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市 場MARKET
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要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逃債騙貸等不誠信行為的打擊力度。“十三五”時期,我國創新引領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將更加突出,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4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首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表示,要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大合力。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將侵權行為納入社會信用記錄等內容。
一周后,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和全國信用教育聯盟(籌)舉辦的“第12屆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對知識產權征信給予了高度關注。
此前,從大洋彼岸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擁有150多項核心知識產權的中國扭扭車在亞馬遜電商平臺被下架,其緣由是山寨扭扭車屢次釀成爆炸事故,中國企業由此遭受高達11億美元的損失。而侵犯扭扭車知識產權的仿制者仍在中國國內市場招搖過市,市場誠信受到嚴重挑戰。
官方意志、民間組織呼吁及市場脈搏正產生“共振”,必須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
社會誠信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它表現在商業誠信、契約精神、政治信譽、社會良知等許多方面。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是從事智力創造性活動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權利,不容別人侵犯。知識產權也是考量社會誠信的一塊試金石。
1.1知識產權的智力原創性勞動需要社會尊重
知識產權的智力原創性勞動看不見、摸不著,但其艱苦性絲毫不亞于繁重的體力勞動,社會價值更是一般體力勞動所不能企及的。不勞而獲、模仿或竊取別人的知識產權牟取私利,是社會良知缺失。侵權者不費吹灰之力,通過不正當手段,或復制、或模仿、或剽竊,將別人原創性智力勞動成果據為己有,從本質上講,與偷盜別人的財物沒有什么區別。偷竊財物留下道德污點,觸犯誠信底線,侵犯別人知識產權同樣是無良毀譽失信行為。自從中國好聲音買了荷蘭好聲音的節目模板后,中國電視選秀節目“轉椅子”一度風靡綜藝舞臺,模仿好聲音比賽流程模式的痕跡非常明顯,缺少原創性。說白了,這其實是一種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有失誠信風范。
1.2知識產權的成果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
雖說“共享”是新時期發展經濟的理念之一,但知識產權最終歸宿的基本定位沒有變,知識產權所有者對社會進步貢獻的基本事實沒有變,社會成員不可打著“共享”的幌子,“共貪”知識產權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坐享其成,信手拿來別人的知識成果予以炫耀,貪別人之功為己有,是不光彩、不道德的行為。比如,蘋果公司發明智能手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與模仿制造智能手機的企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是不可等量齊觀的。一些手機制造商以侵犯蘋果公司的專利來擴大智能手機產業,在智能手機歷史功德碑面前凸顯其企業誠信矮化的陰影。
1.3知識產權是受法律保護的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侵犯知識產權是違法行為,也是誠信淪喪的表現,不僅要受到道德譴責,還應要被追究法律責任。據了解,“十二五”時期,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8.7萬件,是“十一五”時期的近10倍。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持續提升。2015年底,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在建院一周年之際,發布了“2015年度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十大典型案例”,進一步鞏固了知識產權的法律地位,對侵權單位和個人予以公開曝光,為信用體系提供了“黑名單”。

雖說知識產權是社會誠信的試金石,但長期以來,知識產權保護卻游離于信用體系之外,成為一片“孤島”,侵犯知識產權現象時有發生,社會卻近乎麻木,信用體系對侵權行為反應也比較遲鈍。
2.1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導致人們對其保護的麻木
從知識產權的屬性來看,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其本質屬性,即不發生有形控制的占有,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正是這種無形性,讓人們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心懷坦然,甚至心安理得,絲毫不覺得是一種侵權行為。比如,很多人的電腦里安裝的是盜版系統,卻沒有人覺得是在偷別人的東西;但如果在馬路上拾得100元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人們會因為覺得在侵占他人財產而惴惴不安。正是這種無形性,使知識產權保護與信用體系長期分離。社會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認知十分麻木,不當回事,常說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是這種麻木心態的寫照。
2.2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難定性
從侵犯知識產權的評價標準來看,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知識產權自身涉及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等領域,保護的權利內容、權利邊界等有各自的特點,評價機制卻嚴重滯后,至今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評價標準,致使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難定性,信用體系也就無能為力。況且知識產權保護手段涉及注冊登記、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裁判、仲裁調解等多個方面,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銜接又不夠緊密順暢,也導致知識產權保護游離于信用系統之外。再就是在互聯網大潮沖擊之下,多如牛毛的網站相互轉載作者文本、影像等原創性作品,一些名牌大學壟斷學術論文查詢,卻不給原創作者勞務費,而原創作者要下載自己的論文,還得要交“買路錢”,對此,有關機構也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這些都是知識產權保護游離于信用體系之外的尷尬。
