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璐艷李志明劉哲(.貴州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 貴州貴陽 55000;.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重慶市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重慶 4050)
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校公體課的可行性分析①
常璐艷1李志明2劉哲3
(1.貴州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 貴州貴陽 550003;2.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3.重慶市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重慶 401520)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的發展和歷史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受了到巨大沖擊,有些民族傳統體育逐漸走向衰落,甚至失傳。目前貴州省高校體育課程融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學校也開展了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體育活動開展的環境適宜、體育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需、高校公共體育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互補性等條件,都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發展平臺。
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 公共體育 可行性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1.130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的發展和歷史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受了到巨大沖擊,有些民族傳統體育逐漸走向衰落,甚至失傳。在競技體育為主體的國際體育環境中,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處于邊緣化和非主流的位置。民族傳統體育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宗教文化的差異,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征的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和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方式。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共分布了55種少數民族,其中還有253個民族鄉。貴州省具有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元素,把其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少數民族運動會開設比賽和表演項目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高校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2.1 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體育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不能解決學生的個體差異,存在重復教學現象;(2)教學難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下降;(3)大學生整體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缺乏對終身體育運動技能地掌握。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合理開發和結合該地區特色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既可以緩解教育經費、場地不足等方面困難,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教學問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積極性。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高校體育教學課程。
2.2 貴州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情況
貴州省部分高校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見表1),但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水平良莠不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貴州省只有部分高校引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且引進項目只有2~3項;二是項目課程的開設大多數集中在體育專業學生,公共體育課程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較少,且開設項目大部分以少數民族競賽為主;三是在學時安排上,分配給單項少數民

表1 貴州省高校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情況一覽表
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學時偏少,學生只能處于初步了解階段,不能熟練掌握項目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
3.1 大環境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發展平臺
貴州的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嬉戲娛樂、競技能力、配合節慶習俗的三大民族體育項群,不同性質的項群又分為結構不同的亞類項目,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會歷史和文化變遷[1]。貴州省充分體現了多民族聚集省份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分布中的多樣化,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方面存在得天獨厚的有力條件,如,仡佬族的打篾雞蛋,苗族的摔跤,瑤族的打陀螺,侗族的搶花炮,彝族的射箭射弩等。貴州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完整保存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資源的豐富多彩,都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發展平臺。
3.2 體育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面臨現代競技體育的猛烈沖擊,又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少數民族項目單一發展模式,制約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形式和體育項目格局的形成,我國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斷層和失傳的問題。就民族體育來說,體育全球化加快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搶救和整理,不僅有利于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我國特色體育項目及文化的形成。
3.3 高校公共體育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互補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其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蘊含了一個豐富的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少數民族體育進入高校體育課堂,其獨特的地域特征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揚。高校引進民族傳統體育,不僅豐富了體育教學內容,還促進了傳統體育項目地區的體育資源的開發整合。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高校體育嚴謹的體制、規范的治學和多樣化的教學,改變了傳統體育的單一傳承模式,有助于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利于傳統體育項目教學方式的改變。高校公共體育引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實現了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
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保護需要依托高校體育的平臺,而高校體育的發展也需要加入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元素。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適合貴州省高校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滿足傳統體育的發展和傳承的需要,也符合現代高校體育的發展趨勢和改革需求,有利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項目的長遠規劃。
[1]郭頌.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J].貴陽: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155-158.
[2]黃詠.貴州民族體育六十年[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3]陳偉,劉青,王純.民族體育創新發展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G807.4
A
2095-2813(2016)07(c)-0130-02
①貴州理工學院教改課題(2014JXGG16)部分成果。
常璐艷(1986—),女,漢,河南開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