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小玲
扎在舊衣堆里的社會創業
—杭州益優社區互助中心
文|崔小玲

01 貨物擺放有序的商店內景

02 舊衣物改造的口金包

03 衣物改造的旗袍鑰匙包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衣服的款式和價格趨向于多樣化和大眾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衣服的購買力也越來越強,隨之換來的卻是衣櫥的逐漸飽和,閑置衣服如同雞肋,穿之無味,棄之可惜。據統計,每年我國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丟棄,其中95%以上的閑置衣物被當做垃圾通過焚燒和填埋處理,不但浪費了資源也嚴重污染環境;實際上90%以上的舊衣服有再利用的價值,30%以上的衣服有再次穿著的功能。
讓衣物再次發揮價值是公眾希望實現的目的。杭州益優社區互助中心(以下簡稱“杭州益優公益”)于2012年12月由民間愛心人士自發成立,秉承“服務社會、營造社區”的發展理念,致力于通過對社區二手物品的回收循環再利用,倡導社區睦鄰互助、低碳環保的公益行為,踐行社區服務平民化、公益項目生活化、城市社區低碳化、社區資源最大化等本土社區營造的實踐與探索。
杭州益優公益創始人劉柏順說,第一次與舊衣服結緣是在2009年,以義工的身份參與了幾次針對西部的衣服捐贈活動,他發現,城市里舊衣嚴重過剩,偏遠農村對衣服需求欲望強烈,每年年底的幾次活動幫助的只有很少的一個群體,而供求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本來很多在城市里浪費的衣服被轉移到了農村再浪費。
在2011年8月,劉柏順和其他義工一起成立了一個新的項目,希望搭建一個公共資源整合平臺,匹配好衣服過剩者和需求者的供求數據,做到有針對性地輸送舊衣到需要的地區,以減少傳統舊衣盲目捐贈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至2012年底,他們累計為西部11個省捐贈了近30萬件衣物。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當杭州成為全國舊衣捐贈的中轉站,作為地方性的民間公益組織,無法對每次的需求信息做實地查看,而很多需要衣物的信息都是通過媒體和自媒體獲得的,一條需求信息會被眾人反復傳播,因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往往被媒體報道的地區,他們獲得衣服的數量遠遠大于他們實際需求的數量,剩下的衣服有可能被焚燒處理,相當于公眾花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卻是在轉移“垃圾場”。
因此在2012年年底,劉柏順毅然喊停了原來的項目,經過了多方調研后最終成立了杭州益優公益,劉柏順希望借助“同城互助,就近捐贈”的模式讓更多人知道舊衣物的價值,他說,舊衣不是窮人的專屬,每個城市都有衣服過剩者和衣服需求者,做好同城的資源對接,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衣服價值。
劉柏順說,益優在成立之初也是抱著忐忑的心去嘗試,當看見城市的流浪者拿到衣服時歡喜的笑容,當看見農民工從開始懷疑到抱著衣服的那一刻流露出的信任和肯定,當環衛工人真心地說著“謝謝”的時候,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房租、伙食、老人贍養、孩子教育、醫療費讓很多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非常拮據,而“益優”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讓他們減少每年購買衣服的經濟支出,把結余的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改善家庭生活質量。這就是“同城互助,就近捐贈”的魅力。相比跨區捐贈來說,同城模式極大降低了物流的成本,還能及時、準確地獲取需求與反饋信息,規避了跨區衣服重復捐贈產生的資源浪費弊端,同時對于捐贈者來說,他不止是衣服的捐贈者,同時也是溫暖的傳遞者,活動的組織者。
“同城互助,就近捐贈”的模式實際的運行效果怎么樣呢?一組數據充分說明了一切,自“益優”成立以來:

目前,杭州益優公益衣服回收的渠道主要通過在社區和企業投放環保捐衣箱,以及各個高校和社區、企業也會組織衣物募捐活動,收集的衣物委托杭州益優公益來讓衣服變廢為寶。
1 益優公益店
“益優”會經常舉辦大型的衣服捐贈活動,每年捐贈對象的群體也在不斷擴大,但是單次的捐贈并不能滿足公眾對衣物的多次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弊端,“益優”于2016 年1月開設了第一家公益店,希望借助固定實體店幫助有需要的人可持續的受益。
公益店售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衣服,通過低價售賣的形式解決了公益店運營成本的支出,此外也為無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免費發放生活物資。附近的居民還能用積分兌換衣物,而獲取積分的方式就是捐贈衣物或者參與相關的公益活動。
對于公眾來說,捐贈衣服不是結束與衣服的關系,而是共同參與讓舊衣服再次產生社會價值的開始。目前“益優”已在籌備第二家分店,在外來人口較集中的郊區選址,他們的目標是年底前開設第三家公益店。
2 益優手工坊
很多做回收衣物的項目會要求捐贈的衣物八成新以上,而益優回收衣物沒有設立門檻,他們認為,每件衣物都有它的價值,不可再穿的衣服可以經過手工改造成實用的材料包,吸水性強的可以制作成拖把,布料美觀的可以做成布包,布塊較小的可以做成頭花。而負責手工改造的主要是一些工療站的身障人士、沒有工作的婦女,益優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讓舊衣服變廢為寶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收入,增加社會融入感,過上更好的生活。
手工坊自2013年成立至今吸引了超過100位布藝愛好者的加入,他們經常在社區、企業、學校開展手工交流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舊衣改造的技能。今年4月,“益優”開辦了第一屆公益設計大賽,設計內容是將閑置的牛仔褲設計成時尚的牛仔包。
3 益優集市
大量回收舊衣物會帶來一個庫存積壓的問題,益優通過每周在社區廣場開一次集市的方式,發動更多的人參與,將二手衣物更好地流通出去。這個公益集市類似傳統的跳蚤市場,除了將回收或企業捐贈的衣物、改造的手工品進行義賣外,也為居民提供攤位,社區居民可將自己的閑置物品進行置換,實現物品的二次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能促進社區鄰里之間的交流。
環保教育是“益優”的一個新探索的方向,它是借助課程分享、游戲互動、公益體驗的形式,告訴公眾舊衣物的價值,鼓勵更多人參與舊衣物的環?;顒印鴥群芏喙骓椖侩y以持久運作的一個原因就是群眾對公益的理解有失偏頗,通過環保教育,市民能夠了解舊衣物并不是貧困的代言詞,每件衣物都有它的價值所在,他們不僅可以成為衣物的捐贈者,還可以是舊衣問題的解決者,更可以成為舊衣物的受益者。目前“益優”已經和阿里巴巴、金城集團、杭州上城區團區委及一些高校合作,希望先從年輕人開始進行理念的傳播。
當問及“益優”目前遇到什么問題和挑戰時,劉柏順介紹說,公益是個新行業,舊衣服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什么可借鑒的地方。益優成立4年來,雖然在杭州地區做新模式的探索小有成就,但是想要全面鋪開去其他城市推廣,還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和資金的支持。
把舊衣物做成小物品并不稀奇,如何讓廢舊衣物可持續地發揮社會效益才是未來解決舊衣物問題的一個有效方式,這才是通過益優這個案例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轉編自“公益慈善學園”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