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娣,曹珂珂,李 妍,謝海偉,呂超田,許 暉
(蚌埠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30)
?
校企合作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王娣,曹珂珂,李妍,謝海偉,呂超田,許暉
(蚌埠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30)
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內涵與特點,結合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培養實際,基于工程應用型培養模式,分別從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模式設置和考核環節制定等多方面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發展的校企合作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校企合作;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培養體系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日趨激烈,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和社會企業的需求的不斷變化使大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變化,人才的知識結構力和人才素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校企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加強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捷徑[1-3]。針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做好校企合作辦學,完成一個科學可行的、雙贏式的合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從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建立“校企合作辦學,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很多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4-5]。目前世界各國很多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都走上了不同的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雖然各高校都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沒解決。
1.1設置的專業教育缺乏對企業的吸引力
目前來看,以往傳統的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教學體系、課程設置等方面都缺乏工程化實踐性和地方性特色,與企業需求仍存在相當的差距,并未形成與相關社會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相匹配的實踐教學體系。
1.2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參與意識較淡薄
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社會企業,主要以盈利為首要經營目標,很多社會企業認為他們和高校合作辦學需要安排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輔助管理,會嚴重浪費企業的人力資源。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相關實習場所,以及安排學生吃和住等,這些將大大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此外,企業也擔心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一旦成熟,畢業后可能會棄企業而去,另行就業。因此,在沒有相關政策的激勵下,企業往往不愿意直接參與高校教育中。
1.3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模式
目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雖然已經跟豐原集團為龍頭的十幾家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但是建設時間短,缺少豐富經驗,未能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人人才培養評價等方面形成較有效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仍需進一步完善。
1.4校企合作的反饋機制尚不健全
目前,很多地方性企業和高校的合作辦學僅僅停在相對較淺的層次上,并未進行過整體的合作規劃,而且校企合作過程中還存在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內容的脫節,很多地方性企業只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習崗位,這些崗位和學生的專業也可能是不對口的,經常會出現學生只是為了企業實習而進行實習的情況,專業課老師也和社會相關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較少,導致校企信息的反饋很難及時,這可能會使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存在與社會嚴重脫節的情況,甚至出現專業設置無法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
2.1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強調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且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廣,有發展潛力和后勁。
2.2能力結構
能力結構需要受到系統的實踐與訓練,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素質與實踐能力,不僅要體現在行業與專業領域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專業技能和創業能力。
2.3素質結構
素質結構包括道德素質、專業職業素質和人文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在專業技術知識的運用和轉化方面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因此,校企合作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的把握、有技術應用能力,更要有良好專業職業素質。
3.1“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
以“加強基礎,注重應用、培養能力、激勵創新”的教學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全方位融合,在管理、師資、實驗室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校企合作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知識結構的基本構成為:生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檢測技能與方法運用、研究開發與設計工程等技能,使學生受到系統的工程訓練,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程意識,具備生物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針對區域生物工程產業,培養熟練掌握生物化工生產工藝和過程,在生物化工企業和部門從事質量控制、生產運行與管理、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3.2生物工程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
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實施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對人才培養制定可行性方案。可行性方案的制定,既要考慮到高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也要對相關企業的生產管理及其它相關方面進行考慮。方案的制定必須安排相關專家或學者對校企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和審定,制定時應考慮到校企雙方在合作辦學過程中的出發點及立場,
在制定校企合作教學方案時,應將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分開考慮,專業基礎教學理論性較強,這部分應由高校系部安排進行;專業課程和實驗課程實踐性較強,這部分由企業技術人員來負責安排和指導。可以將教學過程與社會企業具體的生產模式、生產設備、技術能力和管理形式等因素有機結合,制定適應校企雙方需要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要以市場上需求及企業崗位標準要求為出發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培養畢業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運用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基礎理論學習一段時間后,還可根據企業的需求將學生分成不同專業方向進行培養,使高校培養出工程化、應用型人才。
我院近年聯合部分校企專家制定了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目前正在順利實施中。通過在相關生物類企業的學習和生產實訓,樹立良好職業道德和工程意識,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全面發展、具備生物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人才;尤其針對區域生物化工產業,培養熟練掌握生物化工生產工藝和過程,在生物化工及相關化工等企業和部門從事生產運行、質量控制、生產管理、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3.2.1培養計劃
培養方案中,企業階段實踐環節安排總時間為一學年,分為工程認知實習、現場教學、企業輪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四個部分。分別在第2、6、7、8學期開展。

圖1 企業培養計劃
3.2.2主要實踐內容和要求
(1)工程認知實習
