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你相信自己的雙眼嗎?在現實世界,我們日常所見的事物一定是真實的嗎?比利時著名畫家雷尼·馬格利特(1898——1967)如是說:“我們眼睛所看見的事物,都隱藏著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總是想要知道所見之外的隱藏事物。”
在他的繪畫作品《虛假的鏡子》中,他真實地描繪了人的一只眼睛,以及投射在視網膜上的藍天白云。在他看來,人類的眼睛只是一面虛假的鏡子,它所投射的也只是自然的幻影,不是自然本身。只有眼睛的主人實際所感的自然,才是可信的、內在的真實。又如他的另一幅作品《圖像的反叛》,畫中描繪了一只逼真的煙斗,但是在煙斗的下方卻用法語赫然寫道:“這不是一只煙斗。”這幅圖畫中逼真的煙斗形象與文字內容之間的“矛盾”,產生一種奇特又怪誕的意味。

《紅模型》
馬格利特的藝術觀念,來源于1922年前后誕生的超現實主義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畫家們接受了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重視運用藝術來探求和重現人類的內心世界。他們認為人的本能、夢幻、下意識領域才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強調夢幻與現實的統一才是絕對的真實。
1924年,馬格利特開始創作超現實主義繪畫,他開辟了超現實主義的另一種繪畫風格,他認為要打破理性秩序的視覺習慣,還需要借用理性的手段。與另一位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不同,他的畫面中沒有噩夢般光怪陸離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與物。他喜歡賦予平凡的事物以新的面貌。他的畫仿佛由解體的圖形碎片重新組合而成,構成一個謎語一般的、神秘的影像世界。
對于自己的繪畫風格,馬格利特曾經寫道:“我想象中的繪畫藝術,就是將繪畫像詩一般的形象表現出來。那些形象顯示出的豐富性和精確性,是我們的眼睛極易分辨的樹木、天空、石塊、物體、人物,等等。這些形象一旦擺脫被利用的價值,而賦予它們瘋狂的寓意時,就會產生一種被理解的包容性。”于是,馬格利特開始賦予平凡的形象以魔力。他讓飛鳥攜帶云朵劃過波濤洶涌的海面,讓熊熊大火在樂器身上無情地燃燒,讓巖石擺脫重力飛向蔚藍的天空,讓蘋果瘋狂地生長到足以撐破一個房間,還讓神秘的男人如雨滴般從天空墜落。

《空白簽名》
通過繪畫,馬格利特還努力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將不同的物體形態以奇妙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就像在繪畫《紅模型》中,一雙皮鞋從頂部逐漸變為雙腳的腳趾,雙腳與鞋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思議的圖像。
馬格利特還企圖改變透視和空間的關系,來營造繪畫中的錯覺。在《空白簽名》這幅畫中,一個婦人騎著馬在樹林中悠然前行,人物、馬匹和環境巧妙地交織、疊加在一起,仿佛空間得到了扭轉,可見與不可見的畫面,營造出神秘的空間幻覺。
在馬格利特的眾多繪畫中,常常有一些相同的符號或形象反復出現。最常見的便是一個頭戴圓頂硬禮帽、身穿西裝的男人。在《人類之子》這幅畫中,這個男人的形象同樣出現,此時他的臉大部分被一個綠色的蘋果遮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我們都無法看清男人的面龐。正如畫家所說:“我們總是想要知道所見之外的隱藏事物,但是真實往往隱藏在現象背后,或許你應該有一雙超越現實的眼睛。”

《人類之子》
瞧啊!蘋果后面的男人仿佛也在喃喃低語:“我看到了什么?它是真實的嗎?它說明了什么?它是我想看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