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權(曲靖市文化館)
試論瑤族度戒習俗對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作用
■劉洪權(曲靖市文化館)

瑤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瑤族的宗教深受道教影響。因瑤族宗教的道教因素,學界稱之為瑤傳道教、瑤族道教?,幾宓澜痰亩冉?,又稱為度法、度身、度師、過法、齋刀、打道箓。度戒是瑤族青年男子必經的宗教儀式,度戒在瑤傳道教中頗具特色,國內外研究瑤族宗教的論著,幾乎都要談到瑤族的度戒。早已與瑤族度戒習俗對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作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為瑤族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筆者近幾年在云南師宗縣瑤族調查的資料為主,從瑤族度戒習俗對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作用關系入手,探討瑤族度戒習俗對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本質。
師宗瑤族主要分布于高良壯族苗族瑤族鄉的新安、上籠嘎、下籠嘎、下細獨、丁累村民小組。師宗瑤族于明末清初從廣西遷移過來,還有部分是新中國成立前從廣南縣、丘北縣遷移過來。師宗瑤族喜好種“靛”(用以染布制作衣服),因而師宗的瑤族有“藍靛瑤”之稱?,幾鍤v史悠久,史書稱為“蠻”,自稱“秀蒙”或“京蒙”。瑤族受道教和佛教影響,崇信多神,度戒是瑤族重要的宗教活動儀式。度戒,瑤語稱“齋篩”,度戒也稱受式或過法,是藍靛瑤族男性在社會生活中必須接受道德倫理考驗的主要傳統禮法,也就是男子的成年禮?,幾遄怨乓詠砭陀卸冉溥@一傳統習俗,度戒是瑤族男子必經的儀式,凡年滿12歲以上的男性公民,必須拜師受戒。度戒成功后則證明男子已進入成年階段,是歷經考驗勇敢的,可以進行社會交往、談情說愛等活動。若度戒不成功或沒有度戒,則意味著該男子修行不足,未來的成長道路坎坷不平,運程不好,女孩子看不上,討不上媳婦。
在度戒議程中,師戒有入齋、繞天庭、安師、安樓、動鼓、功曹、召兵、召龍、清圣、起師、清燈、度牲靈、推表、上軍等步驟;道戒有動鼓、功曹、官考、靜壇、開啟、飛章、跳臺、宣榜、巡朝、叩斗、安龍、設消等步驟。師戒齋程由師公主持,道戒齋程由道公主持。下面是師、道兩戒同度的儀式過程。
度戒儀式開始時,要在村頭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近2米高的“度戒臺”“度戒臺”是用4根原木搭成的一座高臺,意為“五臺山”,又叫作“云臺”。參加度戒的男孩整齊坐在規劃出來的空地上。當眾師傅帶著受戒男孩圍云臺舞蹈3圈后,引教師就從臺后的樓梯爬上云臺,邊舞邊噴甘露水,表示將戒臺洗干凈。然后,道公與師公各立于樓梯兩旁,由下而上指引樓梯,讓受戒者在引教師的引導下,每步都先上左腳,慢慢爬上云臺。接著,除道公和師公外的眾位師傅就在云臺下表演起《狩獵舞》來。據說通過此舞的表演,既可驅逐妖孽,保證度戒成功,又可在將來的狩獵活動中得到“獵神”的保佑。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視云臺的4根原柱為樹木,穿行于森林之中,表演既嚴肅又風趣。最后,4位主事師傅紛紛向表演者敬酒,以示感謝。
接下來,就是云臺的翻滾儀式即“度師”。云臺下,9位成年男子拉緊一張藤網,網上鋪有棉被。云臺上,受戒男孩兩臂緊抱雙腿,全身卷曲,箍成一團,師公、道公站于云臺兩旁,手舉法刀,口中念念有詞,一聲令下,男孩便在引教師的指導下急速往后仰翻,從云臺上滾落到藤網之中,意為從天降生,落入天神之母腹,棉被即象征母腹。此儀式極為重要,若男孩落入網內仍身不散、手不松,則表明戒度成功,師傅們便將男孩起,輪流給他喂上一口糯米粑,意為母乳;若男孩落入網內便兩手松脫、四肢朝天,就說明戒度不成功而成為一件終身憾事。
度戒之前,主人要“煮酒擇師”。即用糯米蒸飯后拌上酒藥,分成若干份,然后裝在幾個瓦罐內(稱為“師罐”),每罐配上一位要請的師傅的名字。3天后,酒藥發酵。若米酒不香甜者,便不聘為師傅;若米酒香甜者,主人家去聘請,一般都樂意接受。
選好師傅,就根據受戒者的生辰八字擇定度戒日期。之前,家長要先將孩子送到道公、師公和引教師3位大師傅家中進行拜師,然后將孩子拜托給各位師傅,讓其輪流接受族規族禮的教育。一般是在每位師傅家中住3天,再送到主人家中進行正式的度戒儀式,讓其脫胎換骨成為新人。拜師期間,師父要將孩子安頓在家中比較僻靜的地方,并規定不許勞作,不準殺生,要忌食油葷,素食淡飲,用以修心養息、墨守規程。睡覺要側臥,不得仰視上蒼,出門要頭戴篾帽,低頭行路,不可東張西望,更不得仰望天空。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師父便將徒弟帶到火塘邊坐下進行教化,直至雞叫兩遍方能睡覺。傳教內容主要是:做人不得傷天害理,見事不能指天罵地;要尊敬老人,和老人同行時,天晴要跟在后面,天陰要走在前面,幫老人開路打露水;為人要勤勞,不貪懶,不占人便宜,不得調戲婦女,不可欺負弱小等等。
