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
編者按
即便你熟知馬斯克的創業故事,你也沒有辦法成為他。不過,你仍然可以從他身上獲得一些啟示,比如一個非專業人士如何進入高精尖領域,如何聚合人才;比如個人的技術創新熱情會迸發出怎樣的力量,需要經歷怎樣的考驗。這種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或許正是熱衷于模式創新和販賣情懷的中國創業者所缺乏的。
埃隆·馬斯克在洛杉磯的中心地帶建造了一座火箭工廠。這座工廠可以同時建造多枚火箭。工廠里隨處可見穿著白色外套的技術人員,他們正在生產主板、無線電和其他電子器件;在一個特殊的密閉式玻璃空間里,另一群人正在建造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艙;帶著頭巾、露出文身的男人們一邊聽著范·海倫樂隊的搖滾樂,一邊給火箭引擎安裝電線……
制造火箭只是馬斯克商業版圖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被世人熟知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以及太陽能供應。而他的終極夢想是幫助地球人移居火星。
有人將馬斯克視為天才,也有人將他看做是騙子,但瘋狂的夢想家或許是最適合馬斯克的標簽。
來自太空的召喚
2000年的舊金山,瘋狂的商業故事比比皆是。不需要做出像樣的、有需求的產品,就可以成立一家蓬勃發展的公司。你只需要找到一個跟互聯網相關的點子,昭告天下,然后就會有迫不及待的投資人為你的試驗掏錢。
在這波熱潮中,馬斯克展現出他的遠見卓識。他創立的Zip2,相當于谷歌地圖和點評網站Yelp的結合體,最后被康柏收購;緊接著他創立X.com,開展線上轉賬和線上支付,后來演變成著名的PayPal公司。這家公司被eBay收購之后,作為最大的股東,馬斯克從中凈賺1.8億美元。
很快,2000年的這場互聯網致富幻想破滅,讓舊金山和硅谷陷入低迷。而此時的馬斯克已經成為硅谷閃耀的富豪新星。他決定重拾幫助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并認為這是比設計互聯網服務更加偉大的使命。他搬到洛杉磯,這座城市可以讓他有機會接觸太空行業。因為溫和且穩定的天氣,這里一直是備受航空業青睞的城市。

員工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告訴馬斯克他的要求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是這樣,馬斯克會解雇這個人,并接替他的工作。
他在洛杉磯結識了一群太空專家。經過一番探討,他們計劃開展一個叫作“火星綠洲”的計劃:由馬斯克買下一枚火箭,將一個機械溫室發射到火星上去,以觀察植物在火星的生長。
為此,馬斯克和同伴前往莫斯科,準備購買一枚翻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用作運載火箭。俄羅斯人開出每枚800萬美元的價格,馬斯克還價800萬美元兩枚。俄羅斯人看著他,一副“小伙子,別鬧了”的表情,還諷刺他根本沒那么多錢。
馬斯克被激怒了。在回程的飛機上,他做了一個驚人決定,自己造火箭。2002年6月,他在洛杉磯郊區埃爾塞貢多格蘭大道東1310號,租了一間舊倉庫,成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他到頂尖大學的航空學院去尋找成績優異的學生,邀請他們到SpaceX工作。
不同于大型火箭,馬斯克計劃制造更小載荷的新興火箭。他希望能夠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并實現火箭回收再利用,借此打開一個全新市場,從商用、科研火箭的發射中賺取利潤。這樣他不僅能從波音公司、洛克希德公司,甚至是俄羅斯和中國的火箭發射生意中分走一杯羹,還可能顛覆這個由國家主導的市場。
夢想家不是空想家。馬斯克的偉大之處或許就在于,盡管這個夢想在別人看來如此荒誕,但他敢于將它付諸實踐。
不僅如此,他還懂得如何讓他的夢想引起外界的關注。他用一臺特制的設備將7層樓高的“獵鷹1號”連同SpaceX的移動發射系統運到聯邦航空管理局總部展示,并在華盛頓召開新聞發布會,昭示天下,他們已經制造出了現代化、智能化并且價格更低廉的火箭。他甚至宣稱獵鷹火箭是由他自己設計,并雇了幾個制作紀錄片的人跟拍自己。
這些舉動為SpaceX打開了知名度。但馬斯克太過突出自己,這與大眾希望看到的謙遜形象相悖,就連SpaceX的員工也向媒體抱怨過這一點。
馬斯克屬于這樣一類人,他擁有明確的目標,并以能否順利完成目標作為他一切行為的衡量標準。他看上去不太在乎別人怎么評價他,但他卻很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他的產品和事業。他會每天搜索有關公司的新聞。如果他看到負面消息,會指定公關部門去“更正”,也會親自撰寫論證嚴謹的文章反駁。
未經考驗的夢想不值得實現
