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朵梅 湯長發
【摘要】PPARδ作為調節糖、脂代謝重要的細胞核受體,不僅在肥胖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近年來研究顯示其在提高耐力運動能力,促進肌纖維轉變中發揮調控作用。大多數研究認為,有氧運動對骨骼肌PPARδmRNA和蛋白表達提高,而對于誘導肌纖維類型轉化則存在爭議。
【關鍵詞】有氧運動 PPARδ 骨骼肌纖維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00-01
前言
長期以來,有氧運動訓練導致有氧運動能力增強的機制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骨骼肌持久的工作必須有充足的能量供應,因此肌肉組織利用氧的能力與有氧耐力密切相關。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是決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因此PPAR對有氧耐力運動起著調控作用,研究發現其亞型PPARδ在骨骼肌耐力適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PPARδ的生物學功能
1990年,Issemann發現一種固醇類受體,它需要被脂肪酸類過氧化物酶增殖劑激活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命名為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s)。PPARs有3個亞基:PPARα、PPARδ和PPARγ,其功能是共同調節糖、脂代謝平衡,影響腦組織、骨組織、皮膚組織的生長與分化。PPARγ是這3個亞基中研究最熱的,主要在脂肪存貯中起重要作用。PPARα的功能與PPARγ相反,主要在脂肪的分解代謝上起作用。PPARδ雖在組織分布廣泛,尤其在骨骼肌中高度表達,其作用機制近來成為研究熱點。
2.有氧運動對PPARδ表達和肌纖維類型的影響
2.1有氧運動對骨骼肌PPARδmRNA和蛋白表達的影響
運動作為一種刺激可以引起機體產生應答反應。目前對于運動訓練可否誘導骨骼肌PPARδmRNA和蛋白的表達水平發生變化尚存在爭議。研究者觀察有氧訓練時程對PPARδ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游泳訓練誘導了PPARδmRNA表達明顯增加,以3周訓練組表達增加最為明顯,與對照組相比,3周、6周訓練組骨骼肌PPARδ蛋白表達量分別提高了33%和45%,9周訓練組提高了20%。武雅瓊等的研究也顯示6周耐力訓練誘導了小鼠骨骼肌中PPARδ的高表達,進一步證實了Luquet等的研究。不同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小鼠耐力訓練過程中,訓練強度越大PPARδmRNA和蛋白表達量越大,即訓練強度是誘導小鼠骨骼肌PPARδmRNA和蛋白表達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即使在沒有配體的情況下組織中PGC-1α也能激活PPARδ表達。有學者認為PGC-1α對PPARδ這一激活作用是蛋白與蛋白的直接作用。除了轉錄前修飾,肌肉PPARδ蛋白表達可能受到翻譯后修飾的影響,并且多種細胞內信號分子如蛋白激酶A,MAPK等均可增加其體外轉錄活性,因此運動訓練對PPARδ表達影響的機制和上述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2.2有氧運動及PPARδ表達的變化對肌纖維類型的影響
目前,關于運動訓練能否導致肌纖維類型發生適應性轉變尚無定論。有觀點認為,個體出生后肌纖維類型的分布比例就已經確定,不能通過訓練或其他方法而改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通過訓練可導致運動員肌纖維組成發生適應性改變,即“訓練適應”的觀點。研究者對野生小鼠進行耐力訓練,結果顯示運動增加了肌肉中PPARδ的蛋白含量,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與PPARδ骨骼肌表達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的結果類似,說明在肌肉對運動的適應性反應中,PPARδ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得出訓練后PPARδ過量表達參與了骨骼肌的重塑,而這種重塑是通過運動訓練引起的。又有研究發現無訓練干預的PPARδ轉基因鼠和在PPARδ外源配體作用下的小鼠的跑臺運動時間較正常對照小鼠提高了,氧化型肌纖維明顯增多,即Ⅱ型向Ⅰ型的明顯轉變,Ⅰ型和Ⅱa型肌纖維較Ⅱb型具有較高的線粒體含量,因此其比例的高低是決定骨骼肌有氧代謝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提示我們,PPARδ作為重要的作用靶點可能在骨骼肌耐力適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鑒于上述結論是從轉基因動物模型和激動劑干預模型中得出的。研究者發現耐力訓練可引起慢肌纖維選擇性肥大,速度爆發力訓練可引起快肌纖維選擇性肥大。而且,不同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對PPARα/δ的影響,結果顯示PPARα/δ可能作為靶點在骨骼肌對耐力訓練的適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高強度訓練對這種適應過程影響比較大。
總結
有氧耐力運動可誘導骨骼肌PPARδmRNA和蛋白表達增強,但并未導致骨骼肌纖維類型的顯著變化,提示PPARδ可能在骨骼肌對運動訓練的適應性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單純運動并不能誘導肌纖維類型轉變的發生,其可能是細胞內代謝和外界干預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實驗證實。
參考文獻:
[1]胡揚,王劉強.PPAR家族與運動能力研究進展[J].中國知網
[2]陳木,陳啟平.論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包容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