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隨著7月28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費城落下帷幕,熱鬧喧囂的2016美國大選黨內初選環節最終告一段落——兩黨候選人及他們各自的副總統競選伙伴正式上路,朝著11月的大選投票日挺進。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提早一步,在7月15日就宣布提名印第安納州州長邁克·彭斯(Mike Pence)作為其副總統;民主黨一側的競選伙伴也于一周后浮出水面:希拉里選擇了來自弗吉尼亞州的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加入其競選陣營。
提名副總統候選人一向是美國大選中頗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過去的經驗顯示一位富有魅力的競選伙伴將起到刺激選情的作用——比如2008年的美女州長佩林和2012年的帥哥議員瑞恩就都是當年政治新聞版面上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希拉里和蒂姆·凱恩
然而在今年的提名中,媒體卻感到有些愕然:站在本身就特別能夠吸引鎂光燈聚焦的特、希兩人旁邊,彭斯和凱恩黯然失色。更多的人則是單純對這兩人感到陌生,不太明白為什么兩位看起來非常“路人甲”的老爺爺就這么上了頭條。
外界對彭斯和凱恩感到茫然的反應實屬正常。分屬兩個政黨的兩人在提名揭曉之前都很少被媒體提及。共和黨先前的副總統熱門人選是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和新澤西的胖州長克里斯蒂,左派們期望的希拉里助手則是名聲在外的“華爾街斗士”沃倫或干脆是桑德斯。最終出爐的結果刺激不了媒體的神經。
另一方面,兩位被提名者給人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平淡——華盛頓無數白人老頭政治家里面的隨機兩位。一位57歲,一位58歲。此外,他們分別還有個在美國海軍服役的兒子,可謂“偉光正”的典型。
要區別彭斯和凱恩,最便捷的方式可能是看他們笑起來的樣子:那個一臉憨厚,笑得很像卡通片里的那種老爺爺形象的就是凱恩;而那個眼神犀利、英姿颯爽,令人聯想到退伍老兵的就是彭斯。
頭發已經全白、即使笑起來也略顯嚴肅的印第安納州州長彭斯從外表上來看像極了2008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他1959年出生在該州的哥倫布市,其祖父是來自愛爾蘭的天主教移民。他的個人成長經歷特別具有中西部大農場的鄉村色彩:比如他曾經是大學里兄弟會的會長,又曾經領導過倡導青少年遠離婚前性行為的禁欲行動。一些反對者批評他的理念過于盲目和愚昧。

特朗普和邁克·彭斯
媒體普遍認為彭斯是一位典型的極端保守派共和黨人,有幫助特朗普鞏固右派基本盤的作用。一份由On The Issue制作的美國政客意識形態分布表顯示,彭斯是1796年以來最保守的一位副總統候選人。彭斯極端反對同性戀權利和女性墮胎、鼓吹基督教的立場或許能夠打消一些農村共和黨選民對于特朗普一直以來的“假保守派”身份的疑慮。
有趣的是,彭斯在90年代從政以前曾是地方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有屬于自己的“邁克·彭斯秀”。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和真人秀明星特朗普可謂惺惺相惜。
外表看起來平易近人的凱恩出生于明尼蘇達州,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他不僅是奧巴馬的校友,還在2008年的大選中鼎力支持其競選。去年希拉里公布參選沒多久,他又立即宣布支持。不少媒體認為希拉里選擇凱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足夠忠誠,是所謂“建制派”里的關鍵人物。
在最初亮相的這段時間,外界對凱恩最感興趣的地方在于其講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這在并不具有拉丁美洲血統的傳統白人政客中并不常見。80年代時,凱恩曾經在拉美國家洪都拉斯參與過當地的志愿者項目,他稱自己是在那里習得了這門外語。
政治光譜上來看,凱恩屬于和希拉里一樣的中間偏左派。他和彭斯一樣有著天主教的宗教背景,因此個人并不支持墮胎。但在政策層面,他主張女性應該擁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在其他社會和經濟議題上他也和民主黨建制派保持一致。
