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宋彥璇+柯晗
摘 要: 《呼嘯山莊》以驚心動魄的悲劇情節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英國文學史上震撼人心的長篇小說,強烈表現了對愛情的渴求、自由的熱愛和自然人性的憧憬。其作者艾米莉·簡·勃朗特把對生命和愛情的看法濃縮于這本書中,憑借這一本書名垂青史,奠定了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習慣把希斯克里夫歸為十惡不赦的惡棍,本文旨在分析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在小說中悲劇背后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 《呼嘯山莊》 悲劇 愛情 魅力
艾米莉在《呼嘯山莊》中,用自身尖銳的目光探索人性的善與惡,找到人性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希斯克利夫無疑是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明白了希斯克利夫的人性變化,也就會理解艾米莉個人對人性的真實定義,就會更貼近地走進艾米莉的內心。希斯克里夫的悲劇就是艾米莉的悲劇,希斯克里夫的魅力也屬于艾米莉。
《呼嘯山莊》以希斯克里夫與凱瑟琳的愛情與仇恨為主線,描繪了在這個畸形社會中被扭曲的人性。小說情節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童年生活:被領養回來的棄子與主家小姐凱瑟琳結下特殊的感情,并一起對抗哥哥辛德雷的暴虐,在這一過程中兩顆孤獨的心互相依偎,慢慢萌生愛意。(二)背叛與分離:女主人公被虛榮心蒙蔽了雙眼,選擇背叛希斯克里夫而嫁給埃德加,曾經的戀人分離,愛情也被斷送。(三)報仇與計謀:遭到背叛的希斯克里夫將滿腹仇恨化為無盡報復,精心策劃手段,實施報仇計劃。(四)報仇之后:種種復仇計劃之后,希斯克里夫并沒有所謂的快感,看到哈里頓和凱瑟琳的愛情之后,思想有了嶄新變化,人性得到復蘇。整個故事揭示了希斯克利夫一生由善到惡、再由惡回歸善良的心路歷程。
希斯克里夫的一生是苦難的:童年受盡屈辱,成年飽受壓抑。小說中,艾米莉用“衣衫襤褸的棄兒”、“樹林中額頭血跡斑斑的失戀者”、“暴風雨中教堂墓地里的掘墓者”、“茫茫荒野上隨風游蕩的孤魂”等敘述希斯克里夫,潛移默化中讓我們對其悲劇產生同情之情。可是,故事中每個人都經歷了悲劇,無論是伊莎貝拉還是小凱西,無論是林頓、小林頓還是哈里頓,足以讓我們表達同情之感。但是,與他們相比,希斯克里夫的悲劇在讓我們產生同情的同時,會有一種獨特魅力,讓人敬畏他。如荒原上呼嘯而過的狂風,充滿勃發的生命力。在呼嘯山莊的男性人物中,與軟弱的林頓、偽善的約瑟夫、逆來順受的哈里頓和懦弱可欺的小林頓比起來,希斯克里夫是最真誠、最堅強、最無所畏懼又充滿叛逆精神的。
1.堅強且富有忍耐力
作為老肖恩收養的孤兒,希斯克里夫是幸運的,同時鑄就了他的不幸。由于老肖恩對他疼愛有加,引起了大兒子亨德雷的嫉妒。本性暴虐且處于青春期的亨德雷把矛頭對準了希斯克里夫,屢屢對他施暴。希斯克里夫可以忍受辛德雷的拳頭,眼都不眨一下,不掉一滴眼淚。更不幸的是,老肖恩去世以后,亨德雷成為呼嘯山莊的主人,把他貶為馬夫,以毆打希斯克里夫為樂趣。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不屈不撓,靠自己頑強的毅力支撐著。接下來,當自己親愛的女人凱瑟琳與畫眉山莊的主人林頓少爺在一起之后,他眼中看著這一切,卻依舊支撐著自己,忍耐著這一切,在暴風雨之夜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2.本性善良懂得感恩
7歲那年,希斯克里夫被老肖恩從利物浦街頭帶到呼嘯山莊,讓他體會到了人間的親情與真愛,促使他成為一個純真、善良且懂得感恩的孩子,希望用善良回報老肖恩和凱瑟琳。當希斯克里夫病重時,納莉只是出于某種義務護理照顧他。但是,希斯克里夫卻認為納莉是真心對他好。在后來的瘋狂報復計劃中,許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報復,但是,他還記得不傷害對他好的納莉,使其免受傷害。在他臨死之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同樣可以表現他本性的善良,只是殘酷的現實扭轉了他的天性,使他變得殘暴。幸運的是,最終,人性的復蘇帶給我們一絲安慰。
3.用自己的實力反抗
面對比自己強大無數倍的勢力,希斯克里夫不是聽從擺布,而是奮起反抗、猛烈還擊。經受背叛之后,他的反應不是萎靡不振、自暴自負,而是選擇離開,用自己的實力反抗這一切。暴風雨之夜的離去,他不是逃脫,而是為了證明自己,讓一切背叛自己的人都去后悔。三年后,希斯克里夫重新回到呼嘯山莊。與第一次到達呼嘯山莊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次,他是滿載而歸。以自己足夠多的錢財為資本,一步步反抗那些背叛他的人。占據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有了凌駕一切的財富,獲得權利和優越感以支配他的仇人。
希斯克里夫令人唾棄的一面不可否認,但是,在人性角度下卻展現著奇特的魅力,散發著狂野、不受約束的自由魅力。暴風雨過后終將是萬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靜,震撼過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無盡的遐想。讓我們相信萬物終究有善良的那一面,期待美好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艾米莉·勃朗特,高繼海 ,薛鳳琴譯.呼嘯山莊.伊犁人民出版社,2003.
[2]楊靜遠編選.勃朗特姐妹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