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甘博士成功完成甘肅省首例經劍突下單孔胸腔鏡右肺腫瘤切除術

中央組織部和共青團中央第16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甘干部宋作慶博士現任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副院長擅長肺癌及縱膈腫瘤等胸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2016年4月22日,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胸外科成功實施了省內首例經劍突下入路單孔胸腔鏡右肺腫瘤切除手術。這是該項手術在省內的首次使用,相比胸腔鏡手術具有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特點,標志著我院治療肺癌的微創手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56歲的盧女士因為間斷胸悶就診于當地醫院,通過胸部CT檢查發現右肺多發的結節,無法明確診斷。后慕名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宋作慶博士。宋作慶博士是中央組織部和共青團中央派出的第16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掛職到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擔任副院長并擔任胸外科學科帶頭人,宋博士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肺部腫瘤的外科臨床工作及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工作,有多年的臨床經驗。
在宋作慶博士的帶領下,胸外科手術團隊制定了詳盡的手術計劃,在麻醉科和手術室護理團隊的配合下,由宋作慶博士主刀,張英國主任和李超主治醫師的全力配合下,對盧女士施行了經劍突下單操作孔胸腔鏡下右肺腫瘤切除術,本例手術切口不到4cm,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僅僅30分鐘完成手術,術中切除了患者多發的右肺腫瘤,根據手術中的實際情況,術后沒有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在胸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患者術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動,活動自如,無明顯不適,康復迅速。
宋作慶博士介紹,目前肺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傳統的胸腔鏡手術,需要在患者胸壁做切口,手術中器械進出胸腔,壓迫肋間神經及術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給患者帶來手術創傷和術后疼痛。本術式與傳統的胸腔鏡手術相比,只需劍突下一個小切口,周圍無骨性結構,術中不壓迫肋間神經,因此術后疼痛大大減輕。患者能夠積極咳痰,促進了術后肺復張,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而且,術后慢性的傷口疼痛和皮膚麻木等問題也獲得了明顯的改善。
據悉,我院是我省第一家開展該項手術的單位,但該術式也對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術者具有扎實的胸部解剖基礎和熟練的鏡下操作技術才能完成這一手術。宋作慶博士自2015年12月抵達武威腫瘤醫院開展工作以來,秉持“以誠摯的態度對待生命,把援甘的情懷留在武威”的信念,用高尚醫德、精湛醫術和良好的精神品質,為患者全心全意服務,獲得醫院和患者的極大認可和稱贊。他用過硬的醫療技術和一流的工作業績,用真誠和敬業譜寫著救死扶傷的佳話,展現了第16批博士服務團的良好風貌,為援助地區的百姓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辜負天津市委組織部對自己的囑托,把援甘使命完成好,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爭光!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