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權
越南領導層大換班及內外政策走向
凌德權

隨著4月12日越南第十三屆國會第十一次會議落幕,越南黨和國家領導機構的大幅度人事更迭即告完成。從1月底越共十二大到這次國會會議,焦點是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權掌握在什么人手中,越南今后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
干部年輕化邁出空前大步伐。建黨86年的越南共產黨是越南的執政黨,也是越南惟一的合法政黨。越戰結束進入和平年代已經41年,隨著歲月的流逝,老一代領導骨干陸續離世或進入晚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干部老齡化現象突出。在越共上一屆中央政治局的16名成員中,超過65歲的多達10人(包括總書記、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國會主席和書記處常務書記),不到65歲的僅有6人。中央領導層年輕化成為越共亟待解決的一項緊迫任務。
越共在籌備十二大的過程中,就各級黨代會換屆的選舉規則、規程、標準和條件等以中央決議方式做了規定。其中,關于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成員的年齡條件為: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年滿65歲者不再連任政治局委員;連任的中央委員不得超過60歲(個別例外),新當選的中央委員不得超過55歲;中央候補委員不得超過45歲。
越共十二大按照這個年齡條件的規定,實現了中央委員和省部級以上特別是中央政治局成員的大幅度年輕化。在新一屆政治局的19名委員中,連任的7人,新當選的達12人。180名中央委員更新了一半以上,20名中央候補委員都是45歲以下的年輕領導干部。這是越共歷史上幅度空前的一次“大換血”。
老中青三個梯隊的干部結構初步形成。在越共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中,72歲的阮富仲作為惟一“特殊情況”高票連任總書記,屬于“40后”;15人屬“50后”;2人屬“60后”(55歲和56歲);1人屬“70后”(46歲)。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的干部結構初步形成。
這就意味著,親身經歷過抗法抗美戰爭時期的絕大多數人已離開政治舞臺,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戰后和平時期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將作為干部隊伍的主體開始接班主政。
國家機構順利實現新老交替。越共按照“黨管干部”的原則,在十二大就決定了黨內分工和國家機構領導人的提名方案。第十三屆國會第一十次會議根據黨領導層的變化,按照法定程序提前“健全”了國家機構各個系統的領導人。
國會主席:阮氏金銀接替阮生雄。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次由女性出任最高立法機構領導人。同時更換了兩名副主席,留任了兩名副主席。
國家主席:原任公安部長的陳大光接替張晉創出任國家主席。陳大光成為繼黎德英之后擁有大將軍銜的第二位國家元首。他在未來越南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人注目。
政府總理和成員:原副總理阮春福接替阮晉勇出任總理。這次國會會議批準3位新的副總理和1 8位新的部長,其中軍隊總政主任吳春歷接任國防部長,原公安部副部長蘇林接任公安部長。46歲的黎明興系已故政治局委員、原公安部長黎明香之子,成為越南最年輕的國家銀行行長和政府成員。改組后的政府27名成員中,包括6名政治局委員(政府總理、3名副總理、國防部長和公安部長)。
新權力核心形成。越南實現集體領導體制,越共黨章規定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經過這輪重大人事調整,越南形成了以阮富仲為總書記的五人權力核心,而不是西方媒體所說的“四駕馬車”。這五人是:阮富仲(總書記)、陳大光(國家主席)、阮春福(政府總理)、阮氏金銀(國會主席)、丁世兄(書記處常務書記)。國防、公安、中組部、中央檢查委員會等要害部門的領導人均屬這個領導核心的重要支持者。
72歲的阮富仲歷任六屆中央委員、五屆政治局委員,其黨內資歷和威信均遠高于政治局其他成員,政治影響力顯著提升。
陳大光為兩屆政治局委員,黨內資歷與阮春福、丁世兄相當,但具有年齡優勢。陳大光在宣誓就職后說,他是“對內對外代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人民武裝力量統領”。外媒認為,越南提前三四個月完成國家機構人事更迭,原因是為了縮短權力交接期,也是為了接待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底訪越。未來,越南一旦實行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并軌的體制,陳大光將是最可能的人選。

