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周巖
1984年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奧運會冠軍,30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女排姑娘們近況如何?
洛杉磯奧運會老女排隊員中的大多數(shù)人在退役后繼續(xù)從事和排球相關的事業(yè),有些在國內(nèi)成為體育管理方面的官員,有些下海經(jīng)商,也有不少定居國外。
不算郎平的話,張蓉芳可以說是退役后和中國女排聯(lián)系最緊密的老女排隊員了。她在1986年直接擔任了中國女排主教練,不過任期并不長,隨后很快出任國家體委訓練局副局長、國家體總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書記等職務,一直是直接管理中國排球的官員。2015年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涉嫌違紀被查后,她更是成為中國排球的一把手。她還作為領隊,和老隊友、主帥郎平攜手帶領中國女排贏得世界杯冠軍。不過就在大家期待她和郎平再度合作率領女排出征里約奧運會的時候,她卻提出因身體原因不再適合領導崗位,辭去了排管中心副主任、書記職務,于2016年3月正式卸任。
球員時代大器晚成的朱玲在退役后的仕途發(fā)展則可稱得上是“少年得志”,1988年退役后即出任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30歲的她是當時最年輕的省體委副主任。朱玲在四川體育的管理崗位上做得一帆風順,2000年出任四川省體育局副局長,4年后升為四川省體育局局長兼黨組書記,成為老女排中第一位局長。直到今天朱玲仍然掌管四川體育。她也坦言自己行政事業(yè)的起步和洛杉磯奧運會奪冠有著直接的關系。“奧運會不僅僅給我?guī)砗芏嗟臉s譽,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在行政崗位上施展拳腳。沒有奧運會就沒有我的今天。”
同樣在體育管理崗位的還有被稱作1984年奧運會中國隊“秘密武器”的侯玉珠。侯玉珠1986年第一次退役,就讀于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1990年又重返賽場,赴德國打球,后來曾輾轉福建、香港打球,1994年正式退役。之后,侯玉珠回到家鄉(xiāng)福建,負責青少年體育推廣工作,任福建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處長。同時她也兼任中國排球協(xié)會競賽委員會委員,以顧問的身份繼續(xù)參與中國排球的發(fā)展。
1977~1982年的老女排隊長孫晉芳在體育管理事業(yè)中同樣引人注目乃至頗具爭議。她在2004~2014年的10年間擔任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球管理中心主任,一手塑造了中國網(wǎng)球界目前的格局。2005年女網(wǎng)運動員彭帥、李娜等人曾批評國家隊體制。當時孫晉芳回應:“李娜沒有看到國家為培養(yǎng)她們所付出的代價,只是簡單地拿自己和外國選手相比較,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質不高和責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現(xiàn)。”這樣嚴厲的批評卻不等于不支持李娜等人的職業(yè)化理念,孫晉芳在中國網(wǎng)球發(fā)展的十字路口還是把握了正確的方向,努力幫助運動員融入職業(yè)圈,最終允許她們“單飛”,女網(wǎng)運動員也用出色的成績回報了網(wǎng)管中心。2008年奧運會后曾有官員批評運動員在有獎金的巡回賽打得好,沒獎金的奧運會打不好,孫晉芳就站出來回擊,力挺隊員。就在這樣既有碰撞又有溫情的合作中,孫晉芳與女網(wǎng)隊員們最終得以互相成就。在她的任期內(nèi),網(wǎng)球歷史性獲得奧運金牌,李娜獲得大滿貫。回顧自己的10年網(wǎng)球管理生涯,孫晉芳表示:“我問心無愧,把中國網(wǎng)球帶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度。”其后孫晉芳曾短暫出任江蘇省體育局黨組書記一職,現(xiàn)已卸任。
不過出任官員并非對所有老女排隊員而言都是坦途。球員時代被稱作“天安門城墻”的周曉蘭也走上了退役后當體育官員的道路,1988進入國家體委,出任排球處處長,1994年擔任國家體委球類司副司長。不過此時中國女排卻處在下滑期,“五連冠”之后成績難以令人滿意。1995年初由她出面邀請郎平回國任女排主教練時也與上級產(chǎn)生矛盾,她最終決定辭官。作為國家司局級干部主動辭職,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不過周曉蘭去意已決,最終相關部門在她缺勤3個月,幾番挽留無果的情況下批準了她的辭職報告。周曉蘭和丈夫、原中國男排隊員侯曉非隨后赴美國定居,在一家醫(yī)學器材公司工作,就此遠離了中國體育。

中國女排老隊長孫晉芳(攝于1982年)
