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 要: 自主探究是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發、主動地對外界事物做出的一系列嘗試、摸索、探究的行為。培養孩子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將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融入種植活動中,從自主探究興趣的激發、交流和討論的鼓勵、問題分析的引導和啟發及自主探究潛能的激發等方面開展了幼兒實踐教學工作。通過引導幼兒對植物的觀察、動手操作及討論等實踐活動的教學,調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并逐步加強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關鍵詞: 自主探究 幼兒 種植活動
自主探究是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發、主動地對外界事物作出的一系列嘗試、摸索、探究的行為。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可以培養其積極主動認知世界的習慣、獲得知識的能力。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確立幼兒主體地位,培養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教育理念逐步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大自然五彩繽紛,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種植活動中,我們注意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植物探索的欲望,并幫助他們養成自覺思考的習慣。在活動中,我們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種植活動的實踐教學工作。
一、營造自由、寬松的探究環境,激發自主探究的興趣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條件。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探索活動中時常對幼兒說出“你試試看”,“相信你能行”,“大膽想一想”等鼓勵語言,并對孩子的想法給予肯定、鼓勵、接納及欣賞的態度,為幼兒營造寬松、愉悅的探索氛圍。同時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活動材料,以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組織“植物的奧秘”探索活動時,我們將環境創造和利用的主動權交給幼兒,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在種植場地提供各種植物,讓孩子觀察植物的不同特點,探究植物的奧秘,并且幼兒能想的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去想,能做的讓他們自己去做,使他們真正投入到環境創設與利用中,真正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
在“種植玉米”活動中,有一個小朋友把小鋤頭緊緊握在手里,不敢動手,我輕輕地摸摸他的頭說:“不要害怕,老師相信你肯定能行的。”他終于鼓起勇氣,一下、兩下、三下……越來越熟練,之后她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討論“如何巧妙使用小鋤頭?”“挖什么樣坑最適合玉米寶寶成長?”等問題。
二、鼓勵幼兒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幼兒探索的意識
“語言是思維的拐杖”,離開語言的思維是虛晃無力的。在種植活動中,教師應重視組織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它能鍛煉幼兒思維,使幼兒更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探索過程中,同伴間的交流、爭論有時是一種催化劑,它能使討論的場面更加熱烈。教師要及時捕捉并以此為契機,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大膽進行猜想和解釋,按照自己的想法驗證,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石頭和石頭碰撞可以撞出火花,爭論一下也許就有新的思路與新的方法。如“葉子的秘密”活動中,孩子不但發現葉子有葉柄、葉脈等,還發現葉子有水分,顏色、形狀有區別等。在一次次的爭論中,孩子們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探索和發現,“傾聽”讓幼兒獲得了更多信息、更多知識,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為我們及時調整教育方式提供依據。
在“種子的傳播”教學中,我們沒有把幼兒集中在教室里給他們作機械講解,而是帶領他們到室外尋找自然界中種子傳播的方法。在“認識植物”活動中,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各種植物樣本。結果當孩子們看到集中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時,既驚奇又興奮,他們不停地討論、交流。這些自然界中的植物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植物世界的豐富多彩。
三、教給探究的方法,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提出問題。老師可以提一些誘導式的問題,如“你有什么問題嗎?你想知道什么?”等,鼓勵幼兒拓寬思維,大膽猜想結果,合理進行解釋,敢于質疑。其次,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作多方面假設與預測,在解決問題前進行思考并制訂探究計劃,在活動過程中善于根據日常經驗或相關現象合理地推想,做到因果聯系,合乎邏輯,充分考慮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合理選擇需要的工具和研究方法,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提供幫助。同時不斷反思矯正。再次,要善于搜集資料,從中總結出有價值的信息。
例如在“有趣的根”活動中,可讓幼兒自己先觀察,經過觀察,幼兒有了這樣的認識:原來植物都有根。這時再提供各種各樣的根,幼兒觀察時看到它們都長得不一樣,有的是像胡須一樣的須根,還有直根、塊根等,從而可以再次激發幼兒更深的探究熱情。
四、不斷激發自主探究的潛能
如果把活動組織成一種墨守成規的、刻板劃一的種植活動,就會使幼兒的想法和做法受到束縛。幼兒的好奇心得不到尊重,思維的火花得不到點燃的話,久而久之,先天的、自我探究潛能就會因受到壓抑而逐漸喪失。針對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究潛能,我們應意識到對幼兒大膽想法和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給予支持鼓勵的重要性,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且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鍛煉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為了激發幼兒的探究潛能,在種植活動中,我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用“你還有什么和他不一樣的想法,講給我們聽聽好嗎?”“請你想一個和他們不一樣辦法怎樣?”“讓我們來聽聽你的好主意!”“這個辦法是自己發明出來的吧?真棒!”等一些激勵和表揚的話啟發或肯定孩子,給幼兒的思想、行為松綁,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幼兒自主探究能力迸發燦爛的火花。
總之,種植活動的探索過程給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思考的機會。通過這次種植活動的實踐教學,調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并逐步加強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種植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必要且可行的。作為幼兒教師,我還要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完善自主探究實踐課程教學的理論體系,使自主探索的實踐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如開展實踐活動時,老師要明確幼兒探究的水平,確立幼兒探究的內涵,提供適當的探究對象等。我相信,通過這樣自主探究實踐活動的持續開展,每一個幼兒都能從小培養起自主性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每一個孩子都能輕松地、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歐陽文.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J].湘潭大學學報,2007(11).
[2]龔正元.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科教育,2008(10).
[3]王坤.鼓勵學生自己質疑[J].學科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