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鴻
(遼寧省撫順水文局,遼寧 撫順 113015)
?
遼寧省汛期降水量中長期預測技術研究
張鴻
(遼寧省撫順水文局,遼寧 撫順 113015)
汛期降水作為重要的水文要素,具有確定性,隨機性和模糊性特征。確定性表現為:降水量具有顯著的周期性特征,在長期時間尺度上變化規律明顯;隨機性表現為:對于某一未發生的年份,其降水量的數值是不確定的;模糊性表現為:降水程度、與歷史情況的相似性是模糊的。基于此,研究分別選用確定性模型——神經網絡預測模型、隨機性模型——馬爾可夫鏈預測模型、模糊性模型——模糊識別預測模型,以遼寧省2014年汛期6——8月降水量為例進行預測,以期為遼寧省防汛抗旱決策提供基礎,同時也為其他地區中長期預測提供參考。
遼寧;降水特征;模型;預測;防汛抗旱
汛期雨水情趨勢預測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依據。降水量作為重要的水文要素,具有確定性、隨機性及模糊性特征。基于此,研究分別采用神經網絡技術、馬爾可夫鏈預測技術、模糊識別技術建立汛期降水量預測模型,并進行遼寧省汛期降水量趨勢預測,以期為遼寧省防汛抗旱決策提供依據,并為其他地區汛期中長期預測提供參考。
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E118°53′~125°46′,N38°43′~43°26′。全省土地面積14.59 萬 km2,地勢自北向南、由東西向中部傾斜。中部為平原,約占全省面積的1/3;兩側丘陵與山地占全省面積的2/3。
洪水災害是遼寧省最大的自然災害。新中國成立至今,遼寧省共發生幾十場重大的洪水災害,如1995年渾河大水、2013年清原大水等;發生頻率高、損失程度重,嚴重危及經濟發生及社會穩定。按照成因,洪水又可分為暴雨洪水、冰凌洪水、潰壩洪水等,其中,暴雨是遼寧省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夏季西風帶氣旋頻繁通過,同時熱帶風暴及臺風頻繁北上,攜帶大量水汽,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偏西情況下,往往形成遼寧省大暴雨與特大暴雨[1]。在長期工作中可知:汛期(6-8月)降水量是確定防汛抗旱預案的重要依據,對汛期防汛決策意義重大。

圖1遼寧省水旱災害統計特征(1949—2015)
遼寧省歷年6-8月降水量如圖2所示。

圖2 遼寧省汛期6—8月降水過程
人工神經網絡是由大量簡單的神經元鏈接而構成的復雜網絡,具有復雜、并行、非線性等特點。神經網絡依靠過去的經驗數據,通過神經元的模擬、記憶和聯想來處理各種復雜的、模糊的、非線性的數據,其拓撲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神經網絡拓撲結構
神經網絡常用算法主要Hebb、Delta、Kohonen、BP等。其中BP算法(誤差反傳播算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是由Rumelhart等人于1995年提出,屬前饋式神經網絡,在水文預報研究中應用較廣。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若干隱含層、輸出層組成,其學習過程由正向傳播及方向傳播構成。正向傳播時,信號經sigmoid函數逐層轉播,每一層神經元的狀態只影響下一層神經元狀態。若在輸出層不能得到期望的信號,則修改各層神經元的權值,并使輸出信號的誤差沿原路返回。經過反復傳播,從而獲得滿足精度要求的輸出信號[2-3]。
采用BP神經網絡進行遼寧省2014年6—8月全省、西部、中北部、東南部地區降雨量預測,以前10年降雨量作為輸入,采用單一隱含層網絡結構,輸入層節點數為10,全省、中北部地區模型隱含層節點數為5,西部、東南部地區預測模型隱含層節點數為4,輸出層節點數1。傳遞函數分別采用tansig,purelin。采用帶動量項的BP學習規則;采用Levenberg - Marquardt方法訓練網絡。模型以1962—2010年數據訓練網絡,2011—2013年數據驗證,預測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神經網絡預測結果
在中長期水文預報領域,把具有離散狀態和時間序列的水文要素過程視為馬爾可夫鏈,根據第n時刻的狀態就可以預測出第n+1時刻的狀態,這就是馬爾可夫鏈預測的基本思想。應用馬爾可夫鏈預測時,首先根據歷史數據統計指標值序列中從狀態I 經過一步轉移到達狀態j 的頻數,并構建轉移概率矩陣。從而根據前一時段水文要素所屬狀態來預測下一時段水文要素狀態[4]。

