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喆梅
【摘要】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教師向文本提出閱讀引導性問題的有效有序上。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圍繞此話題展開了細致地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 問題設置 有效有序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79-02
當下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置卻時常不容樂觀,普遍存有兩大問題:一是,閱讀問題過于簡單;二是,閱讀問題過于深奧。為教學中所設問題能更好地引導閱讀,實現閱讀理解的深刻化,筆者不揣淺薄提兩點想法:
一、找準問題設置的切入點。
筆者認為閱讀問題的設置首先要講究好問題設置的價值性,這就需找準問題設置的切入點,如,可以著眼于閱讀文本的題目,從題目入手向學生進行提問,以達到見微知著之效果;可以從閱讀文本的中心句切入,以達到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深化學生文本認知的效果;還可以從矛盾處切入,即在文本矛盾的最高潮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思索中對文本進行高效率的探究式閱讀……只有確保所提的問題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使得學生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之中,并真正收獲高質量的閱讀理解。
例如,在司馬遷《鴻門宴》這一古文言文的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項羽不殺劉邦的舉動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認知與看法,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趁勢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項羽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的行為舉動?是‘婦人之見還是‘君子之風?”要求學生懷揣這一問題重新進行文本的閱讀,并從中尋找到足以支撐自身觀點的相關信息。
由于學生個體本身就存在著思維的差異,他們針對同一現象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上述開放性質的閱讀問題就很好地尊重了學生認知上的差異,使得他們敢于、樂于結合自身的已有知識積累完成對上述問題的探討。而這很顯然都使得他們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及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與調動,很好起到了以問題為載體推動學生展開閱讀、深化閱讀理解的預期良好目的。
二、增強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通常是不能一蹴而就地直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或內涵,高中生也需要在層層深入、逐漸推進的過程中實現對整個文本的更好吸收與理解。增強疑問設置的層次性,即通過層層遞進的疑難問題逐漸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最終達到完整理解閱讀文本的良好效果。增強問題設置的層次性最注重的應當是由文本意識向作者意識的轉變。
所謂文本意識是指人們在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對閱讀文本所產生的一種自我主觀上的理解與認識;而作者意識則是指讀者在進行文本的越多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及文章的主旨,應當嘗試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索、去分析、去思考,以此揣測出作者通過這一文本真正想要表達的主旨內涵。由文本意識向作者意識轉變的做典型代表應當數《紅樓夢》的閱讀過程,我們不應僅僅停留在對文本表面所呈現出來的信息上,而應當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究曹雪芹背后的真實創作意圖。
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閱讀疑問的設置上應當通過問題設置的層次性逐漸引導學生實現由文本意識向作者意識的轉變。
如,在關漢卿《竇娥冤(選節)》這一文章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就層層遞進地向學生設置了如下的閱讀問題:
竇娥在被人誣陷入獄的危險關頭,想到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還在考慮如何使得年邁的蔡婆婆不因此傷心,作者為什么會刻畫這一細節?
《竇娥冤》這一元曲要表現的僅僅只是竇娥一個人的冤屈嗎?
竇娥明明是被昏庸、愚昧的官吏誤判死罪的,可是她為什么卻在臨死前大聲斥責天地鬼神?
上述問題的設計既環環相扣,又螺旋上升,存在著層次上的的遞進關系(竇娥在被人誣陷入獄的危險關頭,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自保,而是還在考慮如何使得年邁的蔡婆婆不因此傷心,這很好地體現了竇娥這一人物的善良,而越是因為其善良,其的悲慘經歷也就越使得人覺得可憐與同情;從表面上看,善良的竇娥是唯一的悲劇人物,但實質上卻是封建社會處在社會最底層貧苦百姓的冤屈與悲劇,作者以竇娥這一人物入手,刻畫了整個雖然善良卻不得不深受封建社會殘酷統治的貧困百姓的不公生活現狀;善良的竇娥受到了莫大的冤屈,其在臨死前對天地鬼神的大聲斥責實質上是對神權思想盛行的封建社會的嚴厲鞭笞。)
如此,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就使得學生得以對這一閱讀文本實現了全面而深刻的認知與理解:作者借助竇娥這一悲劇人物形象刻畫了當時元朝封建社會的腐敗、殘酷與暴力統治;通過竇娥臨刑前對天地鬼神的斥責則反映了底層貧困百姓已經初步覺醒的反抗精神及意識。而這恰恰正是關漢卿《竇娥冤》這一元曲的真正內涵所在。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注重問題設置的有效性與有序性,結合具體的閱讀篇章內容,精心為學生設置與閱讀內容密切相關、能引領學生深入閱讀的課堂問題。這既是發展學生閱讀思維品質、增強其閱讀能力的客觀要求,更是優化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推動語文教育事業更好進步與發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莉《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現狀及有效提問設計的原則》;《考試周刊》,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