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梅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云南文山 663099
肩峰下滑囊炎綜合治療63例療效探討
任紅梅
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云南文山 663099
目的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療中采用綜合治療,探討其臨床應用療效。方法隨機選取2010年2月—2015年10月該院治療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作為對象,所選患者均給予電針、藥物、電磁波照射以及刺絡拔罐等綜合治療,觀察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結果 綜合治療痊愈率為68.25%,有效率為90.48%。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肩峰下滑囊炎的綜合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肩峰下滑囊炎;綜合治療;臨床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Methods 6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0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and all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uch as electropuncture,drug,electromagneticwave irradiation and pricking and cupping,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visual analogue sca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shoulder abdu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respectively 68.25%and 90.48%,the differences i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and shoulder abduction degre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subacromial bursitis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Subacromial bursitis;Combined treatment;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肩峰下滑囊炎是由于肩峰下滑囊受到肩峰以及喙肩韌帶等的反復摩擦擠壓產生的損傷性炎癥反應[1]。患者常表現為肩部的劇烈疼痛以及肩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工作以及生活。近年來隨著中醫中藥的不斷發展,其在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療中取得顯著的成效,有效地改善了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療現狀。該研究為了探討綜合治療對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對2010年2月—2015年10月該院收治的63例患者進行電針、藥物、電磁波照射以及刺絡拔罐等中醫綜合治療并統計分析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后疼痛程度以及肩關節外展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該院門診部收治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患者資料來源于2010年2月—2015年10月。入選患者均為隨機選取,均具有臨床代表性。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包括男性患者25例以及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齡在34~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3± 5.70)歲。肩峰下滑囊炎病程在1 d~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0.56±0.13)年。患者均以肩部疼痛難眠以及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來門診治療。除肩峰下滑囊炎外,患者不存在其他系統以及器官的額嚴重疾病。入選63例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病程以及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分析。
1.2 診斷標準
患者多存在勞損病史以及肩部外傷史,表現為肩峰下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以及體征。肩峰外端可存在腫塊以及壓痛感等。
1.3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入選患者均經臨床確診;②患者存在肩部勞損性病史以及肩部外傷史等;③入選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等內分泌系統疾病;④排除存在局部皮膚感染的患者;⑤排除肱二頭肌以及岡上肌肌腱斷裂或者炎癥的患者;⑥排除孕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⑦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為自愿參與該次研究[2]。
1.4 治療方法
入選63例患者均給予電針治療、藥物治療、電磁波照射治療以及刺絡拔罐治療等綜合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4.1 電針治療 患者取坐位,常規消毒后選擇患側肩峰下疼痛腫脹點進針,同時采用圍刺法,對疼痛腫脹點周圍旁開0.5寸處取對稱兩點進行針刺治療。進針深度在1.2寸以上,留針30 min。留針期間采用穴位神經刺激儀進行電針治療,應用連續刺激波,刺激強度以患者不感覺疼痛為度,1次/d進行治療。
1.4.2 藥物治療 將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維生素B12注射液0.5 mg以及2%利多長因注射液1.5 mL混合,于肩峰疼痛點進行注射治療,進行1次注射,共注射2次/d。
1.4.3 電磁波照射治療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部。通過TDP特定電磁波照射患處,30 min/次,1次/d。
1.4.4 刺絡拔罐治療取患側疼痛點,常規消毒后進行刺絡放血,取針后于針刺點進行拔罐治療。留罐10 min,以出血2~5 mL為宜,每3 d進行1次治療。
1.4.5 治療療程 綜合治療以10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評定治療效果。
1.5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②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
1.6 療效評價
