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時奇
家中老人遇害,兒女們為啥沒有察覺
文/陸時奇
涉嫌以肉湯下毒、尼龍繩勒脖子等方式殺害8名雇主的毒保姆何天帶在廣州市中院受審,曾一度引起輿論嚴重關切。而此案更牽出另一個毒保姆陳宇萍,作案時間更長,涉案可能更多。這兩個毒保姆都來自相近的地區,在同一片家政公司上崗、作案時間相近、作案方式高度雷同,甚至有人驚呼,難道這是部分地區的行業潛規則?
這個規則,就是所謂的“解穢金”(保姆做一兩天老人若病逝也要按一個月收費),可是,為了在短短幾天內賺到數千元月工資,保姆居然不惜置服務對象于死地,或投毒,或阻止搶救和治療,其人性的淪喪已不必多說,但這種行為竟然能屢屢得逞,而且長久沒有家屬報案,不得不令人反思,是什么催化了這些悲劇?
能為老人請保姆,說明兒女對老人還是很有孝心的,不過,當老人死去時,為什么這些兒女沒有懷疑,沒有報案,沒有追究?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尷尬,更是一個尖銳的問題。難道,老人的死,真的可以讓兒女如此漠視?



說起行業的潛規則,人們并不陌生。不過,對于保姆的潛規則,很多人還停留在偷吃東西,對服務對象不關心,偷懶等小毛病上。不過,當廣州的毒保姆事件曝光后,這些潛規則已經成為了小菜一碟。
僅僅是為了賺取“解穢金”,廣州的這名保姆就殺害了多名受雇照顧的年邁老人,更為驚人的是,在她之后,更多“毒保姆”被曝光,顯示在家政行業中,毒殺臨終長者已非個案。受訪市民紛紛表示心驚,懷疑這可能已是一部分群體的地下規則。
這個推斷雖然還不能確定,但這件事情從個例變成了多個案例,已經足以引起社會的關注。人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毒保姆”這個群體的潛規則?家政服務行業缺乏統一的服務和管理標準以及這個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是一個原因,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是另外一個方面,但家屬的不追究,讓這些蛇蝎心腸的保姆屢屢得逞,難道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嗎?因此,有些網友認為,真正讓人恐懼的,應該還包括遇害老人兒女們對老人死亡的漠視和不追究。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不得不說,那些為生病或者行動不便的父母雇用保姆的兒女們,有著各種各樣的難處,雇保姆并不是不孝的同義詞,但毒保姆事件,還是折射出當前養老狀況面臨的諸多窘境。
毒保姆被繩之以法,是罪有應得。不過,這個過程中,家屬對于老人死因的掉以輕心,還是讓人覺得是幫助了毒保姆們。
其實,毒保姆作案手段雖然毒辣,但作案方式卻很拙劣,比如她將安眠藥、敵敵畏勾兌在肉湯里面給老人注射,這樣做事后很難不被人發現。還有,她那些用于作案的針頭、農藥等,竟然都隨身攜帶,除非肆無忌憚,否則只能說明犯罪嫌疑人缺乏最起碼的反偵察手段。無論投毒還是掐死老人,只要稍微質疑一下,做些尸檢和偵查,是不難破案的。換句話說,如果死亡的是小孩,恐怕毒保姆不會有機會第二次作案就早已被有罪推定了。遺憾的是,殺老人事件竟演變到八連環。即使最后報警并查出來毒保姆真面目的何老太的家人,開始也沒有對老人的死亡特別追究。因為受害者家屬最初一直沒想過報警,只想息事寧人。要不是何天帶看中了別墅內何老太的諸多財物,伸下賊手,相信家屬肯定不會較真去報警調查的。因為丟失了財物,才摟草打兔子地查出來老人被保姆所害。
看來,毒保姆們能夠屢屢得逞,死亡老人家屬們的不關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保姆告知老人“走了”的時候,家屬們考慮的似乎并不是老人為什么走了,而是走了之后怎么辦,這難道不是在幫助這些心術不良的保姆嗎?
這么多位遭遇保姆殺害的老人最終沒有得到老人家屬的追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甚至有人質疑,這些保姆的行為,是得到了“子女默許”,否則為何發生了這么多起后才被發現?
