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 劉瀛寰
?
物流信用風險分析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劉瀛寰
本文對物流信用風險表現形式與形成因素、物流信用風險管理研究及其對策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對物流信用風險理論、程序以及相關方法進行認真深入地研究,能夠進一步完善與推動物流理論的發展。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的建設,而且對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壯大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物流信用 物流信用風險分析 信用5C要素法 信用風險管理
物流信用風險的評價研究對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和投資風險,對建成后的物流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決策理論分析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對于物流信用風險的相關理論、程序以及相關方法進行認真深入地研究,能夠進一步完善與推動物流理論的發展,不但有利于企業建設,而且對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壯大都將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筆者將以現代物流理論和企業風險評估與控制以及項目風險管理理論為基礎,從物流信用風險評價分析的角度對物流行業及其他行業存在或者是潛在的不確定的風險進行分析,以期減少物流企業在物流運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提高物流行業服務的準確性,減少其信用風險的發生。 而采用了5C要素法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通過實例分析表明該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研究的精確性。
(1)物流信用交易的特點。物流信用交易的特點要更具物流信用交易的形式反映出來,從狹義和廣義的物流信用交易形式來分析物流信用交易的特點具體如下:第一,是物流信用交易過程中的要素特點。第二,物流信用交易還可以按照授信人的類別分為B-B信用交易和B-C信用交易兩種形式。但每種形式都有其自己的鮮明特點。第三,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從形式上分析和物流信用交易類似。第四,物流信用交易其實質是以信賴為基礎的短期融資行為。第五,物流信用決策必須是可行的。第六,物流交易對象具有廣泛性。
(2)物流信用交易的對象。物流信用交易的對象應該從整個社會物流行業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來理解,所以物流企業信用交易對象應該包括物流服務、資金、物流設備設施、投資、權利等。
(3)物流信用交易的形成條件。物流信用交易的形成條件有諸多的因素影響,物流信用交易的最大限度是擴大銷售和贏得市場競爭的有力地位,以及最終目的是擴大服務范圍、滲透整個市場的雪需求。因此,完善的物流信用交易的形成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條件:一是要對物流需求方建立相應的規章以機制,讓需求方如約付款;二是為了應對物流信用風險的發生,物流銷售過程其實是由物流服務方所控制;三是物流市場必須供大于求才進行物流信用交易;四是應該獲得資金的支持和相應的回收合理的回報率。
(4)物流信用風險的特點。一是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投機風險的特征;二是信用風險的貨幣性與集中性;三是道德風險在信用風險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四是信用風險承擔者對風險狀況及其變化的了解更加困難;五是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的特征;六是客戶資信狀況不一且不易核查;七是缺乏有效的信用風險防范手段;九是缺乏信用意識、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十是無法采取定量模型評估信用風險。
2.1物流企業在信用交易中的身份表現
在信用交易中,物流企業既可能是授信人,也可能是受信人,相應的,物流企業信用風險可分為物流受信風險和物流授信風險。
(1)物流受信風險。物流受信風險是從物流企業作為受信人的角度講的,主要是指因物流企業自身存在信用欠缺或缺失,造成可能無法取得或再次取得相對人授予信用的風險。即無法取得相對人授予信用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不記成本低價搶標;無法履行投標時對人員、設備、資金的承諾 ;將本企業、人員的資質,向其他有利益關系的單位出借,并將所獲得的工程向一些不具備工程資質的單位承保抑或是分包,通過非法手段投標中標,騙取合同,違規使用工程預付款等,以及一些失信表現雖然發生的機率較低,但影響后果大的問題。例如:承包負責的工程質量達不到合同要求;實際工期超過合同規定工期;質量保證期內不履行質量保證責任。不支付實際施工人(民工)的工資,引發群毆、上訪甚至刑事治安事件。
(2)物流授信風險。物流授信風險是從物流企業作為授信人的角度講的,主要是指因對方存在信用欠缺或缺失,造成授予對方的信用可能不能得到相應回報的風險。比如,在招投標中有地方保護主義,不及時批準合理的設計變更,為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顧工程的質量、實用性及經濟性,不按規定收取保證金,對于應該支付的預付款、工程進度款不按時支付,暗箱操作通過非法手段指定材料供應商抑或是強行要求工程承包單位墊資建設,隨意更改合同條件,附加苛刻條件,招標單位招投標資格不具備或程序不合法或有其他越權行為,為獲得更多不合法利益,將工程肢解分包以及不及時組織交竣工驗收等。
2.2物流信用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1)物流成本風險。如果對方的付款不能按時到位,企業將會出現資金斷鏈、壞賬損失以及其他收賬成本、機會成本,產生比較大的風險。(2)物流流動性風險。由于存在著不合理的應收賬款,因此,導致營業時間延時,企業資金循環受到影響,現金短缺,正常的生產經營受到影響。(3)物流經營風險。一是經營效率下降;二是管理難度增加;三是影響了企業商業信譽。
2.3物流信用風險的形成因素分析
物流信用從大的方面來看,物流企業信用風險包括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兩大來源。
外部原因:一是信用環境;二是市場環境;三是第三方原因;四是客戶原因。
內部原因:一是制度方面企業考核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企業信用管理監控體系。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發生偏離、盲目崇拜市場占有率;重利潤而輕風險;過度縱容客戶;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組織結構不完善。二是人員方面包括企業經營者、信用管理人員、會計人員、銷售人員及其他人員。