(1)
采用馬爾可夫鏈方法預測2014年6—8月遼寧省降雨情況。根據工作習慣,以多年平均流量多2成、多1成、少1成、少2成為閾值,將降雨分為枯水、偏枯水、平水、偏豐水、豐水5個等級。在檢驗降雨量序列馬氏性的基礎上,采用一步馬爾可夫鏈、加權馬爾可夫鏈方法預測降雨量,預測結果見表1。其中,加權馬爾可夫鏈預測時,取前5a降雨情況預測當年降雨情況,將各階自相關系數規范化作為各階權重。

表1 馬爾可夫鏈預測結果
考慮到遼寧省汛期降雨量與太陽黑子相關呈11年周期規律,將待預報的2014年前11a降水值作為待識別系列B,與滑動11年歷史資料系列A1,A2,……AM進行比較,選擇趨勢值和貼近度最大的模式,并基于此做出預測。
模型原理如下[5]:假定系列Ai及待識別系列B中元素滿足,ai,j-ai,j+1<0且bi,j-bi,j+1<0或ai,j-ai,j+1>0且bi,j-bi,j+1>0,則有趨勢值ki,j+1=1/(n+1),研究中n=11。若累積趨勢值完全一致,則稱待識別模式B與模式Ai趨勢完全一致,若為0則趨勢完全不一致。貼進度反映兩個模式樣本相似程度,計算公式為ρ(A,B)=1/2[A?B+(1-A⊙B)。
計算結果表明:2014年前11a的變化接近于1964—1974(貼近度在0.685)、1966—1976(貼近度在0.72)、1989—1999(貼近度在0.665)的降水變化規律,其貼近度在0.665~0.72,平均值為0.69。按照此方法分析,2013年汛期全省降水量在400~480 mm。
本文在識別遼寧省汛期降水確定性、隨機性、模糊性的基礎上,采用神經網絡模型、馬爾可夫鏈預測模型、模糊設別模型進行遼寧省汛期降水量趨勢預測,但仍需注意以下關鍵問題:
1)中長期水文預報主要基于統計規律的雨洪趨勢性預報,影響因素多,且復雜多變,目前科技手段難以在很長預見期內實現準確預知。水文部門將隨時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中長期天氣預報變化情況,滾動分析和修定雨情水情預測預報結果。
2)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遼寧省極端災害性天氣日趨增多,局部地區強暴雨、極端高溫干旱呈突發、多發、并發的趨勢。
3)要警惕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庫和中小城鎮超標準洪水發生,要特別警惕由于局地突發性暴雨所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1]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遼寧省水旱災害[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6-34.
[2]林健玲,金龍,林開平.神經網絡方法在廣西日降水預報中的應用[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6,29(02):215-219.
[3]熊海晶.基于神經網絡和小波分析的降水預報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 2012.
[4]冉景江, 趙燮京, 梁川.基于加權馬爾可夫鏈的降水預測應用研究[J].人民黃河, 2006(04):3-5.
[5]梁鳳國, 董增川, 王殿武.基于模糊模式識別法的遼寧省汛期降水預測與分析[J].水文, 2010,30(03):48-49.
1007-7596(2016)06-0038-03
2016-05-30
張鴻(1976-),男,遼寧撫順人,工程師,從事防汛抗旱工作。
P426.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