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樂 張亮儀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高校學生組織BIS模型構建芻議
莊樂 張亮儀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高校學生組織作為促進大學生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蓬勃發展的同時,普遍存在著些許問題,諸如制度僵化或不完善、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品牌活動等,嚴重阻礙了高校學生組織的成長與發展。本文擬從企業BIS內涵出發,闡述高校學生組織構建BIS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可適用于各高校學生組織的BIS模型,以保障高校學生組織的良性發展和組織影響力的擴大。
高校學生組織;BIS; 構建
高校學生組織是在學校黨委領導、共青團指導下的高校學生群眾性組織,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是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既是學校黨政聯系廣大同學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也是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校學生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借鑒企業BIS理念,構建BIS模型,應該成為各高校學生組織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BIS的概念內涵。
BIS是英文“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意為行為識別系統。它是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企業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簡稱MI)指導下逐漸培育起來的[1],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所有規范化、協調化的自覺、具體的工作方式和行為方法。企業在確立自身理念后,須通過對內對外的一系列活動將其貫徹與體現出來[2]。
(二)高校學生組織BIS模型的內涵。
參照企業BIS概念,高校學生組織BIS模型內涵可理解為:根據高校學生組織理念識別系統的行為化,所形成的高校學生組織行為識別系統模型。言外之意,就是高校學生組織內部干部,根據黨團核心理念和組織確立的自身理念所形成的、自覺的工作方式和行為規范。它的主要構成:1.組織對內行為,主要指組織章程、部門設置、工作職責、工作條例、考核評價與獎懲、干部培訓模式等。2.組織對外行為,主要指組織品牌活動等的策劃、設計。
高校學生組織構建BIS模型,是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對組織內部成員來說,適當調整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可以增強成員的凝聚力和組織歸屬感;健全組織內各類工作條例,有利于不斷強化每位學生干部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完善組織的考評與獎懲制度,則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組織外部發展來說,合理的組織架構,有利于大型活動的組織安排、提高工作效率;成熟的干部培訓模式,有利于組織干部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動,可以提升組織形象,增強組織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一)建立、健全組織內部制度規范體系。
1.完善組織制度、規范,明確組織宗旨。
完善的制度、規范,是維持組織良性發展、保證日常工作正常運行的前提,也是規范組織管理、構建成員認同感的重要影響因素。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使學生組織在換屆時,保證各項工作的平穩過渡和組織精髓的良好傳承。例如,制定并規范學生組織的章程、會議制度、財務制度、干部選拔任免條例等,能夠保證在人員頻繁更替的前提下,學生組織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學生組織要特別注意制度出臺的需要性、科學規范性、公正合理性及制度執行的嚴肅性,以保證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實效性。同時,也要根據前期發現的問題進行適當完善,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效率。章程中明確的組織宗旨,將成為組織全體成員共同的奮斗目標,形成全體成員的共同愿景,能有效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組織的向前發展。
2.優化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職能。
良好的組織架構,是組織高效運作的基礎和保障。學生組織要根據自身日常工作的整體安排,合理設置部門,必要時應對主要的架構進行適度調整;并通過規章制度將各部門職能以條約形式確定下來,使部門明確定位、合理分工,工作有章可循,也使組織成員能夠發揮自主性,避免出現“搭便車”現象,提高組織工作效率。針對存在的機構冗余龐大、辦事效率低等問題,內部應推行扁平化的組織架構,盡量減少管理層次,達到精兵簡政的效果。比如,在籌備大型活動時,可以通過建立執行組,全權負責安排各工作小組;日常工作則由部門負責,做到人人有事可做,工作落實到位,也保證組織內學生干部獲得足夠的鍛煉機會和成長空間。
3. 加強監督,健全考評與獎懲制度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途徑,定期對工作成效和開展活動情況進行調查,加強對學生組織的監督作用,對學生干部的不作為現象嚴肅處理,督促學生干部加強自身管理[3]。同時,輔以建立完善的記錄系統,使情況能夠完整地被記錄,易于做好組織成員的工作考核;也便于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完善組織規范。同時,由于學生干部在活動籌備和舉辦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但這種獎勵必須把握好度,不能成為學生進入學生組織的初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獎懲分明,充分激發干部工作熱情、發揮其作用。
(二)探尋合適、完善的組織干部培訓模式。
學生組織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的提高,恰恰離不開完善的組織干部培訓模式。在學生工作中,綜合素質集中體現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五方面。因此,在學生進入組織之初,就應該對其在活動組織、策劃能力上進行培養,鼓勵大膽創新,挖掘潛力。同時,通過工作組的形式,相互之間形成合作與競爭,提高工作層次。學生組織亦可以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團體康樂輔導等,來提高干部的團隊合作、交流表達等能力。不可否認的是,合適、完善的組織干部培訓模式,應該在實踐和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例如,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所開展的“社聯干部上崗培訓”和“學生社團骨干素質培訓”兩類培訓班,就是通過注重培訓后的反饋,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使培訓模式日趨系統化、規范化、合理化而成。他們采用專家講座、會長沙龍、團體康樂輔導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干部隊伍的理論素養,提升工作的實踐能力,鍛煉團隊合作、交流表達等能力,增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全方位地為學校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標準、高能力的優秀學生干部隊伍。
同時,各高校要重視聘任指導老師來指導學生組織工作,加大指導老師對學生組織的指導力度,以提高學生組織中管理干部隊伍的素質。指導老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活動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對活動的政治方向和意義,加以引導并提供建議、方法、輔導和服務,使廣大學生的主體性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得以自由和充分發揮,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以及自我教育的主體。
(三)注重并加強組織品牌活動建設。
高校學生組織在進行活動策劃時,必須下足工夫,時刻注意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使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滿足學生的多樣需求,以保證活動的針對性、廣泛性和實效性。還要準確把握學校特色和組織自身理念,打造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活動。比如,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生會就緊緊圍繞師范院校的自身特色和專業要求,舉辦師范生綜合技能大賽,以引導校內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專業技能素養。與此同時,更要抓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創新活動開展形式,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主性、積極性。活動前,還須做好宣傳工作,進行必要的“預熱”,以提高活動的影響力。
高校學生組織要善于整合資源,刪減繁瑣、零碎、質量較差的活動,確保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有序高效地投入到特色活動當中,集中精力把特色活動打造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以形成品牌效應。這些品牌活動,是組織形象對外宣傳的重要載體。通過它們可以吸引外界關注、吸納社會各界的贊助,并通過贊助提升活動的影響力和質量。建設品牌活動,還能夠讓學生干部從廣大同學對這些活動的喜愛和參與中,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進而極大地調動工作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開展工作。
解決高校學生組織存在的發展困境和需求,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工程。筆者認識到:當前阻礙高校學生組織發展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完備的行為識別系統。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BIS模型,將成為組織健康發展、良性運行的關鍵。各高校學生組織必須重視在行為識別系統上的探索和改革,這有利于組織外部形象的宣傳,能較好地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和知名度。
[1]周宏武.高校導入CIS策略芻議[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76-80.
[2]張殿玉,荊秀萍.論組織形象塑造的CIS設計[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2):22-24.
[3]高來健,婁森超.高校學生組織發展存在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研究[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2(6):126-128.
G645
A
1671-864X(2016)08-0117-02
莊樂(1994-),男,廣東深圳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育學院2012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
2015年“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一般項目“高校學生組織CIS建構情況調查——以廣東省內部分高校為例”(項目編號:pdjh2015b04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