安排在第三學年暑假(3周時間)。通過3周(15個工作日)的工程認知實習,要求學生在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等流程進行參觀、學習,了解生物化工行業整體狀況、企業的產品情況、性能特點及先進技術在企業的應用現狀,了解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了解企業在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效;了解企業的各部門職能與分工,了解企業環境,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
要求學生記錄每天的實習內容,對于在實習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學習和查閱,進行小組討論,請教指導教師,撰寫認識實習報告。由校企教師分別對學生的現場表現(20%)與實習報告(80%)兩部分進行評價。成績給定:企業技術人員占70%,學校指導教師占30%。
(2)企業輪崗實習
根據培養目標分四組(各8~9人),深入企業各個工程實踐環節,在本階段的學習中,注重工程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工程設計和工程創新奠定基礎。通過1個學期的企業輪崗,使學生充分了解企業的企業文化、管理、團隊、技術、產品、市場等,增強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在企業學習的考核應以實踐報告為主,學生應根據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知識,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分析討論,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化建議。要求學生及時整理和完善具體的實習內容。
實習結束后,應及時撰寫整個實習期間的實習報告,交校企雙方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并組織進行實習答辯。最終成績由校企實習導師分別對學生的現場表現(20%)與實習報告(80%)兩部分進行評價。
在企業實習和技能訓練結束后,學生可根據自己需要決定是否在生產企業進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執行雙導師制,由企業指導教師和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完成。也可根據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啟動工程設計項目,在企業資深工程設計專家的帶領指導下,使學生順利完成工程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并作為畢業設計的主要工作內容。
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系統教學體系及立體化,使學生在大學四年中完成了由眼觀(感性認識)→動手(設計及操作能力)→動腦 (創新能力)的系統訓練,具備了扎實的工程能力。
3.3“雙能型”教學團隊的建設和培養
發揮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功能的必備條件是高水平的實踐教學隊伍建設。“雙能型”教學團隊的建設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直接保證,是快速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的保障。校企合作中應讓專業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者高校聯合生產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技能培訓,讓專業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企業實踐實訓,以此來積累生產和管理經驗。在企業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專業知識的調整,理論結合實踐能力會較大地提高,為教師以后的理論課堂教學提供很好的素材和生產實踐經驗。
作為學生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企業也可以選聘有實踐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承擔,對學生的企業實踐教學和工廠實訓進行指導,這樣既可以發揮工廠實訓教學的主導作用,又可以發揮工程技術人員的實踐技能優勢。我院生物工程專業教研室每年都會派出2~3名教師到企業進行學習和鍛煉,在學習中逐步提高專業技術應用技能,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培養和壯大“雙能型”教師隊伍。
3.4建立激勵保障機制,促進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
在“校企合作”中,學院和企業雙方都必須要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中來。根據教學計劃,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課程實驗場所,讓學生合理科學的進行學習,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則由企業繼續為學生提供另外的技術學習和施展的平臺。企業中的相關技術人員可以為學生進行實地教學,這樣使整個教學體系更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在校企合作期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難,則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協商與討論,面對解決。雙方可事先制定的相關管理條例和合作協議,根據這些條例來解決出現的問題。在教學管理中,還應時刻監控教學過程,校企雙方共同努力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高校應對整個教學環節和教學質量進行嚴格的把關,將管理目標的實施和考核列入管理的范疇;企業則根據崗位的不同要求設立具體的考評機制,在實地教學時直接給學生評定成績。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成功需要高校的積極推動,需要企業的責任擔當與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發展方向,從培養目標、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開發和教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6-9]。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此為契機,以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加快校企合作與改革,進行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政府也應加大政策出臺和資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業走進校園,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增強就業能力,共同培養出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10]。
[1]馬成榮.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23):8-10.
[2]王章豹,祝義才.產學合作:模式、走勢、問題與對策[J].科技進步管理,2000,17(9):115-117.
[3]王紀東,管小清.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1(5):38-39.
[4]邢德勝.應用物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2):241-243.
[5]邢德勝.關于應用物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3):255-257.
[6]傅偉.校企合作模式及風險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0(9):38-39.
[7]蔡倩.全要素參與校企合作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9):30-32.
[8]張繼良,劉曉輝.產學研合作的基本理論、國際經驗與啟示[A].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年度報告(2006-2007)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
[9]宣麗萍,宋作忠.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35-37.
[10]沈凌,彭慶喜,李念.高校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5,14(8):217-218.
Construction of Bioengineering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Di,CAOKe-ke,LIYan,XIEHai-wei,LVChao-tian,XUHui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Bengbu University, Anhui Bengbu 233030, China)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were expounde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raining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Bengbu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 based 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ype, respectively from the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curriculum setting, training mode and assessment link formulation, were researched, to explore a set of training system of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raining system
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2014jyxm392);安徽省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013sjjd068) ;安徽省生物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3zy080);蚌埠學院教研項目(2013gcjy29)。
王娣(1976-),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術。
G642.0
A
1001-9677(2016)012-0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