3.1物流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關鍵點
由于物流信用交易必須是在一定的商品交易基礎上發生的,所以,有關信用管理鏈也必須是和商品交易鏈相對應的,缺一不可(如圖1所示)。
3.2物流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模式
國際上通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大致有四種:第一種,業務部門主導型,即由業務部門主管賒銷和收賬,“誰攬貨、誰收費”。第二種,財務部門主導型,即由財務部門主管賒銷和收賬。第三種,信用部門獨立型,即單獨成立信用管理部門,形成“三足鼎立”的組織形式。第四種,風險委員會制。
3.3物流客戶信用評估體系
物流企業堅持實施對客戶的信用評估可以獲得以下方面的益處:其一,能夠加強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協作,從而攜手解決各自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其二,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尋找合作伙伴,特別是那些競爭力強、信譽度高的客戶,從而防范客戶的信用風險。其三,能夠幫助企業比較準確地預測客戶可能發生的資金斷裂、壞賬呆賬的可能性,從而提高企業的防范風險、應收賬款的管理能力。
3.4物流客戶信用評估方法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研究者們開始把統計學、運籌學方法以及現代金融理論引入到金融領域的信用風險度量之中,在傳統的信用評級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批新的信用風險模型。不過,就物流實踐領域而言,由于數據缺少等原因,主要仍采用兩種定性方法,即:5C要素分析法和信用評分法。
3.5物流客戶信用評估實例分析
如果采用5C要素分析法,則選取的評價指標如下:(1)客戶的信用品質(30分);(2)客戶的能力(35分);(3)資本(10分);(4)經濟狀況(15分);(5)抵押品或擔保(10分),見表1。
3.6物流信用風險管理對策分析
(1)要進一步培育信用風險管理文化。一方面,要積極制定相關的信用風險管理法律法規、制度,有效地監管企業整體風險;另一方面,要積極打造“講信用,守信用”的風險管理理念,并將其深深植入企業文化中讓企業充滿著重視信用風險管理的文化。
(2)用流程控制的方法全過程控制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客戶評審制度是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客戶評審制度,有效地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考核,才能較少各種風險,較少呆賬壞賬。要將風險防范關口前移。分為簽約前風險、簽約風險與履約風險,全面控制可能發生風險的各個環節,杜絕一切隱患。其一,要針對對外簽約與資金使用兩個重要環節進行有效的掌控。

圖1 銷售活動鏈
(3)風險管理要逐一落實到制度建設上。其一,要針對對外簽約與資金使用兩個重要環節進行有效的掌控。對外簽約是企業開展物流活動的基礎,關系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另外,由于資金預付數額比較大,特別是關系到大型工程物流業務的合同簽訂需要很大的資金預付,牽涉面廣,風險比較大。所以,必須慎之又慎,采取嚴格的分級管理,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其二,要突出信用部門在職務分離控制中的制約監督作用。一些物流企業在傳統的運營模式中存在著一些業務被少數業務員整體承包的問題,即所謂“一條龍”模式。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導致一旦這些業務人員離職,企業的訂單與客戶就會流失,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同時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信用風險。針對這一情況,物流企業應高度重視發揮信用管理部門在職務分離控制中的制約作用:客戶資源由信用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未經信用管理部門的審查確認,業務部門不得對外簽約。

表1 客戶信用評定計算表
(4)在內部經濟責任考核中加大對信用風險責任考核的力度。第一,合理確定考核指標。在對業務部門或業務人員的考核中,除了利潤及攬箱量、物流營業額等業務量指標外,應增加與信用管理相關的指標,如應收賬款周轉率、逾期應收賬款控制比例等。第二,在考核指標中引進資金成本概念。在考核業務部門或人員的利潤等經濟指標時,對逾期的應收賬款占用,比照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計息核減其考核利潤等。
本文通過物流項目投標風險基本理論進行闡述,使人們了解物流項目投標定義、功能、作用、分類等的基礎知識,并進一步對物流項目投標風險進行分析,并建立物流項目投標風風險決策的分析方法,5C要素法對物流項目決策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具體分析給物流項目的投標以科學的理論做保障,對物流項目進行投標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由于我國物流工程的建設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所以對于物流項目風險分析的相關參考資料較少,數據收集起來有些困難,因此本論文缺少定量方面的具體闡述;又由于研究時間和實驗條件以及筆者自身知識水平的局限性,只是從物流信用的淺層次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對于更深層次的風險管理方面本論文闡述得較少,對物流項目的操作風險、金融風險、法律風險等沒有具體地論述,所有的缺點和不足有待于筆者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進行改進和研究。
[1] 于開省,任斌.完善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收賬款信用管理體制的思考[J].交通財會,2006(9).
[2] 劉瀛寰.完善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收賬款信用管理體制的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
[3] 曹曉鮮.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初探[J].湖湘論壇,2005 (5).
[4] 孫家慶.國際物流理論與實務[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5.
[5] 孫家慶,等.國際物流運作流程與單證實務[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7.
F252
A
2096-0298(2016)07(c)-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