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
作為積極的投資人,私募股權基金對于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重大積極作用。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6年6月底,已登記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含創投)已達12597家,管理規模達4.2萬億,較之10年前幾乎增長上百倍。尤其2012年以來,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產業整合及海外投資加速,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為什么近五年來私募股權基金業態急劇發展?有三個根本原因。首先,現代中國幾乎沒有資本原始積累的歷史階段,近30年才有一批人先富起來,不像發達國家經過幾代人的財富積累。同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使得股權資本總體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產業并購整合加速使得社會契約精神和股權文化總體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這在近期所謂“萬科華潤寶能之爭”中可管中窺豹:與當事三方在市場與規則方面盡力維護利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媒體尤其是社交網絡中充斥的一些情緒化、個人道德綁架言論,這恰恰反映了契約精神和股權文化在我們社會還是非常稀缺。
再次,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精尖技術加速發展使得優質職業(機構)投資人總體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國目前階段的資本市場相比發達國家有兩個特征非常突出:一是資本社會化和股權分散程度整體是不足的,一股獨大還是主流;二是職業經理層尚在形成階段,實干型企業家應倍受呵護。因此,積極的私募股權股東在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這個階段的作用至關重要,對于平衡“獨大”股東權力和經理層“內部控制”都有積極的正面作用。
為什么說私募股權基金是有效推動實體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金融工具?首先,私募股權基金天然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PE在募集時,投向限制中就明確不得投資于股票和房地產,只投資于實體企業股權,這對實體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有長久作用。
其次,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盈利主要依靠經濟發展的趨勢性機遇,而非股價波動。這主要指幾類盈利來源:一類是制度性差價,比如通過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團隊激勵,賺取企業管理團隊股權激勵前后企業績效的差異。二是流動性差價,賺取未上市股權及增值服務上市后的溢價。三是技術進步差價,比如傳統企業植入戰略新興技術因素賺取技術溢價;四是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標的差價,賺取市場和產業發展階段差價。
再深一層次講,私募股權基金制度之所以可成為能與股份公司制度匹敵的人類制度發明之一,就因其很好地解決了人本與資本結合的問題。私募股權基金進入一家公司能夠起到很好的制衡,作為一個積極的股東,既制衡那些不太作為的原股東。同時,也制衡經理層,能夠督促經理層補上短板、持續規范長期經營,還能促進其改變短期行為同時防止內部人控制。所以,作為積極的投資人,其對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積極作用。
今天中國私募股權基金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們尚處在股權資本嚴重不足、民間投資嚴重不足、原始資本積累嚴重不足的歷史階段,因此政策不能忽冷忽熱,監管也需要保持定力。對于行業風險事件處置,應該是“誰有病誰吃藥”,而不是“P2P有病全行業吃藥”。不宜輕易用行政手段停止投資類企業注冊。一個真正的私募股權投資人應該是經歷過長期的投資實踐,并用業績證明是稱職的,從業考試分數高低與其能否很精準地看到一個公司長遠價值(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的長遠價值)之間是否有緊密的因果關系,仍需觀察。
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還是一個初級市場,各方面應高度重視、滿腔熱情發展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