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亞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武漢430071)
循名責實 苦練內功 將產權市場盡快建設成為完全的資本市場
◎ 何亞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武漢430071)

1988年5月武漢市體改委批復同意成立“武漢市企業兼并市場事務所”,全國第一家產權交易機構誕生,以此為標志,我國產權市場已經走過28年的不平凡歷程。在發展中,得到過三次“福音”。第一次是2003年12月31日發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進行”。進場交易,為國有產權規范轉讓提供了保障,為通過產權市場發現合格投資者、發現價格提供了前提。執行數年后,從全國來講,基本解決了場外交易大問題,并由此帶動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進入產權市場交易(財政部令第54號,2009年),帶動了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涉訴資產活動進入產權市場辦理(法釋〔2011〕21號、法〔2012〕30號),帶動了中央文化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進入產權市場交易(中宣發〔2011〕49號、財文資〔2013〕5號),以及其他許多權益類產權的進場交易。第二次是2009年5月1日企業國有資產法的施行,確立了“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場所”的法律地位,第三次就是中發〔2015〕22號文件的出臺。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以下簡稱“22號文”),提出了國企改革的總體目標、重大舉措和相關要求。圍繞5項重大改革舉措,嗣后,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和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4個推進性的配套文件。22號文首次明確產權市場屬于資本市場:“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
產權業界和產權市場監管機構當前第一要務就是要苦練內功,按著“資本市場”的名義去尋找實際內容,使名實相符。苦練內功的含義很廣泛,擇其要者而言,有以下“七抓”。
認清使命,堅定信心。要在全行業開展學習中發22號及其配套文件的活動,全面準確地掌握文件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掌握黨中央國務院對產權市場的定位、期望和要求,列出責任清單,分工負責,計日以進。要在深入學習中堅定信心,增強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不學習就不知曙光在前,不知重任在肩。
重點在方向上,進一步認清產權市場是作為非上市非公眾企業進行資本交易的市場,從而開展定向服務。國務院國資委自2003年成立起,就提出產權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長尾部分,是有光明前景的。證券市場是為小眾服務的熱門市場,產權市場是為大眾服務的、流轉量待拓展的市場。要把服務對象從國有企業擴展到非國有企業,轉向有限合伙企業。圍繞這些服務對象去創新服務方式。同時要認識到,產權市場作為資本市場,在功能和能力方面,現在還是不完全的。
積極主動參與修法建章,爭取將產權市場多種新功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來。中發22號文提出“要加強國有企業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這項工作當然主要是監管部門與立法機關協調的事,但產權交易行業協會可以爭取主動參與。要將黨中央國務院文件中關于產權市場的內容盡可能地融入其中。最主要的是將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并列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規定,通過產權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改革為混合制經濟的規定,增資擴股通過產權市場陽光辦理的規定,產權市場價格發現和價格形成功能的規定,產權市場成為反腐敗工作機制組成部分的規定,等等,都要在新的國資法中盡可能得以體現。
以全面改革的思維設計我國產權市場新的體制機制和發展規劃。2015年,是產權市場受到時代眷顧的一年,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么多關于國企改革和產權市場發展的文件。時代在召喚我們。2016年,適逢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頭年。在這樣的歷史關頭,產權界的領袖人物和專家應當發揮聰明才智,不假手于科研院所,自己制訂出一個全新的適用的改革和發展規劃來。改革要注重全局性、協調性,防止局部化、碎片化。在統籌規劃的前提下,堅持問題導向,排出優先序,有節奏、有步驟、有階段性重點地推進各領域全方位的改革。這種規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許多能工巧匠發揮智慧和創造性,重在規劃的支撐體系設計,否則,規劃就將成為空話。
向中紀委和國務院國資委紀委爭取,將產權市場這一能保障實現“不能腐”的陽光市場,對接組裝進中央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中,服務于反腐倡廉大業。中發〔2015〕22號在國企改革的“主要目標”中專門提出,目標之一是“企業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工作體系更加完善”。2016年1月14日十八屆中紀委第六次全會公報指出:要“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決減存量、遏增量,確保實現不敢腐的目標,強化不能腐、不想腐。”產權市場自從誕生之日起,就被作為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的天然組成部分,而且比證券市場做得要好。身為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的李劍閣痛心自揭“監管審批體制導致巨大尋租機會”(新浪網2016年1月10日),這種情況產權市場不存在。我們要繼續爭取將產權交易平臺有機地對接組裝進這兩個體系之中,服務于反腐倡廉大業。
真正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提高服務國企改革的水平。
5.1在服務混改上,提高組合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混改的能力
應當說,國務院國資委很早就認識并重視這個問題。2012年5月就出臺了《關于國企改制重組中引入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國資發產權〔2012〕80號)。這個文件許多內容仍被2015年的中發22號文所吸納。80號文第十一條對產權交易機構提出了要求:“從事國有產權轉讓的產權交易機構,應當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有序聚集和組合民間資本,參與受讓企業國有產權。”我們現在有一個重新認識80號文重要意義的問題。產權界要聚集一批民間投資者群體,才能在組合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混改有所作為。用互聯網+產權市場,是正確的選擇。
5.2在服務增資擴股上,提高辦理增資擴股業務的能力
國務院為配套中發22號文而制定的《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國發〔2015〕54號)最大的突破是,明確了增資擴股通過產權市場和證券市場辦理。這同時也是一個考驗產權市場能力的試金石。產權交易機構是否具有投資銀行功能,拿到國企增資擴股項目后,能不能選擇到合適的投資者把股權認購出去,是一個需要用心的精密的技術活,必須全國的產權交易機構聯合互助方可成就。
5.3在價格形成機制上,真正體現產權市場形成價格的能力
產權市場發現投資者、發現價格的功能是世所公認的,但“價格形成功能”的能力還不強。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前任局長鄧志雄同志在《產權市場創新的方向》(見《產權導刊》2011年第10期)、《健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推動中國產權市場健康發展》(見《產權導刊》2012年第9、10、11期)對產權市場的價格形成功能做過先導性論述,現在有一個繼續執行到位的任務。
加強市場參與者的誠信建設,大大提高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更進一步適應資本市場公開透明的要求。2014 年6月,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21號)出臺后,各地各部門都加快了社會誠信建設的步伐,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也獲得了商務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的批復,在全行業開展信用評價活動。國發〔2015〕54號文還要求,對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合作方的誠信與操守,進行審核把關。加強誠信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權市場相關各方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是必須及早重視的緊迫任務。
高度重視創新業務制度建設,防范各種風險;高度重視產權隊伍廉政建設,防范腐敗風險。風險防控必須擺在首位。作為產權行業協會,要推動各會員單位首先樹立風險防控意識。各產權交易機構要把風控作為核心競爭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要防控法律風險、政策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業務風險。要平衡好收益與風險的關系,不可鋌而走險。某些風險不可識別、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業務,不可輕易嘗試。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風控中獲得了很大進展,但在實際運用中,其有效性還需進一步提高。就個人來說,產權機構負責人因腐敗而淪為階下囚的,近年已不鮮見。如何守住底線,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問題。
(作者為湖北產權市場創始人,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原副秘書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