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軍
摘要:隨著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發布,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從研究分析為主發展到了建設實施階段。本項目按照全國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整體思路,結合錦州市的地區經濟發展特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社會信用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形成錦州市信用體系建設創新軟環境建設的研究分析報告,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運用社會信用信息進行社會管理提供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信用體系;創新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6)06-0070-01
1.立項背景和依據
1.1研究目的
軟環境建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對地方的社會、經濟體系建設起到巨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多年來錦州市一直把軟環境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發布之后,更加明確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信用環境已經成為投資軟環境的一項重要因素。到2020年,我國基本將建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更是強調了“我們構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包括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都要融入“大數據”的思維理念。”
1.2國內外現狀分析
現在,世界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譬如,西方國家啟動了“開放政府數據”(open government data)活動,不僅向社會信用機構盡可能地開放數據,還向各種數據開發、應用機構開放數據,并要求政府開放的數據是標準化和可“機讀”的。這極大地促進了大數據的運用與開發,也成為驅動新經濟模式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我國,近年來IT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的技術概念方興未艾。上海、重慶、貴州、武漢等省市先后出臺了大數據3年行動計劃。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黑龍江等省市也將大數據產業發展作為“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廣東、江蘇等省也制定了大數據發展戰略,一些省市已經在數據開放、大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前列。
2.主要技術內容
2.1研究分析錦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錦州市信用數據交換平臺項目,實現覆蓋全市范圍的企業、個人信用數據的信用數據白適應歸集、自動比對、按策略篩選和發布等功能,實現信用信息及信用數據的按地區、行業、信源、上報單位等分類查詢和統計功能,實現包括信源單位、企業、個人在內用戶管理和權限管理。信源單位信用數據管理系統,擴充信源單位前置機功能,靈活導入數據。平臺運行至今全市信源單位已累計達到43家,征集到19.7萬家企業信用數據。為信用數據的進一步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2.2信用數據征集范圍的擴展
為了促進錦州市企業信用評價的開展和推廣,本項目研究的第一要點就是要在錦州市信用數據交換平臺現有的信用數據基礎上,增加數據征集的方式、途徑、來源,擴展征集的數據項和數據內容,包括之前沒有征集的非結構化數據。本項目采用3種方式擴展信用數據征集的范圍。
1)擴展數據征集內容。本項目借助原有的信源單位信用數據管理系統,與信源單位進行協商,在原有固定的指標集的基礎上,擴大采集數據的范圍,盡可能多的將各系統內企業相關的數據納入到征集范圍。
2)收集歷史數據。本項目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沒有直接使用信源單位信用數據管理系統匯總的結果,而是將多次數據處理的結果數據按照采集的日期設置時間的標簽,標記本次數據產生的時間點。最后,將最近三年的共12次的數據處理結果,匯總為整體的數據庫。通過該數據庫,可以獲得企業在3年內基本信息和經營信息以及變化情況,進而進行更準確的分析。
3)延伸信用數據征集的來源。為了延伸本項目的信用數據來源,本項目中使用了遼寧省信用信息報送系統中錦州市企業的信用數據。遼寧省信用信息報送系統是全省范圍使用的動態信用信息采集系統,系統內按照行政權力的分類,將信用信息分為行政白采、行政征收、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政確認、行政強制、行政獎勵、行政給付、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10類,均由錦州市各主管部門錄入。這部分信息是政府主管部門掌握的企業的主要社會信用信息,本項目通過該系統,收集了錦州市30家政府部門的信用數據,累計114個信息模板、848個數據項、6656條信用數據,同時提高了本項目的數據量。
3.使用大數據技術理論對信用數據整理、分析、建模
1)信用數據整理。企業信用數據采用指標集的方式進行整理,按照信息的產生方式和使用方式,本項目將信用數據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
2)信用數據分析。企業信用數據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種。定量分析主要是財務風險狀況分析,即基于公司的財務數據定量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如果把企業的償債行為分為主觀上愿意和客觀上能夠支付兩個層次,財務風險定量分析和評選側重于解決支付債務的客觀財務狀況保障。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和資產質量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現金流量分析、企業成長性預測等。
3)信用數據建模。本項目的數據建模分析,除了常用的工具軟件外,為了便于對模型的調整和復用,使用了通用的評價分析系統來進行數據分析。在分析建模過程中,首先建立評價分析模型的模板,通過指定數據庫的訪問內容設置評價分析的對象,再選擇與評價分析對象的相關要素數據,通過定義計算公式,對以上指定的信息進行數學計算,并將評價結果保存在數據庫中。評價過程中的數學計算使用MathML(數學標記語言)來定義,通過系統進行解析并實現運算。數據模型可以多次重復使用,過程中也可以使用之前的計算結果,以此方式形成最終的分析結果。
4.預期成果和考核目標
本項目計劃在完成后,形成使用大數據理論和技術對錦州市社會信用體系進行建設、分析和改進的綜合報告,為信用軟環境的業務創新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根據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內容,項目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錦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的分析;2)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征集工作在大數據方向的改進;3)使用大數據概念對社會信用數據進行整合管理;4)使用大數據技術對錦州市社會信用體系的綜合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