越南國會主席阮氏金銀向新總理阮春福(右)送花

越南形成了以阮富仲為總書記的五人權力核心
在越南的政治生活中,書記處常務書記一職非常重要。杜梅、黎可漂在出任總書記之前的職務就是書記處常務書記。越共中央網站最新公布的政治局成員排名中,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丁世兄僅次于阮富仲,位居第二,由此可見其黨內地位舉足輕重。其后的排名依次為陳大光、阮氏金銀、吳春歷、蘇林、阮春福。如果越南繼續實行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分權體制,丁世兄也是未來接任總書記的重要人選。
“激進改革派”“對華強硬派”阮晉勇“裸退”出局。阮富仲是堅持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和社會主義方向的“穩健改革派”代表人物,但被西方和敵對勢力貼上了“保守”“教條”“親華”的標簽。黨內資歷相當但具有年齡優勢的阮晉勇被西方智庫學者和媒體稱為“激進改革派”“親美派”“對華強硬派”代表人物,他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與阮富仲等持不同政見,而且企圖問鼎總書記這一最高領導職位。
據西方媒體透露的材料,越共在十二大過程中就總書記這一最高職位進行了復雜尖銳的斗爭。阮富仲利用籌備十二大的主導權和在政治局、書記處內的相對優勢,下了幾招“先手棋”,確定了選舉規則、程序、標準和年齡條件。在老一輩領導人的幕后支持下,越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全會經過反反復復的投票表決,最終通過了四位最高領導人提名方案,迫使阮晉勇退出提名方案,排除了阮晉勇爭當總書記的可能。
盡管阮晉勇淡出越南政壇,但他的影響力和思潮依然存在。越共黨內的矛盾和斗爭依然錯綜復雜,親西方勢力和反華排華思潮主要集中在部分知識界、部分媒體和部分退休老干部。西方思潮通過互聯網和手機對越南青年一代滲透非常嚴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以及“和平演變”和“反和平演變”的斗爭非常激烈,并將長期存在。但至少在五年內,以阮富仲為代表的“舉旗護旗派”有能力掌控大局。