2.3侵犯知識產權查處力度弱
從查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力度來看,曝光不夠,透明度不高,也導致知識產權保護游離于信用體系之外。一些高校教授打著學術權威的幌子卻肆無忌憚地剽竊別人的文章,對此丑惡行徑,大多是私下了結,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沒有及時跟進,即便是立案處理了,也是在內部通報,媒體報道甚少。而信用體系又沒有主動征信,坐等衙門擊鼓,致使一些劣跡斑斑的侵權者長期逍遙于黑名單之外,成為漏網之魚。再比如現行的《種子法》對侵權行為只作點象征性行政處罰,起罰點過低,涉及到種業的嚴重侵權行為沒有入刑,起不到震懾作用,導致侵權成本太低,而企業維權的代價又太高,只得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吞。在此情勢下,侵權企業難得被曝光,誠信度絲毫未受損,信用體系只靠行政處罰遠遠起不到保護知識產權、震懾侵權行為的作用。
2.4地方保護主義為侵犯知識產權撐保護傘
地方保護主義成了侵犯知識產權的保護傘,這也是知識產權保護與信用體系對接的一大障礙。一些地方為了局部的、暫時的、眼前的利益,縱容甚至保護區域內制假、販假行為,地方政府成了侵權者的庇護者。而法院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這里卻屢屢上演“捉放曹”的鬧劇,法官的驚堂木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對侵權者從輕發落,罰幾個錢了事。地方保護嚴重的地區,甚至出臺一些不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賠償標準,客觀上助長了侵權現象的蔓延。而那些技術創新的企業辛辛苦苦、耗費巨額資金搞出來的成果,往往在一夜之間成了別人的“嫁衣”。幾年前,中國石化曾搞了個重大技術開發項目,可是核心技術相繼被一些地方企業剽竊,他們通過挖人才,通過與從事過這個項目設計的單位合作,拿到了圖紙資料。最后,主要生產章程、工藝流程、設備流水線都與中國石化設計的一模一樣,讓中國石化哭笑不得。而那廂,地方政府卻為涉事企業慶功,這是典型的侵犯知識產權地方保護主義。
要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大合力,必須促進知識產權保護與信用體系的無縫對接,使惡意透支信用的侵權者身敗名裂,加大侵權成本。
3.1充分認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當前,我國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對薄弱,許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從創新角度來說,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在國家發展中,創新是核心力量,是發展的原動力。實踐告訴我們,資源有限,創新的靈動無窮。恣意侵犯知識產權,會扼殺國人的創新精神,滋長懶惰行為。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只有堅持創新,才能釋放發展的活力,才能為新制度供給提供生命源泉,為科學發展注入新動力。這也是從資源拉動走向創新驅動的戰略舉措。而知識產權保護正是保護全民創新的積極性。只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才能促進知識產權保護與信用體系的密切融合。全民參與知識產權保護,讓侵權者無處遁形,暴露于信用體系的光天化日之下。
3.2推進知識產權信用體系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
要準確界定知識產權領域社會信用記錄的內容,對各級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在履職中產生的信用信息進行記錄、完善、整合,實現信用記錄的電子化存儲,并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建設統一的知識產權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平臺。在知識產權管理中,要加強信用信息應用,積極推進與其他系統政務信息的聯動、交換與共享,打破各自為政的“土圍子”,提高自身履職效率。同時要發揮市場激勵機制作用,鼓勵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進入征信業,強化信用信息服務與產品的應用,鼓勵社會征信機構建立面向不同對象的知識產權征信服務產品體系。
3.3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和社會信用披露聯合工作機制,將惡意侵權納入信用體系
要建立知識產權相關信用標準,同時提高查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透明度,及時向征信機構公開相關信息。為認真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精神,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安排,積極完善信用信息目錄,實現數據平臺對接,及時整理共享信用信息數據,強化專利代理行業信用監管。國家知識產權局還于今年初印發《關于開展知識產權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統籌推進全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通知》提出了知識產權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明確了切實做好信息記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努力營造良好氛圍等4項主要任務,對組織保障、責任落實、條件支持、考核激勵等做出了制度性安排。
3.4克服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急功近利,表面上看,縱容企業侵犯知識產權獲取經濟增長,很有面子。其實,從長遠來看,一味侵犯知識產權,靠鯨吞別人的知識產權發展地方經濟,只會助長企業偷懶的惡習,扼殺創新精神,一旦東窗事發,企業就斷了生存的后路,地方經濟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必須徹底告別畸形的政績觀念,舍棄眼前的不義之財,通過鼓勵企業創新強身健體,提升經濟品格,這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選擇。而不搗毀地方保護主義“防空洞”,就無法從根源上制止消除假冒偽劣產品。必須加快知識產權由單一地方執法向全國聯動執法機制轉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效力全國覆蓋的特征決定了必須打破單一地方的執法模式,進而完善成為聯合、聯網、聯手、聯動的執法新模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跨區域保護。要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打破對侵權行為的地方保護。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地方信用度查詢系統,近期先行公布誠信度較高的地方名錄,待條件成熟時,再將誠信度很低的地方編制入“另冊”,讓地方保護主義承擔信用缺失的毀譽后果。
(作者為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