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華


中考作文在語文成績中占“半壁江山”。常言道:“文章自古無憑據,唯愿朱衣暗點頭。”那么,中考作文如何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應注意什么?本人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中考命題和作文閱卷經歷,給廣大考生提如下建議:
l、關注生活,博覽群書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教孩子寫詩時有句名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意思是說,你如果當真要學詩的話,那就應該多關注作詩以外的事。這“詩外功夫”,其實就是課外閱讀、人生經歷、社會實踐等,這其實也就是積累、學習語文的過程。只有平時注重豐厚的積累,才能在真正寫作時胸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
同樣一個素材的作文,博覽群書、善于積累的學生就會妙筆生花,而肚中空空的學生卻寫得像白開水。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閱讀、積累與內化,不斷豐厚自己的底蘊。考生平時除了閱讀經典名著外,還可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考優秀作文,多讀多思考,想想它們取勝的優勢在哪里并結合自己的體會去嘗試練習,找出不足。除此之外,也可以從優秀雜志中挑選有哲理性的語句進行積累,寫作時不要泛泛而談,應提高立意高度,嘗試多種文體的寫作。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寫作就是寫生活。因此,寫好作文,必須要走進生活,打開寫作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作文如清泉般汩汩流出。關注生活、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鮮活的寫作素材,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要使文章充滿生機活力,必須選擇新鮮的材料。新鮮的材料就是現實生活中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情況、新思想、新風尚、新經驗。因此,在練好基本功的同時,還應關注生活和社會熱點。學生可以從各種媒體中選材,多讀書看報、多關心時事,勤摘錄、善整理鮮活材料。要重視觀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新聞調查、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更要重視當前出現的風云人物,可將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和頒獎詞作為寫作素材用于作文中,這樣我們的文章就會溢出時代的氣息來。
請記住,作文不難,但要寫出一篇好的作文絕非易事。它要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功到自然成。所以,在平時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學做有心人,去發現更多自然與心靈的悸動,積累更多社會和人生的沉思,作文時才不至于言之無文。
2、正確立意,深刻新穎
“文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寫作中要謹記這一點。只有源于生活、貼近現實的素材才是真實的、感人的,思想感情的抒發才是真摯的。這樣的作文讀起來才不至于空洞無物,味同嚼蠟;但是文學藝術又絕對不僅僅只是對社會現實的再現,我們應該站在更為廣闊的宏觀背景下去審時度勢,去洞若觀火,去思考和挖掘有益于人類、社會、人生的價值。在作文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關注自我等狹小空間,而應該立意高遠,以心懷天下的責任感來展現思想和精神的豐富內蘊。
立意正確是文章的立足之本。無論是何種形式的作文,立意一定要合乎題目要求,否則再好的立意也是枉然。雖然中考對寫作個性是充分尊重的,但是消極情緒、悲觀的人生態度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不僅是中考作文的良性元素,更是青少年成長的必需品,所以,通過自己的文字傳遞正能量,傳承上進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思想內涵和高雅的文化,是我們應有的意識。此外,立意還要有針對性,要選取人們最感興趣的、最能反映人們思想感情的主題立意,文章才能扣人心弦、引入入勝。文貴新,千古文章意為高,要使自己的作文勝人一籌,立意就要有新意,才能做到見解新穎、彰顯個性。新穎的立意、獨到的見解,能使作文個性鮮明,給人心靈上的撞擊和震撼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和鼓舞。
3、選好材料,大膽創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必須符合表情達意的需要,最好是新穎獨特的,要做到典型性、生活化、時代化,粗俗、怪僻的材料要避而遠之。要注意選材的角度。一些看似熟悉的文題,往往選材看似豐富,考生寫起來卻容易捉襟見肘,千篇一律,更難以別出心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與其他考生選材撞車的現象。如果覺得避免材料撞車很難,那就多考慮材料敘述的方式與角度。