師戒傳教一般只需3天,然后轉到道師家接受宗教禮儀的教誦,直到熟記并理解之后,再轉到引教師家,接受度戒儀式中的技巧訓練,領受每個儀程中的要點,注意克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傳教結束的最后一天,便是“起師”的日子。屆時,師傅們要各自在家舉行儀瑤族度戒——男孩子的成人儀式度戒,瑤族男性成年時必須舉行的一個成人儀式。藍靛瑤“栽奢”,必須于婚前度戒,大板瑤、紅頭瑤、角瑤等支系則要婚后才進行,儀式大多于臘月、正月舉行。 度完師戒,師傅們又帶領受戒男孩圍云臺舞蹈3圈后回到堂屋外,讓其聽童壇師朗誦榜文,以闡述家中的經濟情況及父母養育之恩等。受了道戒后,師傅們便給受戒者戴上紅頂以示升戒。然后,向受戒者朗讀戒文,共為十大戒:第一,不得冒犯盤王祖先。第二,不得罵天地日月星辰。第三,不得殺人放火,枉殺無辜。第四,不得隱經瞞教。第五,不得貪財戀色,調戲婦女。第六,不得嫌貧愛富。第七,不得辱罵師友。第八,不得怠慢父母。第九,不得攔路搶劫。第十,不得成師就忘了師恩。受戒者對十大戒必須無條件接受,而且終身遵守。
由此可見,瑤族人民重歷史、重道德、重禮儀,對于下一代,能否了解祖先歷史,品行是否端正,能否通曉各種接人待物的禮儀,能否舉行各種儀式的活動祭祀祖先和神靈等,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每一個男性在成年時都必須經過宗教儀式活動——度戒,然后才能被認為是本民族的社會成員,才能成家立業,享有參加社會活動的各種權利,故此度戒儀式極為隆重。
瑤族度戒就是通過授予度戒人一些戒律條文以規范其行為,瑤文古書和各人受戒的“陰陽牒”中都有記載。“陰陽牒”道、師各一式兩份,戒畢問答完,各位大小師父都在 “陰陽牒”戒律的牒尾處各自的神職下簽名畫符。若是陰牒與陽牒能夠對合,蓋上道公、師公的兩個大方印,然后陰牒當面立刻火化交給祖先神靈以便監督弟子平生為人言行舉止。陰牒火化事畢便當眾將陽牒交給弟子保管并教導其加以踐行。如果弟子在今后不能遵守卻違反戒律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那么將陽牒拿來查驗違反行為并將受到嚴厲懲罰。到弟子謝世時,將其陽疊放在懷中入棺喪葬。條文內容主要是受戒弟子要做到“十度”“十戒”“十問十答”“十愿”4個部分?!笆取笔嵌冉涞淖诮瘫憩F形式;“十戒”則是度戒的訓導內容;“十問十答”是師父向受戒弟子發出必須遵守的言行道德規范;“十愿”是受戒弟子對師父“十問十答”的表態和回答,承諾自愿遵守戒律訓導條文。
在歷史上,度戒儀式分為度師、度道。道即文,不可殺生。師即武,可以殺生。一般說,父親為“道邊”弟子的,其長子必須繼承父親戒業而受道戒;若父親為“師邊”弟子,其長子則必須受師戒;若父親既是道邊弟子又為師邊弟子,其長子就師、道兩戒同度;獨兒子的既要度道也要度師;兩個及以上男孩的多數度道,少數度師;其余孩子受何種戒可以自由選擇。現代瑤族家庭舉行度戒儀式其男子必須既度師又度道,以表示文武兼備。
瑤族男性度戒年齡一般在10~18歲之間。10歲起按其生辰八字查閱《雜量書》或《大同書》 《六十甲子書》選擇吉日利時舉行度戒,而且吉日不能與主人和受戒者的命相相克。如果超過18歲,就很難找到吉日利時,一般須在20~60歲之間另尋他日補辦,否則歸世之后難以列入祖先神位敬獻。
在度戒儀式舉行過程中,弟子必須嚴格遵守瑤族傳統道德規范以及一系列禁忌,一旦破壞“規矩”就難以靈驗。忌罵人、打人、說臟話、私念、說挑逗性的話、殺牲靈,不能抬頭望天、不能朝東邊和西邊方向大小便,即便是外出大小便也要打傘或者戴著斗笠。若是已婚則不允許與妻同房,甚至家人在此期間也不能行房事,對于弟子來說要求最為嚴格的算是不能吃油性食物,其間只能吃白飯加素菜或紅糖。
度戒儀式過程復雜程度,整個齋程繁雜冗長卻不可逾越,度戒期間更是不得偷工減料、敷衍了事,每個儀程環節必須認真對待。主人家要準備幾頭豬、幾十只雞作為祭品,還要準備大量的酒菜招待鄉親們,花費較大,時間長約三天三夜。
度戒是瑤族社會內部宗教信仰行為和進行世俗道德教育與規范的主要方式。度戒是瑤族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并不斷傳承獨具特色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它也是瑤族璀璨文化的重要內容。借助度戒這一人生重要儀式給即將走上社會的男子灌輸傳統道德、社會責任、生活禮儀和文化教育,使受戒者在人生重要時期受到莊嚴的人生教育和文化熏陶。度戒活動中的戒律條文,它體現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向往,也是他們按照某種特定的內部約束遵守社會生活規則。
