞,改正彌補后予以實施,然后針對新遇到的困難或遺留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最終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要求老師必須不斷的去跟蹤學生的行動過程和實現目標的效果。學生是實施行動達到目標的主體,老師要引導學生運用PDCA方法不斷對實施策略進行不斷的檢查并進行適當地調整、優化。
六、結束語
將教練技術運用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不僅可行,還能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生學習階段中的指導作用。通過運用教練技術的相應工具,有效的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行之有效的付之行動,在每一個明確、細化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學生信心不斷得到增強,他們會更加堅定地為了實現最初設定的職業生涯目標堅持不懈,從而也達到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生中開設的目的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韋丹寧.大學生生涯指導與規劃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措施[J].大慶社會科學.2011(04)
[2]陳品堂.生涯指導和咨詢的起源和發展[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14(02)
[3]王靜,王偉賓,史寧.基于學業生涯指導視角的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研究[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3(04)
[4]陸國民.以生涯發展指導促進學生成長[J].基礎教育課程. 2013(10)
[5]朱紅,閆廣芬.基于教練技術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模式建構與應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02)
[6]曾令華.基于教練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企業活力. 2010(08)
[7]王富強,申秀秀.教練技術指導下教師如何實現教學主體性——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
[8]劉向輝.教練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課堂教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4(14)
[9]李慧,胡明花.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應用[J]. 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作者簡介:
蔣茜(1980-),女,四川南充人,重慶理工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