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少鳳 于新東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浙江探索
牛少鳳 于新東

圖/金川
基層建設事關政權更替、國家興亡、民族未來、人民福祉,必須擺在戰略性高度加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重視抓基層、打基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松”。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確保浙江發展長治久安之本,是支撐浙江經濟全面轉型升級之核,是激發浙江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生機活力之源,是決定浙江今后大踏步走在前列續寫輝煌發展新篇章之基。
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既誕生了由資源小省一躍為經濟強省的發展奇跡,又創造了享譽全國的基層治安綜合治理好做法的楓橋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深明“民惟邦本,本固則邦寧”之精義,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基層政權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實現了兩不誤、兩促進。如果說從這個意義上來總結浙江成功經驗,那么以基層建設來支撐經濟發展、以經濟成效來進一步服務基層鞏固,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一句話,“富民強省”正是浙江成功的最大特色與亮點之一。
這些年來,浙江始終堅持與深化“八八戰略”,以創建平安浙江為主抓手與載體,切實加強黨對基層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建和諧社會、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動局面。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健全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機制,完善民主協商機制,廣泛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長效機制,主動對接服務“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中心工作,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探索形成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新做法、新經驗,有力地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所有這些成績背后的根源,正是由于我們堅持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改進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搭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平臺,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極大發揮,才不斷修得久久而為大功之正果。
時代在發展,總會出現新的需要與訴求;社會在進步,也會不斷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為此,我們不能不在保持清醒頭腦的同時,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既要清醒看到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如基層建設仍然總體滯后于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科學化、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又要務實謀劃應對壓力挑戰的對策與舉措,如進一步完善城鄉社區基層治理機制、完善規范基層綜合服務管理機制、加快培育基層服務社會組織與更好發揮其作用。誠如是,一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浙江形成之時,定是一個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加快建成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浙江誕生之日。
如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發展規律一樣,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也必須認識、把握、運用相關客觀發展規律,以指導和提高相關工作的能力與水平、實踐的質量與成效。所謂規律,通俗說,就是指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總結性認識與理論。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規律就是在大量觀察相關現象、占有相關資料、分析其本質特點基礎上形成的對基層治理工作具有概括性、指導性的那些認識。
其一,實踐性。基層治理具有十分鮮明的實踐性這一本質特點,因而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始終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出真知的內在規律。基層治理不是紙上談兵,是真刀真槍直面解決沖突、矛盾和問題的主戰場,在這里,“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奮起實踐。唯有學以致用、創新進取,在基層實踐的敲打磨練中獲得真知灼見、練就真才實學,方可服務基層、推進基層、發展基層。
其二,群眾性。基層治理具有十分鮮明的群眾性這一本質特點,因而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始終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內在規律。基層治理從很大程度上說就是群眾工作,遵循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針是其根本。面對群眾、服務群眾,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永恒不變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是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力量來源與支撐。一句話,基層治理,同樣必須從基層中來、到基層中去。
其三,針對性。基層治理具有十分鮮明的針對性這一本質特點,因而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始終遵循“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內在規律。基層治理的復雜性、多樣性與廣泛性決定了基層治理絕不能平攤均分、廣種薄收,必須是重點出擊、日見其功。基層治理講究的正是在千絲萬縷的繁瑣中理出頭緒,分清輕重緩急,從而演奏出一曲抑揚頓挫、優美流暢的基層治理協奏曲。
其四,動態性。基層治理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性這一本質特點,因而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始終遵循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內在規律。基層治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項極具時代性特征的龐大系統工程,必須在適應紛繁復雜的外部因素和瞬息萬變的發展態勢中實現其現代化目標。這就意味著基層治理的理念、模式、路徑、制度、政策等,無一不要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惟其如此,基層治理現代化才能永葆旺盛生機與活力。
浙江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從今后發展的目標與方向來說,就是要切實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這一指導思想,創造性構建起“始終立足黨的領導這一個核心,牢牢夯實城區街道與鄉鎮農村這兩大支柱,切實增強向心力、影響力與生命力這三種力量,不斷健全創新、激勵、保障、長效這四項機制”的“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現代化推進模式與戰略舉措。
一個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貫穿于基層治理現代化各個環節、所有領域、全部進程的永恒不變的靈魂與主心骨。戰斗堡壘作用與先鋒模范作用何以發揮,說到底,關鍵全在于堅持黨的領導。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實踐中堅持黨的領導絕不要羞羞答答,更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千方百計、細致入微地以進一步打響我們共產黨在社會各界的認可度、美譽度與忠誠度來理直氣壯、充滿自信地加以堅持。
兩大支柱,就是城市基層與農村基層。這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兩大支撐面。基層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基層治理的基礎就實了。關鍵在不斷拓寬社區服務領域,以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人口、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治安等社會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推動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區志愿互助服務制度化和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多樣化發展,從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支撐。
三種力量,就是向心力、影響力與生命力。向心力是決定基層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民心所向、勝敗已經分曉,既要激發黨員干部對基層黨組織的向往,也要激發廣大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向往,以增強基層治理向心力。影響力是衡量基層治理成效的關鍵指標,其大小強弱取決于基層治理對群眾利益維護、保障與改善的程度,時時處處以群眾利益為重是擴大基層治理正能量的不二法寶。生命力則是決定基層治理發展壯大的關鍵要件,只要向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基層治理境界邁進,基層治理也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命常青。
四項機制,就是創新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與長效機制。從體制機制入手,促進基層治理的改革創新,基層治理中復雜性、多變性及挑戰性才會不斷迎刃而解。建立起基層治理的創新機制,既有利于產生巨大的現實生產力,又能煥發出更加生機勃勃的局面。健全基層治理的激勵機制、保障機制與長效機制,從總的來講,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各級都要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加強指導幫助,加大投入力度,賦予相應權力,盡可能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基層適當傾斜,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對此,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層治理經費保障機制,并與地方財政同步增長;另一方面,探索完善富有浙江特色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與“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活動長效機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邁出新的步伐、開創新的格局。
作者單位:牛少鳳,浙江財經大學;于新東,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