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警示
網購手機 當心“有鎖”

電子市場又現新騙局,大學生小劉想在網上買手機,聯系后被對方要求在北京中關村的店鋪見面交易,最終不但店面是假的,還被騙了錢。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發布消費提示,警示消費者不要上當。
小劉近期想買一部新款的三星手機,在網上看到有商家報價便宜,對方說是中關村的商家。小劉有點擔心,再三問是不是二手機,對方說保證全新,只是港版的,同時強調行貨價格貴很多。小劉決定購該港版手機。對方稱別走網上交易,讓小劉到中關村的店里當面交易,不但可以再優惠,還額外送手機殼、貼膜和移動電源。小劉同意了,與對方約定了地點和時間見面。
到了約定時間,小劉來到指定商鋪,發現商鋪門鎖著。打電話后,一名男子來到現場,稱老板有事晚點來,并稱手機帶在身上。兩人來到了旁邊的麥當勞后,男子掏出手機。小劉要拆開包裝時,男子稱要先付款才能驗機。小劉刷卡付了4 300元,開機插卡一試發現不能打電話。男子這時才告知該手機是“有鎖機”,還需要付費解鎖,第一次的解鎖費1 000元,以后每次升級200元,要么就掏7 200元買行貨。小劉這才知道受騙,只好補差價買了行貨。
接到小劉的投訴后,海淀工商分局調查發現,這家店鋪早已退租。
據了解,所謂的“有鎖機”,是國外運營商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了網絡制式,使得手機只能使用特定運營商的網絡,類似于國外版的“合約機”。要想解除限制,需要特殊的技術手段,而且通常會附加諸如不能升級等副作用。此類手機的零售價非常便宜,不法商家將其作為“無鎖機”出售,可以賺取高額利潤。該款手機的進價僅1 500元左右。之后,小劉被迫買的行貨機市場價也僅為5 500元。
海淀工商分局表示,由于近年電子市場不景氣,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空置店鋪。不法商販冒充店鋪店主,先在網上攬客,然后約在這些空置店鋪見面,再以其他借口將消費者騙至場外交易,這樣最后出了問題也很難追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