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陳宏波 向陽
摘要:RNA干擾技術是發現的一種由雙鏈RNA引起的基因沉默現象,是目前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對RNA干擾的歷史、作用機制、生物學特點、動物中RNA干擾的特點、RNA干擾技術在動物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RNA干擾;研究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Q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6)06-0022-01
RNA干擾(RNAi)是由小分子雙鏈RNA引發的轉錄后基因沉默現象。RNA干擾與動物或真菌中的共抑制、基因沉默、基因阻抑一樣,都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種生理機制。RNAi干擾技術現已在基礎研究領域廣泛應用,本文對RNA干擾技術作一綜述。
1.RNA干擾的發現
Jorgensen等報道,在牽牛花中導入紫色素合成基因,結果發現,導入的基因沒有表達,色素合成基因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這種現象被稱為共抑制。直到1998年,Fire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一種秀麗線蟲體內注入雙鏈RNA(dsRNA)后,發現dsRNA誘導了靶向基因專一性的基因表達沉默,讓實了上述現象是由于ssRNA中混有dsRNA所導致,純化的dsRNA的抑制效果要比asRNA的抑制效果強約兩個數量級。研究人員運用RNAi技術在錐蟲、果蠅蟲中進行了大量研究,實驗結果證實了dsRNA介導的基因表達阻抑,不同長度的dsRNA可明顯降低不同類型細胞的靶向基因表達。由此,RNA干擾這門新技術逐漸發展起來。2002年,《science》雜志將RNA干擾技術的發現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學成就之首。
2.RNA干擾的作用機制
RNA干擾的作用機制分為啟動、效應、擴增、擴散4個階段。啟動階段:這一階段是指Dicer酶特異性識別進入到細胞后的dsRNA,并以ATP依賴的方式裂解成21~23個核苷酸的小干擾RNA。效應階段:這一階段是指siRNA雙鏈與Dicer酶的雙鏈RNA結合成RNA對沉默復合物進行誘導。當沉默復合物被激活后,通過解螺旋酶的作用將核苷酸的小干擾RNA的雙鏈分開,隨后在特異的位點切割目的基因mRNA,最終降解目的基因mRNA。擴增、擴散階段:這一階段是指核苷酸的小干擾RNA的反義鏈與目的mRNA結合會激活RNA依賴的RNA聚合酶介導的單鏈RNA的合成,導致雙鏈RNA大量產生,而這些雙鏈RNA雙被切割成許多小干擾RNA,這些小干擾RNA被循環利用,因此,只需少量的雙鏈RNA就能誘發整個生物體的基因沉默。
3.RNA干擾的生物學特點
3.1高效性
少量的雙鏈RNA就能誘發整個生物體的基因沉默,原因在于RAN干擾存在級聯放大效應,與普通的小分子干擾RNA相比,產生的RNA干擾效應更強,在RNA多聚酶的作用下,雙鏈RNA得到復制,從而產生了更多的雙鏈RNA。
3.2穩定性較強
RNA干擾基因的表達發生在轉錄后,小分子干擾RNA分子式3端有突出的非配對堿基的雙鏈分子,與義寡聚核苷酸相比,半衰期明顯延長,可在細胞內穩定存在3d~4d。
3.3操作簡便
RNA干擾技術與傳統的技術相比,難度低,費用低,試驗周期較短,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且RNA干擾還有對mRNA的切割位點確定性高、對細胞調控系統無影響,作用快速等特點。
4.RNA干擾技術在動物中的應用
4.1RNA干擾在分析動物基因功能方面的應用
由于RNA干擾的序列專一性具有高度性,對靶基因沉默具有特異性,獲得功能喪失或降低突變,因此,RNA干擾可以作為基因功能研究的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大量臨床研究表明,RNA干擾通過轉染小干擾性RNA入哺乳動物細胞引起動物的RNA干擾效應。
4.2RNA干擾在動物抗病性方面的應用
將HBV質粒和能抑制同源HBV基因表達的小發夾結構RNA一起轉染入小鼠肝臟進行RNA干擾技術,結果發現HBV表面抗原在小鼠血清中明顯降低,RNA和蛋白表達水平也明顯降低,研究結果表明RNA干擾技術為抵制肝炎基因和感染的基因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5.展望
RNA干擾技術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在醫療、農業各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對RNA干擾技術的作用機制、作用特點等還未完全明確,但隨著社會科技知識的價值日益顯現,基因工程日臻完善,相信RNA干擾技術也必將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