馬斯克的瘋狂夢想不只是制造火箭、登陸火星,還包括制造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他除了從那1.8億美元中拿出1億美元投資SpaceX外,還拿出7 000萬美元投資特斯拉電動車、3 000萬美元投資太陽能供應商太陽城。
然而,火箭和電動車的研發周期遠遠超出預期,這讓馬斯克一直處在隨時斷血的風險當中。他不得不變賣自己的邁凱輪跑車和其他私人財產來換取更多的資金。到2008年,他手里的資金只夠支撐到年底了。
媒體開始以取笑特斯拉不穩定的財務狀況為樂。“汽車真相”網站還在2008年5月開設了一個名為“特斯拉死亡倒計時”的欄目。而就在這個時候,馬斯克和妻子賈斯汀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他的妻子在博客中透露兩人的婚姻出現了第三者,這自然也成為媒體指責馬斯克的把柄。“我簡直是被手槍輪番掃射。”馬斯克說。
不過,以馬斯克性格,他不會被動地接受失敗,他更擅長主動地處理問題。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要掌握主導權。
當他和賈斯汀的婚姻還處在婚姻咨詢階段時,他就對妻子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我們今天不能解決(婚姻問題),那么我們明天就離婚。”他們在2008年6月簽署了離婚協議。緊接著,馬斯克開始了一段緩解壓力的旅行,并在旅行中結識了第二任妻子,演員妲露拉·萊莉。
然而,公司的財政危機遠沒有感情危機那么容易解決。
此時,“獵鷹1號”的第四次發射成為關鍵。如果成功,不但會提振團隊信心,也會成為馬斯克融資的有利因素。所幸,2008年9月28日,“獵鷹1號”順利進入軌道。這是世界上第一枚發射成功的私人建造火箭,也是500個人花費了6年時間創造的現代科學和商業的奇跡,盡管比馬斯克原計劃晚了四年半。
這場勝利幫助馬斯克獲得了NASA為國際空間站簽訂的一份超過10億美元的補給合約。而在這之前,他手里的錢只夠救一家公司,他必須在SpaceX和特斯拉之間做選擇。有了NASA的合約后,他從SpaceX借了一筆錢資助特斯拉。
不過,這遠遠不夠。馬斯克希望投資人能繼續幫助他,但投資人卻降低了對特斯拉的估值。在馬斯克看來,投資人的計策無非是將他驅逐出特斯拉,然后將公司賣給底特律的汽車制造商。
他不愿妥協,而是決定冒一個更大的風險。他將特斯拉的這輪融資從股東權益融資變為債務融資。他深知對于一家幾天內就可能倒閉的公司而言,說服投資人和銀行改變投資策略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于是他決定虛張聲勢,告訴投資人他可以再次從SpaceX借4 000萬美元來完成這輪融資。
他的戰略奏效了。這輪融資終于在圣誕前夕完成。如果再遲幾個小時特斯拉可能就要宣布破產,當時馬斯克只剩下幾十萬美元,甚至無法第二天給員工支付薪水。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馬斯克的夢想一直行走在鋼絲繩上,他隨時都有可能粉身碎骨。他既要受得起媒體和資本的追捧,又要禁得住他們的詆毀和背叛。而除了這些,團隊的管理也是對他的考驗之一。
偏執狂的邏輯
馬斯特擁有名聲遠播卻又臭名昭著的管理風格。
馬斯克會因為某個緊急計劃要求員工在周六和周日加班,并睡在桌子底下。當有員工表示需要休息一下,陪陪家人時,馬斯克卻說,“我們破產之后,你們會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的。”
對于馬斯克的員工來說,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告訴馬斯克他的要求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是這樣,他會說,好吧,這個項目跟你無關了,從現在開始我是項目的CEO,你的工作也由我來做。最瘋狂的是馬斯克真的這么做了。每次他解雇了某個人,他都會接替那個人的工作,而無論是什么項目,他都能完成。
按照神經心理學家的分析,馬斯克的行為顯示他是個天才。這樣的人往往會認真地觀察這個世界,發現其中的故障,然后在腦中構思邏輯路徑來排除它。在馬斯克看來,那些在工作時犯錯誤的人,都阻礙了他的前進。他不是沒有感情,只是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的使命時間緊迫的人。他比一般人更加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沒有寬容心,因為他冒的風險實在太大。員工應該盡最大能力幫助他解決問題,否則就直接滾蛋。
在這種邏輯之下,馬斯克偶爾對員工表現出的關懷,也往往不是出于溫情。有一次,SpaceX的工程師杰里米·霍爾曼的眼鏡壞了。由于沒有時間去配眼鏡,霍爾曼變得很急躁,就在工廠里發牢騷,沒留意到馬斯克就站在附近。兩個小時后,馬斯克的助理遞給他一張預約卡,讓他去眼科專家那兒看病,并且已經支付了費用。“埃隆對工作的要求很高,但他會先清除你前進路上的障礙物。”霍爾曼說。