對很多桑德斯的支持者而言,希拉里的副總統選擇可能要令他們再度失望了:“建制派老妖婆”果然是說一套做一套。她不僅沒有拉上桑德斯,連另一位桑德斯的左派同盟、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也在最后關頭被踢出了考慮范疇——凱恩這人1994年就開始當公務員,算是在建制派里浸淫多年的“老油條”了。
和很多典型美國政客的從政軌跡相似,凱恩也是律師出身。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后,他在弗吉尼亞州首府雷蒙德以私人律師身份執業近17年,而擅長的領域是針對種族和殘疾的反就業歧視訴訟。如此“政治正確”的前期職業生涯為他后來從政提供了寶貴的籌碼:1998年他當選為雷蒙德市市長,成為這座非洲裔人口多數城市近二十年來的首位白人市長,在當時成為遠近聞名的政治奇跡。
此后凱恩歷任弗吉尼亞州副州長、州長以及參議員,還兼任過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和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等職務。不少媒體戲稱凱恩為“男版”或是“低配版”的希拉里,暗示希拉里競選陣營選擇的副總統又來打“安全牌”,毫無亮點可言。就連特朗普本人也發推吐槽稱“凱恩、奧巴馬和希拉里是一條船上的人”。
但安全也有安全的好處。《紐約時報》指出,凱恩意味著希拉里更看重他的選后治理能力而非選前刺激效應。在政治極端化越發明顯的今日美國,溫和派的凱恩有能力與共和黨人達成合作;Politico新聞網則爆料稱,凱恩是比爾·克林頓和巴拉克·奧巴馬都一致推崇的第一選擇。
如果說希拉里+凱恩是建制派政客的無作用重疊,那么特朗普+彭斯的搭檔就可謂互補明顯了。雖然特朗普作為一個經驗為零的新手,隨便選一個誰都能起到彌補效應,但印第安納州長的出現還是給共和黨的建制派們吃了一顆安心丸——“局外人”特朗普這次至少在副總統的人選上稍微沒有那么信馬由韁,而是聽從了共和黨大佬們的建議。
民調網站538指出,彭斯這位從政超過12年(歷任眾議員和州長)的政客對特朗普而言也是“最安全”的選擇,而對特朗普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而言,“安全”已經是難能可貴的特質。“一些建制派共和黨人幻想,即便特朗普在當選后對白宮事務完全無法上手,也還有彭斯這位副總統來作為后盾。”
副總統的人選考慮向來不可輕視,他們就像總統候選人的短板補丁。種族、性別、政見、年齡乃至家鄉都要成為考慮因素,“缺什么補什么”是永恒的真理。
按照今年的情況來看,雖然彭斯和凱恩都被認為是沒有亮點的選擇,但至少前者補足了特朗普的經驗短板,而后者則補足了希拉里的性別短板——早前呼聲極高的“希拉里配沃倫”有著兩女搭檔的致命缺陷,對美國這樣一個文化上趨于保守的國家而言仍然太過激進。
在“贏者通吃”的美國大選“選舉團人”制度下,候選人的家鄉往往也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候選人恰好來自兩黨競爭激烈的傳統“搖擺州”,那么因此拿下這個州、進而拿下大選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在地緣這個要素上,“希凱配”比“特彭配”顯然更具有優勢:希拉里的副手凱恩來自傳統意義上的搖擺州弗吉尼亞,而特朗普的副手則來自傳統意義上的共和黨州印第安納。
《赫芬頓郵報》Pollster民調中心顯示,希拉里目前在弗吉尼亞小幅領先;而在印第安納則有大幅落后——538預測她贏得這個州的概率不到10%。因此,凱恩的加入意味著希拉里能在有機會獲勝的地方努力一博,堪稱雪中送炭;而印第安納這個州不管如何都是要投給特朗普,彭斯的加入只是錦上添花。
共和黨人一側目前開動智囊團,將目標瞄準了另一個關鍵搖擺州俄亥俄。邁克·彭斯7月20日就以地主身份歡迎了前來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參加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特朗普,他以“中西部人民”的代表自居,顯然想在自家隔壁的俄亥俄占得先機。
該州媒體辛辛那提網以“彭斯會幫助特朗普拿下俄亥俄嗎?”為題撰文,分析彭斯和俄亥俄的“那些情緣”。文章稱,中西部各州在文化上相近,俄亥俄又和印第安納臨近,因此比起其他州,很多俄亥俄人的確對彭斯更加熟悉,也抱有好感。
當地警官理查德·瓊斯是一位特朗普的鐵粉。他認為彭斯無疑是特朗普能夠找到的最佳選擇。他對彭斯內斂的個性贊賞有加,因為“兩個一樣的外向型攻擊人格無法合作”。“很多俄亥俄人都有親戚住在印第安納,”瓊斯稱,“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的人數不會太多,但你知道我們州的競爭一向很激烈,所以一點點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