在融入國際經濟時代,越南不斷促進工業發展
越共十二大的主題詞是“團結、民主、紀綱、革新”,政治報告的題目為《加強建設純潔、強大的黨;發揮全民族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力量;全面、同步推動革新事業;牢牢保衛祖國,牢牢維護和平穩定環境;為早日使我國基本成為現代化工業國而奮斗》。
關于越南今后的旗幟和道路,越共十二大強調:“繼續大力革新思維,創造性地運用、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堅定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
越共十二大文件提出,要“加強實踐總結、理論研究,準確預測,及時制定方針政策,有效處理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好反映我國革新與發展規律的各種重大關系”,其中包括:革新、穩定和發展之間的關系;經濟革新和政治革新之間的關系;遵循市場規律和確保社會主義定向之間的關系;發展生產力與逐步建立、完善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國家和市場之間的關系;經濟增長和發展文化、實現社會進步和公平之間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與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之間的關系;獨立、自主和融入國際之間的關系;黨領導、國家管理和人民當家做主之間的關系等。
越南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然而也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越共十二大文件說:“我們黨指出的四個危機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經濟上更加滯后于地區及世界各國的危機;敵對勢力破壞我國的‘和平演變’危機;一部分干部、黨員、公務公職人員在政治思想、道德、生活方式方面的蛻化狀況以及‘自我演變’‘自我轉化’的表現 ;官僚、腐敗、浪費等弊端的存在和復雜變化。”
越共十二大確定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是:經濟增長速度年均6.5~7%。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3200~3500美元,工業和服務業比重約占GDP的85%;五年平均全社會總投資約占GDP的32~34%;國家財政赤字約4%;社會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約5%;GDP平均能耗每年下降1~1.5%;城市化率到2020年達38~40%。
越共十二大提出了五年任期的六項重點工作,其中難度最大的是兩項:黨建反腐、經濟社會發展。阮富仲和越共中央一再強調加強黨建和反腐,思路和目標明確,但難度和阻力非常大。如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全面革新,越共內部爭論很多、矛盾很多、難題很多。目前,越南經濟形勢十分困難,2016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僅為5.46%(2015年為6.68%),農業出現負增長,進出口金額下滑;國有企業、銀行系統積弊難改;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公共債務接近上限。越南經濟增長缺乏亮點和動力。在國際經濟不振的大環境下,越南要達到十二大確定的目標決非易事。2016年是落實越共十二大決議的開局之年,越共新領導班子面臨著一系列的考驗和挑戰。
越南國防、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表述沒有大的變化。十二大文件稱:“牢牢保衛祖國的獨立、主權、統一、領土完整,保衛黨、國家、人民和社會主義制度始終是緊密相關的;牢牢維護和平穩定的環境以發展國家是黨、國家、整個政治系統和全民的經常和重要的任務,其中,人民軍隊和人民公安是骨干。”
國防、安全的重要目標是:“大力發揮全民族和整個政治系統的綜合力量,最大程度地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堅決、堅持開展斗爭,牢牢保衛祖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保衛黨、國家、人民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衛革新事業和工業化、現代化事業,保衛國家民族利益;保衛民族文化;牢牢維護和平環境、政治穩定、國家安全、社會治安。”
對外政策的表述是:“保障國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在國際法基本原則、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一貫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合作與發展的外交路線;對外關系多樣化、多邊化;主動、積極融入國際社會;成為國際社會值得信賴的朋友、伙伴和負責任的成員,服務于牢牢維護和平穩定環境的目標,最大程度地爭取外部各種資源以發展國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的地位和威信,為世界上和平、民族獨立、民主和社會進步事業做出貢獻。”
越共十二大要求“提高各種對外活動的效果,繼續深化各種合作關系。”“提高融入國際經濟的效果,在總體計劃和合理路線圖中充分履行國際承諾及新一代國際自由貿易協定;符合于國家利益。”“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與各伙伴的關系,尤其是對國家的發展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各戰略伙伴和各大國,使業已確立的關系框架進入實質性關系。”“主動參加各種多邊機制并發揮作用,特別是東盟和聯合國。主動、積極參加有關國防、安全的多邊機制,其中包括參加更高水平的的合作活動,如聯合國維和行動、非傳統安全演習及其他活動。”“大力加強在文化、社會、科技、教育及其他領域融入國際社會。”

越俄關系是越南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
觀察家們認為:越南“獨立自主、國際關系多邊化多樣化、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社會”的對外路線不會變,但在具體問題上會有一定幅度的動態性調整。越南將繼續奉行“大國間相對平衡”的外交政策,特別是與中美兩個大國搞好關系,“避免卷入大國競爭的漩渦”,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進行經濟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越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中越作為兩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著廣泛的共同點和共同利益。中越兩黨最高領導人2015年實現了互訪,確定了發展兩黨兩國關系的定位、目標、原則和方針。在越南順利完成黨和國家高層人事更迭之后,推動全面落實兩黨領導人共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中越關系中最大的分歧是南海爭端。如何落實中越高層“妥善處理海上分歧”的共識,對雙方都十分重要,需要雙方職能部門和媒體良性互動。
鑒于越南各級領導干部大幅度的年輕化和越共十二大以后的新變化,中國宜抓住機遇,積極推動落實2015年中越兩黨總書記互訪時達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大力推動兩國全面合作戰略伙伴關系,密切與越南高層、各對口部門和各地方年輕一代領導的交往交流,加快實現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對接,推動重大合作項目的洽談、簽約和實施,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將越南和中南半島視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支點。當前,特別要凈化雙方媒體宣傳,努力改善兩國民意基礎。
責任編輯: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