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歡



摘要:運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DFT)對1-二甲胺基-5-氰基萘酰亞胺分子進行了氣相中的計算研究。結果表明,在萘酰亞胺分子1、5位分別引入了給電子基團二甲胺基和吸電子基團氰基時,其空間立體構象出現一定扭曲,前線軌道電子云分布出現不對稱結構,最低電子占據空軌道(LUM0)分布比較均勻,但是最高電子占據軌道(HOMO)分布出現了不對稱的結構;能級為HOMO=-6.30eV,LUMO=-3.41eV,帶隙△Bgap=2.89eY,具有在太陽能電池領域應用的前景。由此,為新型萘酰亞胺分子的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萘酰亞胺,密度泛函理論,分子結構優化,能級分布
中圖分類號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6)06-0017-02
1,4,5,8-萘酰亞胺(NDIs,以下簡稱萘酰亞胺),是一種具有剛性平面和大π-π電子共軛結構的有機半導體分子。其具有具有優良的光、熱穩定性,在紫外區具有很好的吸收,其LUMO能級比較低,具有很強的得電子能力。而且萘酰亞胺分子具有很強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很容易聚集成晶體它作為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場效應晶體管(OFETs)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應用。
對萘酰亞胺的修飾方法主要有2種:一是在分子的N端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二是在分子的共軛骨架上引入不同取代基。通過這些修飾可以有效的提高萘酰亞胺衍生物的溶解性,同時調節分子的聚集能力,調整其前線軌道能級。從而獲得新型高效的萘酰亞胺類n型半導體。
本文設計了一個1-二甲胺基-5-氰基萘酰亞胺分子(結構見圖1),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優化其在氣相中的分子構象,研究了其前線軌道電子云分布情況。
1.計算方法
用Gaussian09W軟件包中的密度泛函方法DFT和B3LYP及6-31G(d,p)基組,對分子結構進行了優化及激發態能量和躍遷偶極矩計算。利用頻率分析確認其結構為能量最低點。
2.結果與討論
優化得到的空間立體幾何構象側面視角見圖2。如圖所示,萘酰亞胺共軛骨架上靠近二甲氨基位置的C=O鍵,由于位阻效應出現了扭曲,偏離了分子的剛性平面。這會極大的影響到該衍生物的超分子堆積方式,并減弱分子的聚集能力,提高其成膜性。
基于優化基態結構構型研究了前線軌道電子云分布,結果如圖3所示,分子的HOMO軌道在氰基到二甲氨基之間近似于線形分布。其中,在靠近二甲氨基的部分分布較多,在靠近氰基部分分別較少。此外,靠近二甲氨基的位置的C=O上電子云遠遠大于其他位置的C=O。這是由于引入了給電子的二甲氨基,使得其周圍的電子密度增大。而LUMO軌道在整個分子上的分布卻很均勻。這樣的不對稱結構使分子具有很強的偶極,從而賦予其特殊的光電性質。
在前述基礎上計算得到的分子能級為HOMO=-6.30eV,LUMO=3.41eV,帶隙△Egap=2.89eV。以經典的給體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為例,該分子與P3HT的LUMO能級相差為0.47eV。可見,該分子很可能與p型有機半導體能級匹配,可以與p型有機半導體共混,應用于有機太陽能電池。
3.結論
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DFT)研究了1-二甲胺基5氰基萘酰亞胺分子。結果表明,其空間立體構象出現扭曲,減弱了分子聚集能力。前線軌道電子云分布具有特殊的結構,LUMO分布比較均勻,但是HOMO分布不對稱。計算得到的HOMO能級為-6.30eV,LUMO能級為-3.41eV,帶隙為2.89eV。該分子很可能具有特殊的光電性質,在光電領域具有很好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