①痊愈:患者肩部疼痛、壓痛、腫脹等相關癥狀以及體征消失,肩部功能恢復正常;好轉:患者肩部疼痛、壓痛、腫脹等相關癥狀以及體征有效緩解,肩部功能明顯改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輕度受限;無效:患者肩部疼痛、壓痛、腫脹等相關癥狀以及體征無改善,肩部功能無變化,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嚴重受限。②視覺模擬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評價患者疼痛程度,零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難忍。評分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3-4]。
1.7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資料數據,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63例患者臨床療效分析
經一個療程治療,其中痊愈患者為43例,好轉患者為14例,無效患者為6例。臨床痊愈率為68.25% (43/63),臨床有效率為90.48%(57/63)。
2.2 治療前后患者視覺模擬評分及肩關節外展程度比較
入選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3例患者在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上的比較(±s)
表1 63例患者在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肩關節外展度上的比較(±s)
組別 視覺模擬評分(分) 肩關節外展度(°)治療前(n=63)治療后(n=63)t P 6.68±1.42 2.15±0.58 11.495 <0.05 65.39±12.66 131.27±9.31 15.814 <0.05
肩峰下滑囊炎多數是由于肩部勞損性病變或者急性損傷造成的無菌性炎癥反應[5]。其發病的病理基礎為肩峰下滑囊出現變性以及萎縮等現象。疾病發展到嚴重程度,肌肉出現明顯萎縮現象可造成患側肢體的活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醫在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療中具有藥物治療、針灸治療、刺絡治療以及拔罐治療等多方面的治療方法,各治療手段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中醫認為,肩峰下滑囊炎屬于中醫“痹證”的范疇,其產生主要是機體受風邪入侵,寒凝阻絡,氣郁血滯導致血不養筋[6]。對于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療應做到驅邪去阻、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方面。
相關研究顯示[7],對160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進行針刺以及中藥聯合治療,通過1個療程治療,145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明顯好轉,其臨床治愈率為90.6%,總有效率為100%。針藥聯合治療肩峰下滑囊炎的療效顯著。另也有研究發現[8],使用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通過4個療程的對照治療,聯合治療患者的其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7.3%,可有效提升臨床治療療效,降低患者疾病痛苦。臨床相關研究充分證明了中醫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療中的顯著療效。本文為了探討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中采用電針、藥物、電磁波照射以及刺絡拔罐等綜合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從該院門診部隨機數字法選取2010年2月—2015 年10月收治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上述綜合中醫治療探討治療效果以及對疼痛和肩關節外展度的改善情況。通過分析可知,綜合治療后患者臨床痊愈率(68.25%)以及臨床有效率(90.48%)均顯著居高。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2.15±0.58)分顯著優于治療前(6.68±1.42)分,患者肩關節外展度也顯著增大(131.27±9.31)°。該研究結果與臨床相關研究存在極高的一致性,進一步證明了中醫治療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療中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中采用中醫綜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疼痛感。中醫綜合治療方法的應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應進一步研究改善以造福更多肩峰下滑囊炎患者。
[1]高鋒.揚刺法針刺配合燃酒療法治療肩峰下滑囊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2):2088-2089.
[2]張盛.三步推拿法結合針刀治療肩峰下滑囊炎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7):524.
[3]周光濤,楊翊.圓利針青龍擺尾針法配合拔罐治療三角肌下滑囊炎84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9):860.
[4]高昆,朱喜春.體外沖擊波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3,26(5):401-403.
[5]劉皓,劉洪旺,王文岳,等.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7):796-798.
[6]高昆,朱喜春,岳立輝,等.體外沖擊波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3,26(5):401-403.
[7]萬瑪,鄧海源.藏藥結合艾灸治療肩周炎62例體會[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20(11):13.
[8]龔廣峰,楊彥峰.溫針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肩峰下滑囊炎臨床分析[J].光明中醫,2012,27(8):1608-1609.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63 Case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
REN Hong-mei
Wen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Wenshan,Yunnan Province,663099 China
R68
A
1674-0742(2016)04(b)-0097-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097
任紅梅(1971.7-),女,云南文山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脊柱、關節病。
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