也有的老女排隊員商業(yè)天賦很強,退役后成了商場上的“女強人”。副攻手梁艷在退役后進入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畢業(yè)后在《新體育》雜志社工作。離開雜志社后她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梁艷體育廣告公司”,該公司在多屆奧運會上都做過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廣告代理。
當初和梁艷一起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還有李延軍。從人大畢業(yè)后,八一體工大隊本想邀請她繼續(xù)從事排球工作,她自己卻決定嘗試新的領域。當時負責亞運村和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建設的唐見奎與李延軍認識,正需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雙方一拍即合,于是李延軍進入相關項目工作。亞運會結束后,李延軍承包了奧體中心北大門旁的地下廳,開發(fā)體育休閑娛樂項目,商業(yè)上相當成功。不過后來她又回到了公務員的崗位,任國家機關工委培訓中心處長。
還有好幾位老女排隊員退出國家隊后赴國外打球,由此定居國外。姜英1989年赴澳大利亞,擔任南澳體育學院女排教練。2005年澳大利亞女排國家隊聘請她當主教練。不過一年任期結束后她沒有選擇續(xù)約,而是放棄了這一職位做起了家庭主婦。她提到自己和丈夫兩個人經(jīng)常出差,孩子太小沒人照顧,她還是覺得家庭更重要一些,最終決定為家庭全身心付出。姜英目前定居在澳大利亞。
楊錫蘭在退役后接受了瑞士當?shù)厍蜿牭难埑鋈谓叹殻@位世界冠軍的到來一度在當?shù)匾疝Z動。隨著1993年女兒的出生和兩年后兒子的出生,楊錫蘭也漸漸淡出了職業(yè)排球圈。楊錫蘭的丈夫張建國原來也是排球運動員,在當?shù)氐囊凰袑W擔任體育教師。現(xiàn)在他們定居在瑞法邊境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zhèn)。老隊友蘇惠娟直到1994年退出國家隊后,同樣來到了瑞士,在瑞士俱樂部球隊打了幾年球,現(xiàn)在她也定居歐洲,并且入了瑞士國籍。
鄭美珠和楊曉君則在退出國家隊后赴德國打球。鄭美珠在德國退役后與丈夫經(jīng)商,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小兒子返回中國居住。楊曉君則加盟了德國斯圖加特CJD俱樂部,后留在該隊任教。不過職業(yè)女排在德國的市場有限,而且女兒的出生也讓她重新考慮起了自己的職業(yè)方向。楊曉君開始苦學德語,并且進入大學讀貿(mào)易管理,隨后進入了原來俱樂部的贊助商公司工作。她也一步步升職,最終任德國EBM派特公司亞洲區(qū)進出口貿(mào)易主管人,常在世界各地出差、洽談業(yè)務,由此完成了在異國他鄉(xiāng)從排球運動員到職場精英的轉型。
老女排隊員中已經(jīng)離世的是陳招娣。陳招娣曾兩獲世界冠軍,在左臂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堅持比賽而獲得了“獨臂將軍”的綽號。1986年后她出任國家青年女排主教練,后任中國女排教練。因為球員時代留下了嚴重的傷病,讓她無法堅持在一線女排工作,1993年她回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作為軍人的她,負擔起了軍隊體育工作中的重要職責,先后任總政文化體育局局長、總政宣傳部副部長。因其杰出貢獻,2006年中央軍委授予陳招娣少將軍銜,她也成為體育界第一位女少將。1998年陳招娣就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并接受了手術,此后一直和病魔戰(zhàn)斗,于2013年去世,享年58歲。
2004年陳忠和帶領的黃金一代女排隊員獲得了雅典奧運會的冠軍,12年后的今天她們也都結束了自己作為運動員的職業(yè)生涯。
這一批隊員的道路和1984年奧運女排隊員頗有相似之處。數(shù)位隊員回到家鄉(xiāng)成為體育管理官員,如張越紅任遼寧省體育局黨委專職副書記,陳靜任四川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珊任天津市體育工作大隊副大隊長,另外,馮坤在中國排球管理中心工作,張萍任中國女子水球隊副領隊。其他隊員大多從事著排球的教練工作,周蘇紅在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負責排球訓練,楊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球教練,劉亞男任職遼寧女排教練,宋妮娜則一度回到八一隊任教練。也有幾位隊員在排球之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王麗娜創(chuàng)業(yè)開店,張娜成為天津南開中學的副校長,趙蕊蕊則從事小說寫作,她的作品《彩羽俠》還獲得了第四屆星云長篇科幻小說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