中考是百舸爭流,是百家爭鳴,是最精彩的展示,是最強力的競爭。學生平時的作文大多是自己語文老師批閱,因為老9幣的喜好和思維的慣性,你的才華可能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中考閱卷是最接近公平的,因此,中考又是最公平的選秀。打勝仗,狹路相逢勇者勝;寫好文,考場相遇新者贏。主題要創新,主題是作文的靈魂,避免人云亦云,要有新思想;結構要創新,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匠心獨具的構思,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要創新,語言是文章的衣裳,恰當的修辭,生動的敘述,會打動閱卷老師的情感。當然,創新不是一味的標新立異,它是火花,點亮閱卷老師疲憊的眼睛,是春風,吹開閱卷老師沉睡的心靈。
4、錘煉語言,提高文采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說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語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與否,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沒有嫻熟的語言技巧,如同沒有精良的手藝,難以把一塊用事實與思想凝聚的高級面料縫織成一件得體的、漂亮的外衣。
考場作文,語言和內容是閱卷老師最為看重的兩個方面,也是體現考生寫作潛能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寫景狀物,要繪形繪色;寫人敘事,要生動傳神;議事言理,要生動風趣。語言上廣采博學,遣詞造句力求神韻,甚至廣用修辭,文筆飛揚多姿,那么通篇就會文采洋溢,處處精彩,也就達到了文章的另一種境界與高度。語言“有文采”,可以彌補發展等級方面的不足,用語言的恣意揮灑來張揚考場作文個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場作文成功的最為公開的秘密。
就中學生的作文語言而言,首先應做到簡明、連貫、得體、準確,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達到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寫作中,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是增強文章的審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氣氛,增強氣勢,增進論證;運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增添情趣,令人遐想萬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復、擬人等修辭手法,文章就能“氣象崢嶸,色彩絢爛”。有文采還表現在文章中語言要盡量富于變化,長句、短句、駢句、散句交錯使用,使文章有較強的節奏感,令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搖曳多姿,極富美感;同時,語言或輕松、活潑、幽默、詼諧,讓人在有所感悟的同時又忍俊不禁;或用一些詩詞佳句、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文化內涵,讓閱卷老師看了有賞心悅目的感覺。要能夠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行文中做到描寫、敘述相結合,外在描述和心理描述相結合,客觀描述與主觀描述相結合,描寫與議論、抒情相結合,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需要提醒廣大考生的是,要規范使用漢語。一些考生受網絡語言的影響,用詞往往不規范。中考作文評分非常嚴格,考生一定要用規范的現代漢語語言進行寫作,最好不用“東東”“有木有”“一切都是浮云”“漂族”“杯具”“大蝦”這些網絡名詞。
5、積淀情感,表達真情
“為文者,情動而辭發”,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同時還指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學生只有積極參與生活,熱忱地投入到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去,才能品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地有所感動,因而,學生的日記、周記、隨筆中的素材就非常寶貴,那里有細膩的觀察、深入的思考、獨特的感悟、淳樸的表白,那些感動了自己又感動了別人的文章已經為你中考作文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
真情實感是寫好一篇作文的靈魂。應該在字里行間蘊涵豐富的情感,不能只是用“筆”去寫,而應該用“心”去寫,文中所寫的人物一定要與你同喜同樂、同憂同泣,而且要淋漓盡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愛要愛得真摯、強烈,批要批得尖銳、深刻。“言為心聲”,語言是文章的載體,但情感是文章的支柱。作文要有飽滿真摯的情感,因為它是生活個體獨特體驗的性靈抒發。一篇作文語言再優美,辭藻再華麗,沒有真摯情感的支撐,就顯得虛假而空洞。所以,作文時要全神貫注,以獨特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在關照社會人生的基礎上去實現情感的宣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時應該讓真實豐沛、積極健康的情感在字里行間自由流淌。
寫記敘文不能不記事。記事時,不僅要描寫細膩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還要寫出此種事情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中得到的啟示和感受。寫議論文,要確立正確的觀點,即論點,并選用恰當的事理和事實論據,運用多種論證方法,使道理立得起,有說服力。寫散文,就要采用抒情的筆觸,或歌頌美好的事物,或表達心中真摯的情感和態度。但要注意,記敘要有重點,不能記流水賬,在適當的地方要點明事情的意義和價值;議論要深刻,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不夸大浮泛,空洞無物;散文要相對含蓄深刻,過于直白淺露就會缺乏應有的詩意和情調。
