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小婷 劉春葉 衛潤豐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大學生淺談民族文化發展
——以阿壩州羌族文化為例
師小婷 劉春葉 衛潤豐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國56個民族,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作為中華文化地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文化顯得瑰麗動人、富有生機。但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流逝于時光長河中,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損失。通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產業,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關注少數民族文化,幫助少數民族人民發展家鄉,使民族文化、傳統技藝得以保護和傳承。本文以阿壩羌族少數民族文化為引,描述少數民族文化之瑰麗,探發展少數民族旅游之方式。
阿壩羌族;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發展
由于受成長環境影響,筆者對少數民族文化尤為關注,隨著時間推移,對新穎而具有獨特魅力的少數民族文化興趣愈加濃厚。
因于2016年5月參加在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舉行的實踐活動,有幸能深入接觸羌族文化,于筆者而言,借此引發的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保護,及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的思考,雖顯稚嫩與片面,但期望能以此為契機,持續關注與研究,力求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根據行程安排,筆者一行由成都經都江堰最后抵達茂縣羌城。進入阿壩山區,觸目所及皆是高山陡峭,江河湍急。剛下大巴車的一剎那,那山那天似乎托輕風在耳邊訴說,告訴我們茂縣,告訴我們羌族的不一樣。羌族自稱爾瑪,意為云朵上的民族。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羌族形成了自身獨特的信仰,而這些信仰又與本民族的生活密切相連,表現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各個方面。
筆者因這里壯麗的風景和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氛圍而感到強烈的震撼。中國古羌城音韻裊裊,剛邁進羌城,羌族女子的歌聲就從閣樓上飄揚散下,悅耳動聽。早有耳聞:羌族男女能歌善舞,有贊美曾言“他們能說話便能唱歌,能走路便能跳舞”,這些話也在此得到很好的印證,在這里,羌民之間流傳著“沒有歌不行,沒有舞亦不行”的說法。
羌城的院子里,婦女針針線線聚神于羌繡中,手指翻飛穿梭在線與布之間,一支繡花針讓她們隨心應手地挑繡出花卉瓜果,團花緊簇。顏色單調的布料因為有精巧繡法與彩線的加入,化平庸之布為精美作品。明麗的圖案表達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羌族手工藝品技術精湛、制作精美,雖然有部分傳統制作技術已經失傳,但欣喜的是,在民族融合中,羌族的一些制作技藝已融入中華民族工藝美術的制作技藝中,并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而該民族自身也在經濟文化發展形勢下,加大了對本民族文化的發掘保護力度。
在絢爛多彩的羌族文化中,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羌族的婚姻習俗。古代中國,男女幾乎均無無戀愛自由,視自由戀愛為有損家風,因此封建包辦婚姻盛行,兒女婚事均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定。但愈深入地了解羌族婚俗文化,愈發覺得羌族人民戀愛的自由。羌族男性在成婚之前需要經過在女方家牧羊三年的考驗,在此期間雙方能相互了解、相互熟悉,最后戀愛,避免了包辦婚姻帶來的種種問題。這是羌民族勤勞善良、淳樸熱情的民族特點更深層次的體現。羌族的婚禮與現代城市婚禮相比更是少了鋪張的形式,多了傳統的樸實純真。羌族婚禮有嚴格的禮儀,分為“下定,大定,小定,花夜,迎親,送親,待親,回門,回禮”等儀式,而要完成全部儀式大約要花費五天時間,正因為如此才能完整地保留民族婚禮傳統。
汶川大地震讓羌族各方面飽受重創,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在社會各界幫助下,羌族人民努力恢復生產,積極投入到重建家園中,嶄新的文旅產業也隨之興起。旅游業已成為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民族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文旅產業的一部分,通過有效利用民族地區優勢資源條件,將獨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風土人情結合起來,配合以自然風景區、旅游設施,為游客提供旅游活動的各類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經濟收益。旅游是一種文化活動,民族地區文化旅游與其他旅游方式相比,更突出其文化性。民族文化是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靈魂,是游客體驗該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信息傳播媒介的進步、文化傳播手段的現代化,信息實現了全球性流動,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便捷,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種全球性的互動,這種全球性的文化互動的結果是,使各民族在經濟、科技和部分物質文明(衣食住行之類)方面的發展越來越趨同。然而,對于有語言、文字的民族而言,可以用語言、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化,但對于沒有形成文字的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對自然規律的認知主要是通過以生存為基礎的作業傳承,那么如何在現代商業社會保留和發展基礎作業方式,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傳播,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旅游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游客產生吸引力、可以為發展旅游業所開發利用,并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這其中包括已經開發和尚待開發的自然和歷史景觀,是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最重要的資源要素。這些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主體資源的質量、規模等狀況直接決定了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潛力,同時也決定了投入資金的多少和可能的開發力度。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獨特的資源條件作為支撐。
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今天,民族地區可利用好互聯網+發展的大好形勢,克服地理上的不利因素,用新媒體改變文化傳播和信息交流的不利狀況,促進民族文化繁榮和發展。由此,羌族地區可大力推進新媒體事業,加快其發展速度,使新老媒體互為補充,從而更好地促進民族地區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全面為文旅產業服務。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羌族文旅產業潛力巨大, 前景開闊, 只要善于利用好相關的資源,調動起各方面發展積極性,在未來將會出現文化、經濟雙豐收的良好局面。
劉春葉(1997.1-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本科在讀,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衛潤豐(1993.6- ),男,漢族,四川都江堰人,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院長秘書。
G253
A
1671-864X(2016)08-0143-01
師小婷(1997.8-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本科在讀,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