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青
身在海外的我們,像是一葉浮萍,為了年輕的夢想,漂向遠方,最終會回歸母親的懷抱。榮獲自費生獎學金,更像是在我海外旅途中祖國母親給予的一份期盼、鼓勵和責任。同時,懷抱感恩之心和回報社會之情,這份感情和信仰不斷鞭笞著我們前行。
2013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留學日本。1984年出生,分別于2007年、2010年在煙臺大學和陜西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11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4年在北海道大學創成研究機構任研究員,2015年在東京大學任特任研究員,同年入選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獲日本文部省外國人特別研究基金資助,2016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分散和在環境修復和能源儲存中的應用,在J. Mater. Chem. A,Carbon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被邀擔任Chem Commun、RSC Advance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雜志審稿人。
李夢玲
準備材料申請自費生獎學金的過程就是一次總結和再學習,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在比較與反思中查找自身的差距,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能夠獲得這個榮譽,將進一步激發我們攀登新高峰的決心。因為這不僅是肯定,更是鞭策;不只是榮譽,更是責任。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回報祖國和社會。我會把獲獎作為個人奮斗的一個新起點,未來將在學習和科研中再接再厲,做到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為祖國的發展和民族的強大盡一份綿薄之力。
2013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留學新加坡。1989年出生,2015年獲南洋理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博弈論和金融經濟學。已在The World Economy、Economic Modelling、Applied Economics等期刊發表數篇文章。
陳佩文
出國讀博是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出的重大而艱難的選擇。舍棄現有不僅需要一時的勇氣,還會面臨諸多后續困難。但事情總是雙面的,曲折的博士經歷已成為我的美好回憶和重要人生經驗。毫無疑問,獲得自費生獎學金不僅是對我留學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意味著鞭策和責任。我將以此為起點加倍努力,爭取為人類的醫藥健康事業貢獻綿薄之力。感謝導師和家人的支持,感謝養育我的那方熱土。
2013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留學意大利。1982年出生,2009年獲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后進入清華大學深造,2012年赴意大利,2015年4月獲帕多瓦大學遺傳與發育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曾獲2012年-2014年意大利Cariparo基金會全額獎學金。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微環境對腫瘤發生、轉移和治療的影響及作用機理,以及膠原蛋白VI在神經系統和組織損傷修復中的作用與分子機制。至今共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總影響因子達117,參加國際會議10次,3次作大會報告,多次獲Travel Grant獎。曾先后獲邀擔任11家期刊審稿人,現為5家國際英文期刊編委。
董曉文
在國外的學習工作,讓我親身體會到國外高等教育和研究體系在教學研究上的可取之處,并讓我意識到教育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對祖國的未來至關重要。我希望將來能夠有機會回到國內高校,無論是教學還是做研究,都能以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對身邊的學術環境乃至教育體系帶來個人的積極影響。
2013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留學英國、瑞士。1982年出生,分別于2004年和2008年在浙江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工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4年獲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博士期間主要致力于基于圖論的數據和信號處理方面的算法研究,以及它們在社交網絡和智能城市等方面的應用。自2014年10月起,在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人類動力學小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大規模的行為數據來研究人類和社會行為,已兩次在信號處理領域的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上發表研究成果(其中1篇被選為封面文章),并擁有1項美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