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來源,營養豐富,用途廣泛,極其具有推廣價值。而玉米種植技術對玉米增產和提高質量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從播前準備、機械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探討了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玉米;高產種植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各地種植面積較大,是農民朋友種植農作物的主要收入來源。提高玉米種植技術水平,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畜牧業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玉米增產潛力較大,種植條件和種植技術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因地制宜,采用綜合技術措施,有利于實現玉米高產、穩產。
利用旋耕機在滅茬的基礎上進行深耕整地,達到土壤顆粒均勻、壟面平整,上虛下實,有利于覆膜和作物生長。開溝起壟,增施有機肥料,選用除草劑均勻噴灑于壟面進行除草。采用機械或人工按照全膜覆膜的標準進行覆膜,每隔一段壓防風帶,以防大風揭膜。
為了保證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選用品種時根據種植區氣候和土壤條件,盡量挑選中晚熟、中穗、增產潛力大、緊湊、抗逆性強的高產優質玉米雜交品種,吳起縣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有鄭丹958、西蒙6號、強盛101等。
3.1施肥原則。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突出氮、磷肥,輔以鉀肥,搭配鋅、錳、硼微肥,飽施底肥、巧施追肥。常用的肥料有玉米專用肥、碳酸氫銨、二銨、尿素、微肥、復合肥等。
3.2施肥標準。每畝施農家肥4 000~5 000 kg、氮肥50 kg、磷肥50 kg,三肥混合深施;或農家肥4 000~5 000 kg、氮肥25~35 kg、二銨50 kg、鉀肥5~10 kg,混合深施;或畝施農家肥4 000~5 000 kg、氮肥25~35 kg、復合肥50k g,混合深施。
可采用玉米點播器或傳統的打孔澆水播種的方式進行播種。
4.1每畝播種量為2~2.5 kg,播種深度8 cm左右。
4.2種植密度。根據土壤肥力、施肥量和有無灌溉設施,每畝種植密度為3 000~3 500株。
5.1查苗放苗補苗。播后15 d左右及時查苗,發現苗頂在膜下應及時放苗,已防燒苗,發現缺苗時及時催芽補苗。
5.2除草。田間、地頭、地邊出現雜草時,應及時進行拔除。
5.3合理灌溉和追肥。根據降雨量靈活掌握灌溉和追肥時間,主要是在8~9片葉、12~13片葉及穗期的三次灌溉和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可用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進行葉面噴施,以防出現脫肥現象,便于雌穗分化,增加穗粒數和灌漿。5.4病蟲害防治
5.4.1地下害蟲。在玉米播種時使用辛硫磷顆粒劑和肥料一塊施入,用以防治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
5.4.2玉米病害。當田間發現玉米病害,如玉米黑粉病、大小斑病時,應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間燒毀或深埋,不能將病株喂牲畜,以防病菌從牲畜的糞便中第二年帶入田間,并對發現病株及周圍的田塊進行噴藥防治。
5.4.3玉米蟲害。特別注意粘蟲、玉米螟等流行和危害嚴重的蟲害,及時組織農戶進行統防統治。
玉米成熟收獲時間不僅與玉米品種有關,還與種植區當地的氣候有關,吳起縣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植株的中、下部葉片開始變黃,底部葉片干枯,果穗黃葉變成黃白色并松散,籽粒乳線消失,基部黑層出現,籽粒變硬,呈現出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時即可收獲,也可按玉米品種正常生育計算,延長10 d左右進行收獲。
717600陜西省吳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趙玉兵
717600陜西省吳起縣草業技術服務中心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