6、訓練技法,巧妙構思
要真正寫好作文,還要熟練適當地運用一些作文技法。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要掌握一定的寫作理論知識,學會如何從選材、立意、構思、布局、表達、語言等方面去駕馭作文,借鑒經典性文章的寫作技巧,在作文時加以靈活運用。精準審題、創新立意、巧妙布局、給力表達,每一個環節都要用心思考。只有這樣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考生要學會應用一些常見的寫作技法。優秀作文講究“鳳頭”“豬肚”和“豹尾”,除了會開頭點題,中間敘事,結尾扣題的簡單思路,考生還應該會一點其他技法,如倒敘、插敘、對比、襯托、設置懸念等,還可以依據作文題的具體實際,采用書信體、日記體、小標題、題記、對話、訪談、鏡頭特寫等比較適當、新穎的表現形式,不拘一格,才能寫出真我,給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樣,不僅能使考生面對考題游刃有余,也會因為有了豐富的技法,文章會更生動耐讀。因為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是人的通常閱讀心理。
這里要特別強調,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不斷增強點題意識,認真練習各種點題方法,如開門見山、卒章顯志,議論點題、抒情點題等,在寫作中大膽、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使文章中心鮮明、突出。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易懂,卻恰恰是很多作文得低分的癥結所在。
此外,還有一點考生也要注意。考場作文閱卷教師平均兩分鐘看一篇作文,所以作文絕對不能繞彎子、搞含蓄。作文開頭第一段、第二段考生就要把看家本領拿出來,讓閱卷教師剛開始看就叫好。有許多平時作文優秀的學生考不過普通生,原因就是沒有做到一開頭就切入主題。打個比方,中考作文不是“碧螺春”,要慢慢品味,而是“二鍋頭”,喝一口就有強烈的刺激反應。
7、強化文體,揚長避短
近年來,中考作文有“文體不限”或“自選文體”的要求,“不限”或“自選”是為了揚長避短,而不是隨心所欲,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但讓閱卷老師頗感意外的是,不少考生所寫作文文體意識不強,“四不像”的作文居然還不少。比如,有的作文看起來是在談觀點,講道理,有論點,有論據,應該算是議論文,可作文的主體部分卻是在敘述一件事情,來龍去脈一一道來,情節細節一應俱全;有的作文看起來是在寫人記事,應該算是記敘文,但時間、地點、事件等記敘要素要么語焉不詳,要么丟三落四,而在作文的開頭與結尾,卻有幾大段的議論,穿靴戴帽、喧賓奪主……這樣的作文,整體結構似議論文又像是記敘文,似記敘文又像是議論文,在形式上顯得非驢非馬,不倫不類,所表達的中心自然也是非此非彼,不清不楚了。因而,這一類考場作文丟分是理所當然的。
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多把“文體不符”與“結構混亂”列為最末一個等次。所謂“文體不符”的標準,主要是指考生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結果成了“四不像”,或者把各種文體拼湊在一起,成了“大雜燴”,更有甚者,看不清文章的寫作要求,如“詩歌除外”,卻寫成了詩歌等,這些都屬于“文體不符”,是得最低分的,一定要引起考生注意。
考生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文體不限”其實是中考寫作不限于一種文體,也就是說,考生有選擇文體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長于論辯的考生可選議論文,長于記敘情節、刻畫人物的考生可選記敘文,長于描寫和抒情的考生可選散文,長于聯想和想象的考生可選寓言或童話。
另外,“自選文體”還要看自己用哪種文體寫作擁有的材料更多、更充足。如果缺乏材料的話,即使是自己擅長的文體,也要考慮放棄,這就是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之,中考作文要有文體意識。
8、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俗話說:“卷面如臉面。”卷面是閱卷老師對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對作文的分值大小起關鍵作用。所以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在中考作文中,書寫工整美觀,卷面整潔清晰,標點符號正確規范,更能吸引閱卷老9幣的眼球,也更容易得到高分。相反,如果接二連三地出現涂改。字跡潦草、錯別字連篇、標點符號不規范,不但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還會被認為是語文基礎差或態度不端正,得分當然會大打折扣。
每一個經歷過中考閱卷的老師都體會過漂亮的字跡,整潔的卷面帶給自己那如沐春風的感覺,這樣的印象對于分數的影響該是不言而喻的。而難以辨認的“龍飛鳳舞”,隨意涂改的“滿目瘡痍”,讓人不忍卒讀的錯字迭出,再到由于網上閱卷帶來的試卷經過掃描后清晰度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很多老師都會有無法忍受的反感。帶著這樣的感受,還能靜下心來去辨認、去品味這篇文章嗎?我想,讓自己的卷面干凈、整潔,字跡漂亮、清新,標點符號正確、規范,應該成為考生們上“戰場”前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最后,請大家記住這樣一句話,世上最怕“認真”二字。平時作文看水平,考試作文看態度,你認真對待中考,中考就會認真對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