SpaceX的高層人員流動頻繁,不過大多數初創階段的關鍵管理人員已經在公司堅持了10年甚至更久。馬斯克在他的隊伍中成功喚起了喬布斯式的狂熱。正如SpaceX的招聘負責人多莉·辛格所說,“他的愿景是那么的清晰,他幾乎可以催眠你,賦予你同樣瘋狂的愿景,比如:‘沒錯,我們可以去火星。”不僅如此,為馬斯克工作會讓你感到痛并快樂著。員工會對超長的工作時間、馬斯克粗魯的溝通風格不滿。然而,幾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被解雇的員工,都無一例外地崇拜著馬斯克,他們像談論超級英雄或者神靈一樣談論著他。
馬斯克的粗暴不只是對員工,他還經常和NASA、空軍或聯邦航空管理局這樣比較官僚的機構發生沖突。有一次,他整理了一份清單,記錄了美國聯邦航空局一位官員在一次會議上發表的所有愚蠢言論,并把這份清單發給了這位官員的上司。“然后他的笨蛋上司給我發了一封長郵件,說他致力于航天工作20年,還問我怎么敢指責那家伙做錯了。我告訴他,不只是那個家伙錯了,你也錯了。”
“我們希望能夠變革航天產業。如果這里的規則讓你裹足不前,那么你就必須打破它。”
一位前政府官員指出,在未來幾年,如果SpaceX想要繼續討好軍方和政府機構,擊敗現有承包商獲得合約,那么馬斯克需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但對于偏執的夢想家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希望死在火星上
馬斯克希望激發大眾的興趣,使他們重拾對科學、征服未知和技術創新的熱情,而不僅僅熱衷于用140個字和短視頻改變生活。
有人曾問他對炒得很熱的“亞軌道旅游”怎么看,為何SpaceX不參與這個看起來有利可圖的市場。當時他表現出強烈的不屑一顧,因為他心中做SpaceX的目標是讓人類用更低的成本邁入太空,“推動向多星球文明的跨越”。而那些亞軌道旅游除了賺點富豪的錢,對技術和人類沒有任何實質的推進作用。
馬斯克認為自己身上有一種極客精神。事實上,信仰技術改變世界是硅谷的偉大傳統,微軟的蓋茨、谷歌的佩奇、蘋果的喬布斯都這一傳統的踐行者。而具體到“偏執追求”這點上,喬布斯以苛求細節著稱,馬斯克的偏執則是表現在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一定能實現他希望的技術創新。
在研發特斯拉的過程中,因為電池設備太重,馬斯克要求工程師們用鋁來代替鋼,以減輕車身重量。但是鋁材在巨大壓力下容易拉伸變形。團隊屢次勸說馬斯克放棄這個想法,但馬斯克不愿妥協。他說:“我知道我們一定能夠做到,只是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問題。”最后的結果證明他是對的。他永遠要求同事們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是爭論“是否可行”。
正是憑借這種對技術革新的堅持,使得SpaceX變成火箭發射領域最穩定的運營商之一。SpaceX大約每月發射一次火箭,為某家公司或者某個國家運載衛星;或為國際空間站補充供給。而特斯拉Model S打敗了包括保時捷、寶馬、雷克薩斯、斯巴魯等在內的11家勁敵,并被雜志稱為“美國仍然具有偉大創造力的有力證明”。
馬斯克還計劃建造生產鋰離子電池的“超級工廠”。出自“超級工廠”的電池組將便宜很多。這樣一來,特斯拉不僅能夠達到Model 3售價3.5萬美元的目標,還能為超過500英里(約800千米)續航的電動汽車的上市鋪路。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將修建一個全球免費充電站網絡。
隨著馬斯克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他已經從一個大話王變成了硅谷最出名的實干家。按照馬斯克的愿景,到2025年特斯拉將成為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中的主導力量;太陽城將成為一家大型公用事業公司以及太陽能市場的領軍企業;SpaceX每個星期都會進行發射,把人和貨物送上太空。它的火箭能夠以高精確度著陸在宇航中心。然后他們將著手首批前往火星的飛行準備工作。
正如《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所說,馬斯克將給人類帶來希望,恢復他們對技術改變人類生活的信仰。當然,這樣的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戲劇性的風險將一直伴隨著馬斯克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如果馬斯克縱情于此,他將一直伴隨著這些風險,犧牲大多數人珍惜的一切。比如,財富、穩定的生活,以及他人的贊譽。
“我希望死在火星上。”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