甚至有評論寫道:“何天帶在很短時間內毒殺9名老人,竟然沒有一家雇主產生懷疑,進而將恐怖保姆繩之以法,防止其進一步殺害無辜。究其原因,我看與某些雇主想快速甩掉‘包袱’有關。老人生病或不能自理,已成為某些子女的累贅,折磨或殺害老人又不忍心,而且還可能觸犯法律,至于在保姆護理期間死亡,就不會引起外人懷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辦理后事,這何嘗不是借刀殺人呢?”
雖然這樣說,有些讓人心寒,更難以讓人從情感上接受,而且這也僅僅是推測,畢竟這只是個別保姆身上出現的事情,另外,這些案例,也只有保姆一個人的口供。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對于老人的死亡,親屬們似乎真的不愿意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要去追究真相。
這,是一種悲哀。
這個保姆所供認的這些案件的受害人家屬們,無一例外,均無報警,也就是沒有懷疑過何天帶,直到何天帶因為何老太一案事發,才真相大白。不過,其他案件已經沒有證據,某些家屬也不愿意再提此事。
這是一種悲哀。
如果說他們配合保姆殺害老人,有冤枉人之嫌,不過,在保姆殺害老人之后,這些家屬們很可能有一種解脫了的感覺,不管是老人被殺也好,自然死亡也好,在一些人看來,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親人,更可能是一個拖累。
這已經不是悲哀,而是一種凄涼。
寫這篇稿件時,心情很沉痛,筆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過,現實生活很殘酷,在中國步入老齡化的社會時代,關于老人的話題,似乎愈發沉重。
如今很多年輕人要面臨贍養老人的重擔,“4-2-1”的家庭結構,讓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較艱難。當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厭煩心理已經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們樂于解脫,也就懶得索解死因。
這種悲涼背后,有更多的無奈,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對老無所依的莫名恐慌。試問,哪個為人兒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可是,他們需要負載的,并不僅僅是贍養老人這一個責任。
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12億,其中15%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15%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重大問題。
或許毒保姆事件,僅僅是極端的個案,但里面隱含的對養老問題的憂慮,卻極其深遠。
對于個人來說,雇用保姆或者將老人送往專業養老機構,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還需要平日里對老人多關注,多關心,漠視,有時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時,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務和制度,來避免這種無奈的發生。
寫這篇稿件時,心情很沉痛,筆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過,現實生活很殘酷,在中國步入老齡化的社會時代,關于老人的話題,似乎愈發沉重。
如今很多年輕人要面臨贍養老人的重擔,“4-2-1”的家庭結構,讓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較艱難。當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厭煩心理已經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們樂于解脫,也就懶得索解死因。
這種悲涼背后,有更多的無奈,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對老無所依的莫名恐慌。試問,哪個為人兒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可是,他們需要負載的,并不僅僅是贍養老人這一個責任。
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12億,其中15%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15%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重大問題。
或許毒保姆事件,僅僅是極端的個案,但里面隱含的對養老問題的憂慮,卻極其深遠。
對于個人來說,雇用保姆或者將老人送往專業養老機構,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還需要平日里對老人多關注,多關心,漠視,有時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時,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務和制度,來避免這種無奈的發生。
寫這篇稿件時,心情很沉痛,筆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過,現實生活很殘酷,在中國步入老齡化的社會時代,關于老人的話題,似乎愈發沉重。
如今很多年輕人要面臨贍養老人的重擔,“4-2-1”的家庭結構,讓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較艱難。當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厭煩心理已經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們樂于解脫,也就懶得索解死因。
這種悲涼背后,有更多的無奈,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對老無所依的莫名恐慌。試問,哪個為人兒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可是,他們需要負載的,并不僅僅是贍養老人這一個責任。
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12億,其中15%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15%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重大問題。
或許毒保姆事件,僅僅是極端的個案,但里面隱含的對養老問題的憂慮,卻極其深遠。
對于個人來說,雇用保姆或者將老人送往專業養老機構,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還需要平日里對老人多關注,多關心,漠視,有時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時,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務和制度,來避免這種無奈的發生。