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型”趨勢及其下行支撐


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經濟雖然持續下行,但總的局面并未達到不可收拾地步
中國經濟增長近十年呈典型的“雷電”型曲線狀。2007年,全國GDP增長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高點的14.2%,2016年上半年降至6.7%,不到2007年增長速度的一半。
令人慶幸的是,中國經濟至今并未出現所謂的“硬著陸”,亦未“貼地”而行。企業破產并未持續大面積出現,虧損企業比重有較大下降,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及消費增長相對堅實,企業自我收縮性的改善與增強,以及由此而致的收縮性結構優化。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金融體系在一個相對封閉環境中,風險總體可控。
然而,此后又將如何?由于全球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放慢,全球化正在受到影響,以及內外需求不振等因素,中國經濟增長或將仍有可能下行。不過,因東南沿海地區民間企業收縮性低水平均衡的形成,以及由于這種均衡水平主動下移導致的自適應等因素,只要能控制住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經濟增速“觸地”可能性應該較小。
就下一步言,出口預期依然不容樂觀。上半年出口按人民幣計算負增長2.1%,按美元計算負增長7.7%,而這是在出口價格整體下降3.2%下實現的。其中雖有全球大宗商品降價因素,但國內以低價求增量也是一個因素,這意味著就成本支撐而言,企業出口有較多困難。浙江出口較多區域的工業增長,通常低于出口較少的區域。同時,IMF、美日和WTO最近一段時間紛紛調低了今年或今后一個時期的增長預期。
今年8月份進出口雖然雙雙出乎意料較快增長,但似乎并不能作為長期趨勢判斷。而9月份進口雖然增長2.2%,但出口下降5.6%,印證了8月份僅是階段性波動。當然,人民幣貶值或將刺激出口,但這顯然是雙面刃。
投資預期不容樂觀。出口預期以及內銷預期不佳,影響了投資預期,這顯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5.1%,應該是一大利好。但今年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新增11.2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85萬億元。像浙江這樣民資高度活躍的省份,今年一、二季社會融資規模均不到4000億元,分別僅列全國第六和第九位。而且,8月份雖然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近萬億創歷史記錄,但房貸占比高達71.2%,說明流向實體經濟資金并未相應增加。
這些狀況進一步影響企業創新及投資決策。根據彭博社不久前追蹤的數據,剔除銀行和券商,中國上市公司現金持有量高達1.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為6年來最高增幅。現金充裕或已是大企業的全球性“傳染病”,根據莫迪2016年5月份大公司現金排行榜,蘋果公司持有現金2157億美元、微軟1026億美元、谷歌731億美元。美國5家現金持有量最多公司合計,2016年5040億美元,比2015年增加14.5%。大企業手持現金增多,意味著商業機會減少,甚至意味著人類創造力枯竭,對全球經濟增長具有較大殺傷力。
當然,中國經濟增速即使回落至6%甚至稍低于6%,仍列全球經濟增長第一方陣,或仍居全球中上水平,我們大可不必為此沮喪。2002至2013年,全球77個主要經濟體GDP增速,高于7%的12個,高于6%的18個,高于5%的28個,后一數字占這些經濟體的36.4%。中國人均GDP當前只有美國的1/9,浙江亦僅美國的1/7,只要努力增強民間信心,優化宏觀政策,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空間。
當前在中國經濟走向內需主導過程中,因存在著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只要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傾向性參數,關于經濟趨勢何時觸底的判斷或跟算命先生一樣,對錯各半。即使事后證明判斷正確,也可能“蒙”的成分居多。
不過,無論是企業還是區域經濟,都應積極為新的經濟回升做好準備。鑒于本輪經濟回落歷時已八年之久,工業企業的低水平生產經營均衡已基本形成,宏觀供需均衡正在回落中重構;同時勞動年齡人口減幅正趨于擴大,全社會就業壓力尚不至于較大,加之企業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空間,因此工資與消費增長回落空間均不大,這些都給回落中的中國經濟提供了積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