隨著民族文化的進步,當代瑤族人的度戒儀式已很少進行,他們對孩子的最大希望、最大的投資已放在了送子讀書深造上。但是度戒的意義——希望孩子成為有本領、有社會地位,受世人尊重的成年人,依舊存在、依舊將影響著他們對孩子的教育。
“度戒”在瑤族男子中有著成人禮的意義。經過“度”和“度戒”“過關”者,日后便可繼續與師父學習瑤族禮儀和其他道德訓條,并受到社會尊敬,還被認為可以得到神靈保護;度戒是瑤族人(一般是男性)接受宗教的一種儀式,經過度戒的人,才能夠有資格做師公或道公,受到公眾的普遍信任與尊重,并具有參與社會活動或當瑤家人的頭人的資格。盡管家中歷代無人度戒,沒有兵頭的,可以不參加度戒,而且沒有參與度戒儀式的家庭或個人參與度戒前同樣可以娶妻生育,但凡是有經濟實力,家境富裕的人家都千方百計給孩子或自己做“度戒”儀式。
接受度戒的青少年,過去要經過近10種考驗。如赤腳爬上用若干把刀架成的“刀山”,赤腳踏上燒得滾燙的火磚,口含燒紅的犁頭等等。現在的度戒儀式雖然逐漸簡化,但上刀山、下火海、咬犁頭這些都是瑤族度戒考驗中必需的項目,度戒是要經過10項痛苦和危險的考驗的。
受這種危險和痛苦考驗過后,瑤族人認為自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受戒后就成了新人。受過度戒的青年可以結婚成家、具有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力、死后靈魂可以升天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考驗,恐怕都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嘗試的。
反之,則沒有社會地位,不能取得姑娘的愛慕,甚至難以找到老婆;年長者如未舉行此項儀式,一定時候需要補行,否則被認為“不是瑤家人”。長期以來,“度戒”已成為瑤族人民訓誡孩子應該如何做人的教育形式,而且在瑤族社會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瑤族男子命名有兩次:一為乳名、一為法名;法名即“度戒”后由師父所取之名,此法名平時他人不得亂喊,唯有師父才能呼喊?,幾逵小鞍菁摹绷晳T,即小孩生病時,父母便認為自己命薄,須再拜寄他人為“干(契)爹”“干(契)媽”為之“保全”,拜寄時先在門前插香,3日后先來客人為“干爹”“干媽”,并為小孩另取新名,以示解脫病災。
經過度戒后,一是取用“戒名”(或法名、教名),平生才能用戒名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參加宗教信仰活動,謝世后兒孫才能以其戒名超度亡靈升天轉靈名,列入祖先名簿成為祖先神靈,享受其后五代子孫敬獻。否則在祖先中沒有名位、沒有兒孫敬獻,就變成游魂野鬼害人。二是受神圣的“十條戒律”約束:一戒不得呼天罵地;二戒不準侮罵父母;三戒不得瞞師騙友;四戒不得誤殺牲口;五戒不得偷搶害人;六戒不得貪財愛色;七戒不得怒氣凌人;八戒不得欺貧愛富;九戒不得貪生怕死;十戒:不得隱經瞞教。
瑤族度戒是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規范平生為人處世的言行,達到禁止“惡心邪欲”的目的,成為安分守紀、有道德修養的好人。
“度戒”,是瑤族男子的宗教儀禮,是瑤族人民教育和訓誡男子應該如何做人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瑤族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成人禮。“度戒”儀式的形式和內容,折射出瑤族人民獨特的思想觀念,對瑤族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等的形成都有深刻影響。它雖然不是以治療疾病作為直接目的,卻對建立救濟眾生的責任感、樹立治病救人的堅定信心以及天人和諧、注重實用等醫學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瑤族的醫療實踐具有積極的意義。
民俗瑤族度戒是一部旨在協調民族關系進而規范行為的有形法律,要求人們嚴格遵守一定的社會準則,因勢利導,提倡人們去做有益于民族生產和發展的事情。它是瑤族各種傳統習俗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是瑤族宗教信仰的入教儀式和倫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瑤族道教文化中最精純的。度戒宗教儀式既是瑤族豐富文化的一個閃光點,它濃厚又神秘,其宗教文化特質又是瑤族宗教人類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有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的形成,從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