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依瑪木尼亞孜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上海奉賢白玉蘭小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研究
古麗巴哈爾·依瑪木尼亞孜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上海奉賢白玉蘭小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小學語文在義務教育當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該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另外一方面小學語文學習還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而教師教學的價值取向將直接關系到教學行為的正確與否,所以本文的研究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改變教學方法、革新教學觀念等意義和作用重大。本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價值取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給出了對小學語文教學提高的建議。
小學語文;價值取向;教學價值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其教學價值在教學過程當中就會有所體現,并且這種教學價值還會對教學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從當前對教師的研究來看,基本上都是以外顯行為為主的,而對教師的價值的研究相對較少,在教學當中也不夠重視。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價值取向上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在教學上過分的關注學生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過分的強調語文在教育當中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教學當中所承載的人文性。
不同的價值取向下會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對價值取向的影響也就能夠幫助教師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方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對教師教學的作用。教師的價值觀念、教師對教學的觀點及看法。實際上是價值取向中的一種,而教師的教學行為則會通過其價值取向反映出來,主要表現在對教學設計目標的定向作用,對課堂教學中情感體驗的引導作用、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的革新作用。
2.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學過程會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而教師的價值取向則最終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方面教師價值取向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有著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還會通過教學行為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學家孩子取向對于教學活動實施有著直接的制約作用,教學行為是教師對社會規則的看法和觀點的反映,那么對于教師的價值取向研究則需要深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去探究。
1.小學語文教學對于知識的關注較為片面。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教學都片面的理解為讓學生掌握語言及文字的使用,對于考試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過分的關注。那么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則會以字詞句的掌握、寫作能力訓練、思想道德修養為主,而對于學生個人情感、價值觀等人文方面的教育基本不涉及。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北京》一課當中,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該課程當中的生字,然后能夠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從而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目標上并未設置對于學生情感體驗和感受的內容,所以這樣的教學是較為片面的。
2.小學語文教學有泛政治化的缺陷。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意識的影響,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自覺的就會去提煉政治思想,并且將政治思想運用到了教學過程當中,將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輸給學生,這樣就將課程當中的藝術價值降低了。
3.小學語文教學缺乏人文性。我們以《北京》為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大多數教師都設置成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而沒有任何學生的親身經驗,也沒有能夠喚醒學生共鳴的內容,這樣缺乏人文性的教學是沒有辦法在情感上喚起學生共鳴的。而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過分的強調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
1.加強教師的人文教學。
教育首先要滿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要能夠在教學當中塑造出完整的人格,當前的素質教育強調三維目標的建立,而實際上三維目標之間是相互滲透、互為一體的。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要著眼于人的真善美的教育,體現人性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將人文教育滲透到每一節課中、每一個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感受人文關懷,既要做到對文化知識的教育教學,還要幫助學生更好的個性發展;既要做到育人,又要做到培育有良知的人。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人文性教學,要將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教學統一起來,真正的實現教書育人。例如,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學“ 女”字時,可以先從字形來分析,這個字形就如一個女子雙手搭在膝蓋上低著頭席地而坐,表現出古代女子那種平和、溫柔的性格,然后再告訴學生,“溫柔和賢惠”是中國女子的傳統美德,新一代的女孩子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做一個嫻淑女子;而教學“ 立”字時,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從字形來理解,這個形狀就婉如一人張開雙臂和雙腿站立在地上。從這個字中顯示出了一個男子漢的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教師在教學這些字時,要充分利用漢字的原理幫助學生識字,然后引導他們體會漢字的自然美,并從中感悟到人的本性特征:女子的溫柔賢淑、男子的堅強剛毅。讓他們在無形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轉變對學習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主要是由教師進行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一種表現手法,也是拉近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對課堂進行評價中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且使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獲得建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課后加以改正,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有效評價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在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注意評價方法,巧妙且有效的評價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更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做為教師,應該從所有學生的發展出發,采用具有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習過程,弱化學習成果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出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分析及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
總結: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學,教師的價值取向將直接的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學生人格、思想上的形成。因此,要改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價值取向偏差的問題,應該從加強教師的人文教學、轉變對學習的評價方式、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三個方面著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孫友林.社會沖突理論視野下的教師教學價值觀念[J].經濟研究導刊,2012,(16):298-299.
G623.2
A
1671-864X(2016)08-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